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施建勇。中美建筑钢结构设计方法比较——螺栓连接[J].钢结构,2020, 35(8): 33-56。
doi: 10.13206/j.gjgS20052506
点击阅读中英文全文
0 简介
螺栓连接具有传力安全可靠、安装工艺简单、拆装方便、施工不受季节影响等优点。它是工程结构连接的主要形式,广泛应用于装配式钢结构、组合结构的现场安装。美国钢结构学会颁布的AISC 360-16《建筑钢结构设计规范》和我国国家标准GB 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都规定了螺栓连接形式、材料性能、承载力计算方法、结构等。要求。详细规定。对于高强度螺栓连接的应用,我国专门制定了行业标准JGJ 82-2011《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定》,美国结构连接研究委员会也单独发布了《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美国钢结构协会还发布了相关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应用指南,这些技术标准和文件为结构工程师准确了解螺栓连接的受力机理和设计施工方法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作者根据学习和应用GB 50017-2017、AISC 360-16及相关中美螺栓连接技术标准的经验和体会,对两国技术标准中的螺栓连接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这将有助于结构工程师必须准确理解和掌握两国标准的技术内涵,合理运用标准规定来指导螺栓连接工程应用。
研究内容
1 螺栓材料及类型
我国和美国的技术标准根据螺栓材料的不同,将建筑结构中使用的螺栓分为普通螺栓和高强度螺栓两大类。螺栓的公称直径用M表示。对于建筑结构用普通螺栓连接,我国有4.6级和4.8级普通螺栓(C级螺栓),还有5.6级和8.8级普通螺栓(A级或B级螺栓) )。钢结构用普通螺栓主要采用C级螺栓,现行国家标准GB/T 3098.1-2010《紧固件螺栓、螺钉和螺柱力学性能》详细规定了普通螺栓的力学性能和质量要求。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的ASTM A307标准规定了普通螺栓的材料性能要求。其中规定的A级螺栓材料抗拉强度等级为60 ksi(415 MPa),相当于我国4.6级或4.8级普通螺栓。我国高强度螺栓按材料强度分为8.8级和10.9级,按螺栓连接副形式分为大六角头螺栓和扭剪螺栓。现行国家标准GB/T 1231-2006《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头螺栓、大六角头螺母和垫圈技术条件》和GB/T 3632-2008《扭剪型高强度螺栓》 《钢结构螺栓连接》等法规对高强度螺栓及其连接副的力学性能做了详细规定。美国高强度螺栓也有两种类型:大六角头和扭断型(Twist off)。但钢结构用高强螺栓的材料强度等级与国内不同。 ASTM A354标准规定的BC级螺栓材料的抗拉强度等级为125 ksi(860 MPa)或115 ksi(790 MPa),相当于我国的8.8级螺栓。 ASTM A354规定的BD级螺栓材料的抗拉强度等级为150 ksi(1040 MPa),相当于我国的10.9级螺栓。 ASTM F3125/F3125M标准还规定了抗拉强度等级为120 ksi(830 MPa)和150 ksi(1040 MPa)的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技术要求。 