1.轴受拉力
外力通过截面中心,截面上各点受力均匀,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材料强度。因此,对于适合抗拉强度的材料(如钢材),轴向拉力是最经济合理的应力状态。
采用高强度钢丝、碳纤维等材料制成。
2、轴压力
对于适合压缩的材料(如混凝土、砖石、钢材等)来说也是一种良好的应力状态。然而,当承压件比较细长时,就会出现稳定性问题。偶然的附加偏心会降低构件的承载能力,甚至引起失稳。由于压杆的失稳总是发生在截面旋转半径最小的方向,因此对于轴压构件来说,环形截面是最合理的,圆形或方形截面也比较合理。也可采用工字型材、角钢或双角钢作为压杆,但由于两个方向回转半径不同,往往在回转半径较小的方向先出现失稳。
对于混凝土来说,以承受压力为宜,但当压力很大时,截面也很大,结构较重,影响结构的性能。
3. 弯曲和切割
弯曲和剪切常常同时发生,纯弯曲和纯剪切在工程中很少见。距中性轴最远点正应力最大,截面中部应力很小,材料强度不能充分利用。剪应力在截面的中性轴处最大,在距中性轴最远的点处为零。对于矩形截面梁,无论弯曲还是剪切,截面上的材料强度都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由于玩具M和剪力V沿杆件长度的分布也不同,M在跨中最大,在支撑处为零;而支座处剪力最大,跨中处剪力为零。因此,对于等截面受弯曲或剪切的构件,其材料利用率比受压杆或受拉杆差得多。当然,做成T形或I形截面更合理。无论承载能力还是刚度,适当增大截面转动惯量都是合理的。
四、扭转
当受到扭转时,截面上的成对剪应力形成一对力偶来抵抗扭矩。截面剪应力边缘大,中间小。截面中部材料应力较小,力臂也较小。空心型材的抗扭性能与相同形状的实心型材非常接近。对于受扭构件,环形截面最好,方形、箱形截面也较好。
综上所述,可见中心受拉构件是最合理的状态,特别是对于高强钢丝等抗拉强度较高的材料。弯曲和剪切也是常见的受力状态,但工程中截面材料利用不足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选择合理的截面形式和结构形式很重要。对于跨度较大的梁,可以采用桁架代替。梁中的剪力和弯矩转变为桁架构件的拉伸和压缩状态。材料可以得到充分利用。还可以节省材料,减轻自重,可以跨越更大的跨度。跨度。扭转是对截面阻力最不利的应力状态,但在工程中也是难以避免的。例如框架边梁、螺旋楼梯等都具有较大的扭矩钢结构轴心受力构件,设计时应注意。
关于元件比例的概念
我们习惯于在工程设计中使用尺度,比例的概念也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但这个比例只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否则就会出现误差。
现在想象一个问题:如果要把埃菲尔铁塔扩大到固定比例,还能建造成功吗?
答案是否定的。
但为什么?
举例深化结构规模影响的概念。考虑简支梁在自重作用下的情况。如果将该梁各个方向(高、宽、跨)的尺寸放大10倍钢结构轴心受力构件,则比较两梁的内力和变形。
结果是:梁放大10倍后,截面剪力增大到1000倍,但抗剪阻力仅增大到100倍;截面弯矩增加10000倍,但弯曲承载能力仅增加1000倍。
朋友们,请想一下这些结果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这意味着材料强度必须提高10倍才能满足承载能力要求,但将材料强度提高10倍并不容易!在不改变材料种类的情况下,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此外,偏向矛盾也较为突出。梁放大10倍后,挠度将达到100倍,刚度明显不足。可见,结构设计中截面高度的选择必须考虑结构规模的影响。对于跨度较大的梁,截面应较高。教科书和规范中给出的梁高和梁跨比仅适用于常用的跨度范围。超过这个范围是不正确的。
巨型框架系统——新颖独特的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中,杆件主要承受弯曲,截面刚度主要取决于截面高度。但断面高度过高,必然会增加层高,或导致结构构件与建筑功能发生冲突。巨型框架的概念其实就是大幅增加框架的梁、柱的截面,将每一层高层框架结构分成几层,每层的梁、柱都特别大。例如,对于巨型截面,截面刚度与截面的立方高度成正比。
巨型框架的梁可以是各种大型水平结构。它以整个楼层为“梁”高度,可以是箱形截面,也可以是桁架;巨型框架的立柱一般为圆柱体结构。巨型框架利用将荷载集中在主承重结构上的概念,无需其他柱从顶部延伸到地面。每个小柱只需承受梁间几层荷载,截面可以做得很小;采用巨型框架结构,巨梁下方楼层无中间柱,可布置餐厅、会议厅、游泳池等大空间。地面。
深圳亚洲大酒店和新华大厦均为巨型框架结构。
另外,巨型框架结构可以利用大中梁下方的空间开一个大开口,让部分气流通过,从而大大降低风荷载,这是其他结构难以实现的。
然而,随着构件刚度的增加,温度、收缩和局部压力的影响也会加剧,接头结构会出现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