ASTM F3111标准规定了ASTM F3043标准规定了抗拉强度等级为200 ksi(1 380 MPa)的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技术要求。 ASTM F3043标准规定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抗拉强度等级为200 ksi(1 380 MPa)。技术要求。其中,抗拉强度等级为120ksi(830MPa)和150ksi(1040MPa)的高强度螺栓相当于我国8.8级和10.9级螺栓,抗拉强度等级为200ksi(1380MPa)的高强度螺栓螺栓高于中国标准GB/T 3098.1-2010规定的12.9级螺栓。
2 螺栓连接形式及结构要求
2.1 螺栓的受力状态
用螺栓连接的接头或节点能安全可靠地传递轴向力、剪力、弯矩或扭矩。当接头或节点的应力分布到各个螺栓上时,单个螺栓的应力状态只能传递剪力(图1)、拉力(图2)或拉剪联合作用(图3),需要分析计算单个螺栓在受剪、拉、拉剪联合作用时的力学性能和承载能力。高强度螺栓连接根据其极限承载力状态下受剪力时是否发生滑移分为承压型连接和摩擦型连接。 GB 50017-2017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法”计算螺栓,AISC 360-16还推荐使用“载荷和阻力系数法(LRFD)”和“许用强度设计法(ASD)”计算螺栓。
图1 普通螺栓受剪力作用
图2 普通螺栓受拉力
图3 高强螺栓摩擦式连接受拉剪联合作用
2.2 螺栓安装过程
根据螺栓连接施工、安装和拧紧方法的不同,分为预拉螺栓连接和非预拉螺栓连接。使用普通螺栓时,一般不需要施加预紧力,可以手动拧紧。现行国家标准GB 50017-2017和GB 50755-2012《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要求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应施加预拉力。规定的螺栓预紧力设计值如表1所示。AISC 360-16允许结构工程师根据螺栓连接的受力状态来确定是否需要预紧:承受力和疲劳载荷的螺栓连接需要预紧,受拉剪联合作用的高强度螺栓应施加预紧力。 AISC 360根据高强度螺栓材料强度等级的不同,将高强度螺栓分为A类(830MPa级)、B类(1040MPa级)、C类(1380MPa级)。 A类螺栓相当于我国8.8级,B类螺栓相当于我国10.9级。表2给出了AISC 360-16中规定的高强度螺栓的最小预紧值。对比表1和表2可以看出,AISC 360-16规定的高强度螺栓预拉力值比GB 50017-2017规定的预拉力值高15%左右。
表1 GB 50017-2017高强度螺栓预紧力设计值kN
表2 AISC 360-16高强螺栓最小预紧力值kN
注:AISC 360-16没有直接规定按照SI单位制的C级高强螺栓的最小预紧力值。表中数值是根据AISC 360-16规定的最小预紧力和螺栓抗拉强度的70%近似计算的。的。
2.3 螺栓连接的布置要求
2.3.1 螺栓孔径和孔型
GB 50017-2017规定C级普通螺栓连接应采用标准螺栓孔,螺栓孔直径do比螺栓公称直径d大1.0~1.5毫米;高强度螺栓承压连接应采用标准孔,且孔径大于螺栓直径。 1.5~3.0毫米;只有摩擦式连接才可采用大圆孔和长槽孔,便于安装和纠偏。表3列出了GB 50017-2017规定的高强度螺栓摩擦式连接各种孔型的公称尺寸。
表3 GB 50017-2017高强度螺栓孔尺寸mm
AISC 360-16 还允许使用标准孔、大圆孔和槽孔。槽孔分为短槽孔和长槽孔。大圆孔和长槽孔只能用于摩擦式连接,短槽孔也可用于承压式连接。长孔,但螺栓的剪切方向必须垂直于长孔的长度方向。表 4 给出了 AISC 360-16 中规定的各种孔类型的标称尺寸。
表4 AISC 360-16螺栓孔尺寸mm
2.3.2 螺栓布置
螺栓的间距、边距、端距是影响螺栓连接的承载性能和安装质量的重要参数。 GB 50017-2017规定了不同应力状态和加工条件下螺栓排列间距、边距和端距的最大和最小极限要求。这些限值与螺栓孔直径do和连接板厚度t有关,如表5所示。GB 50017-2017要求,在螺栓连接或拼接节点中,每根杆件一端的永久螺栓数量应不小于2。对于组合构件的条带,可用一根螺栓进行端部连接。
表5 GB 50017-2017 螺栓最大、最小间距和端(边)距限值
AISC 360-16对螺栓布置也做出了明确要求,但最小螺栓间距和边距限制主要与螺栓直径d有关,要求螺栓孔中心距不小于
d.螺栓孔净距不应小于d。螺栓孔的最大边距和中心距限制与薄连接板的厚度t有关。最大边距不应超过12t和150mm。用螺栓连接钢板和型钢时的最大中心距主要与防腐要求有关。对于非腐蚀环境下的螺栓连接,螺栓孔中心距不应超过24t和300mm。若处于大气腐蚀环境且采用无涂层耐候钢时,螺栓孔中心距不应超过14t和180mm。 AISC 360-16还规定了使用标准孔时的最小端(边)距,如表6所示。当使用大圆孔或长槽孔时,最小端(边)距应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最小值见表6,最小限值增量见表7。
表6 AISC 360-16螺栓最小端(侧)距极限mm
表7 AISC 360-16 采用大圆孔和长孔的螺栓最小端(边)距极限增量mm
对比GB 50017-2017和AISC 360-16的螺栓连接布置要求可以发现,按照AISC 360-16要求布置的螺栓间距较小,接头紧凑,连接尺寸较小。对比表5和表7还可以发现,GB 50017-2017对采用大圆孔和长孔的螺栓的布置缺乏更详细的规定,需要进一步完善。
3 螺栓连接承载力计算
根据螺栓的受力状态,计算螺栓和连接板在剪力、拉力和拉剪联合作用下的承载能力。 GB 50017-2017根据普通螺栓连接和高强度螺栓连接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螺栓的承载能力。 AISC 360-16根据螺栓是受压连接还是剪切时摩擦连接规定了不同的承载能力计算。方法中,手紧螺栓应按承压型连接计算,承受疲劳载荷的螺栓应按摩擦型连接计算。
3.1 螺栓抗拉、抗剪计算
GB 50017-2017计算普通螺栓连接的剪力时(图1),螺栓的抗剪承载力按式(1a)和式(1b)计算。
和承压能力
较小的值。
(1a)
(1b)
式中:nv为连接剪切面数; d——螺栓直径,mm; Σt为受压件在一个受力方向上的总厚度中较小的值,mm;
分别为螺栓的剪切和承压强度设计值,MPa。
按GB 50017-2017计算普通螺栓连接受拉时螺栓的抗拉承载力(图2)
按式(2)计算。
(2)
式中:de为螺栓螺纹处有效直径,mm;
为螺栓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AISC 360-16按承压连接计算螺栓的拉力或剪切承载力时,不区分普通螺栓和高强螺栓,统一采用式(3)计算名义承载力Rn螺栓。按LRFD法计算时,螺栓承载力设计值为φRn。按ASD法计算时,螺栓的许用承载力为Rn/Ω,其中承载力系数为φ=0.75或Ω=2.0。计算螺栓的抗拉承载力时,还应考虑连接板应力变形引起的撬力的影响。 AISC 360-16分别计算了螺栓孔处的压力承载力和撕裂承载力,见式(16)和(20))。
Rn=Fn抗体
(3)
式中:Ab为无螺纹螺栓的公称面积,mm2; Fn为螺栓的公称抗拉强度Fnt或剪切强度Fnv,MPa,按表8取值。
分析式(3)和表8可以发现,AISC 360-16在计算承载能力时考虑了有螺纹和无螺纹的螺栓剪切截面(A307螺栓除外),螺栓面积Ab按螺纹计算地点。截面计算,但通过降低螺纹处的名义剪切强度来考虑削弱螺纹处剪切能力的影响。进一步对比式(2)和式(3)可知,GB 50017-2017采用有螺纹有效截面计算螺栓的抗拉承载力,而AISC 360-16则采用无螺纹截面计算螺栓的抗拉承载力。螺栓。然而,通过降低的名义抗拉强度Fnt(大约为螺栓材料强度的75%)来考虑螺纹截面的影响。
表8 AISC 360-16螺栓公称强度指标 MPa
对于同时承受剪力和拉力的普通螺栓,GB 50017-2017计算的承载力应分别满足式(4a)和式(4b)的要求。
(4a)
(4b)
式中:Nv、Nt为普通螺栓的设计剪力和拉力,N;
,
,
分别为单个螺栓的剪力、拉力和压力承载力的设计值,N,按式(1)和式(2)计算。
AISC 360-16计算基于承压连接同时承受拉剪力的螺栓承载力时,考虑螺栓剪应力的影响后,按式(5)计算螺栓的名义拉力承载力。
(5)
式中:F′nt为考虑剪应力影响后螺栓的公称抗拉强度,MPa,按式(6)计算,承载力系数为φ=0.75或Ω=2.0。
(根据LRFD方法计算)(6a)
(根据ASD方法计算)(6b)
式中:Fnt为螺栓的公称抗拉强度,MPa; Fnv——螺栓的公称剪切强度,MPa; frv为根据荷载组合计算的螺栓剪应力,MPa,要求frv≤φFnv或Fnv/Ω。
3.2 高强度螺栓的计算
GB 50017-2017按式(7)计算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图4)的剪切承载力设计值。
图4 高强螺栓摩擦式连接受剪力作用
(7)
式中:k为孔形系数,标准孔为1.0,大圆孔为0.85,内力垂直于槽长度时取0.7,内力平行于槽长度时取0.6插槽; nf为传力摩擦面的数量; μ为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按表9取值; P为单个高强螺栓预紧力的设计值,按表1取值。
表9 GB 50017-2017钢摩擦面防滑系数μ
在螺栓杆轴线方向受拉的连接中,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的拉力承载力按式(8)计算。
(8)
对于杆体轴线方向同时承受剪力和拉力的高强度摩擦螺栓(图3),GB 50017-2017计算的承载力应满足式(9)的要求。
(9)
式中:Nv、Nt分别为高强螺栓的设计剪力和拉力,N;
,
分别为单个高强螺栓的剪拉承载力设计值N,按式(7)、(8)计算。
按GB 50017-2017计算高强螺栓承压连接承载力时,也要求施加预拉力,但承载力按普通螺栓计算,即抗剪力和抗拉力螺栓的抗拉力按式(1)、式(2)和承压强度计算,式中
高强度螺栓材料应取相应值。当剪切截面位于螺纹处时,应按螺纹处的有效截面计算。按GB 50017-2017计算受压连接受拉剪联合承载力时,应分别满足式(4a)和式(10)的要求。
(10)
式(10)在式(4b)的基础上增加参数1.2,考虑螺栓拉力对降低连接板承压强度的影响。
对于摩擦型连接(图4),AISC 360-16要求在按式(11)和(12)计算螺栓抗滑移承载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按式(3)计算压力承载能力)和(5)。型式连接的承载能力。摩擦式连接抗滑移的名义剪切承载力按式(11)计算。
Rn=μDuhfTbns
(11)
式中:μ为防滑系数,取μ=0.3(干净的滚动面,或喷砂后覆盖A级涂层,如热镀锌),μ=0.5(干净的喷砂面,或喷砂后)覆盖B级涂层,如富锌底漆); Du为螺栓实际预紧力与规定最小预紧力之比,Du=1.13; Tb——螺栓的最小预紧力,按表2取值; hf为垫板系数,一层垫板hf取1.0,两层及以上垫板hf取0.85; ns 是摩擦面的数量。
对于同时承受拉力和剪力的摩擦式连接(图3),AISC 360-16考虑了连接板间预紧力的减小,螺栓的公称剪切承载力值应乘以根据等式(12)计算的折减因子。
(根据LRFD法计算)
(12a)
(按ASD法计算)
(12b)
式中:Tu为按LRFD法计算的螺栓拉力,kN; Ta为按ASD法计算的螺栓拉力,kN; nb 为拉紧螺栓的数量。
AISC 360-16计算摩擦式连接剪切承载力设计值φRn或许用承载力值Rn/Ω时,还必须考虑孔形状的影响。系数 φ 或 Ω 应按下式计算:
1)对于垂直于孔长剪力的标准孔或短槽孔,承载力系数为φ=1.00(LRFD)或Ω=1.50(ASD);
2)对于剪力平行于孔长的扩大孔或短槽孔,承载力系数为φ=0.85(LRFD)或Ω=1.76(ASD);
3) 对于长槽孔,承载力系数为φ=0.70(LRFD)或Ω=2.14(ASD)。
对比GB 50017-2017和AISC 360-16对摩擦式连接的防滑系数值规定可以发现,AISC 360-16的防滑系数仅与连接处的表面处理状况有关板与连接板的钢级有关。无事可做。
3.3 连接板强度计算
按GB 50017-2017(图5)计算螺栓孔处普通螺栓和高强螺栓承压连接的抗拉强度时,按式(1)计算连接板的毛截面屈服强度和净截面:分别如图13a)和(13b)所示。断裂强度。
图5 连接板张力计算
计算总截面屈服强度:
(13a)
计算净截面断裂强度:
(13b)
式中:N为计算断面拉力设计值,N; f——钢材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A为构件总截面积,mm2; An为构件的净横截面积。当多个元件截面有孔时,取最不利截面,mm2; fu 为钢材的最小抗拉强度,MPa。
按GB 50017-2017计算高强螺栓摩擦式连接螺栓孔处抗拉强度时,按式(13a)计算连接板总截面强度,同时考虑摩擦表面力传递对连接板净截面力传递的影响,按式(14)计算。
(14)
式中:n1为计算截面上高强螺栓的数量; n为连接节点的高强度螺栓的数量。
AISC 360-16要求计算剪力螺栓连接的连接板沿螺栓孔的剪切承载能力(图6)。设计值φRn或容许值Rn/Ω使用式(15a)或式(15b)中较小者来计算。价值。
图6 连接板剪力计算
计算连接板的总截面剪切屈服强度:
Rn=0.6FyAgv
(15a)
计算连接板的净截面剪切断裂:
Rn=0.6FuAv
(15b)
式中:Agv为连接板剪切截面积,mm2; Anv为连接板的净剪切截面积,mm2。式(15a)中承载能力系数为φ=1.00(LRFD)或Ω=1.50(ASD);式(15b)中承载能力系数为φ=0.75(LRFD)或Ω=2.00(ASD)。
AISC 360-16要求计算剪力螺栓连接螺栓孔处连接板的压力和撕裂承载能力(图7),并考虑螺栓孔类型的影响。承载能力系数为φ=0.75(LRFD)或Ω=2.00(ASD)。当采用与受力方向平行的标准孔、大圆孔、短槽孔、长槽孔时,螺栓孔的公称承载能力按公式(16a)和(16b)计算,其间的公称撕裂能力连接板孔按式(17a)、(17b)计算。
图7 孔壁压力和撕裂计算
当螺栓孔变形影响正常使用时:
Rn=2.4dtFu
(16a)
当螺栓孔变形不影响正常使用时:
Rn=3.0dtFu
(16b)
式中:Fu为连接板的抗拉强度,MPa; d——连接螺栓直径,mm; t——连接板厚度钢结构螺栓安装,mm。
当螺栓孔变形影响正常使用时:
Rn=1.2lctFu
(17a)
当螺栓孔变形不影响正常使用时:
Rn=1.5lcFu
(17b)
式中:lc为沿螺栓剪切方向的螺栓孔间净距或螺栓孔至板端的净距,mm。
当采用垂直于受力方向的长槽孔时,AISC 360-16要求螺栓孔的公称压力承载能力按式(18)计算,连接板孔间的公称撕裂能力按式计算等式(19)。
Rn=2.0dtFu
(18)
Rn=1.0lcFu
(19)
AISC 360-16要求计算剪力螺栓连接螺栓孔处连接板的拉伸承载能力(图5)。设计值φRn或容许值Rn/Ω中的Rn基于公式(20a)和(20b)计算。价值小。
计算连接板总截面的拉伸屈服强度:
Rn=FyAg
(20a)
计算连接板的净截面拉伸断裂:
Rn=FuAe
(20b)
式中:Ag为连接板的粗截面积,mm2; Ae为连接板的净拉伸截面积,mm2。
式(20a)中承载力系数为φ=0.90(LRFD)或Ω=1.67(ASD);式(20b)中的承载能力系数为φ=0.75(LRFD)或Ω=2.00(ASD)。
按GB 50017-2017(图8)计算沿螺栓孔的拉伸和剪切撕裂强度时,承载力应满足式(21)的要求。
图8 连接板拉力和剪力计算
(21)
在
艾=tli
式中:Ai为第i截面破坏面净截面积,mm2; t——板材厚度,mm; li 为第 i 个破坏段的长度; ηi为第i截面的拉剪转换系数; αi 为第 i 截面破坏线与拉力轴之间的夹角。
根据AISC 360-16(图8)计算沿连接板的螺栓孔的拉伸,剪切和撕裂轴承的能力时,根据等式(22)计算标称轴承能力RN,并且轴承能力系数为φ = 0.75(LRFD)或ω= 2.00(ASD)。
rn = 0.6fuanv+ubsfuant≤0.6fyagv+
ubsfuant
(22)
在公式中:瑞银是连接板的拉伸应力分布系数,ubs = 1.0均匀分布时,ubs = 0.5时,分布不均。 ANV是连接板MM2的净剪切横截面; AGV是连接板MM2的剪切横截面;蚂蚁是连接板MM2的净拉伸横截面区域。
通过比较GB 50017-2017和AISC 360-16中连接板的计算内容,可以发现AISC 360-16在剪切螺栓连接板的故障模式下执行更多计算钢结构螺栓安装,并考虑了孔形的影响。
3.4计算长螺栓接头
GB 50017-2017规定,当沿力方向的剪切螺栓的连接长度L1大于15DO(DO是孔直径)时,必须考虑螺栓剪切力的不均匀分布的影响(图9),并且必须考虑螺栓的剪切轴承能力应设计该值乘以公式计算的还原系数αF(23)。
图9螺栓长关节
(23)
AISC 360-16规定,当螺栓压力连接的长度L1大于950 mm时,需要降低表8中的螺栓剪切强度的标称值,以考虑考虑不均匀分布的影响的影响。长关节中的螺栓和还原系数统一为0.833,摩擦类型连接不被考虑减少。图10比较了基于压力连接(螺栓间距80 mm)的8.8级(A类)M20高强度螺栓的计算结果。根据AISC 360-16(LRFD方法)的剪切轴承能力计算要求,考虑了螺钉的螺纹和未读取部分的两种剪切情况。从图10可以看出,GB 50017-2017在计算螺栓的剪切轴承能力方面相对保守。计算出的剪切轴承能力接近AISC 360-16螺纹截面的剪切条件,但是安全储备更多,尤其是长关节的轴承能力降低了更多。
图10长螺栓接头的剪切能力
4其他螺栓连接的结构要求
4.1螺栓连接的应用范围
GB 50017-2017要求受动态载荷的螺栓连接应采用摩擦型连接,并且普通的螺栓张力连接应采用双螺母或其他有效的措施,以防止螺母松开。当根据高强度螺栓压力连接计算时,不需要接触表面进行防滑治疗,但应满足在正常服务极限条件下摩擦型连接的设计要求。当高强度螺栓连接的环境温度为100至150°C时,应降低轴承能力10%。 AISC 360-16允许高强度的螺栓摩擦型连接在新建筑或翻新项目中共同装载铆钉。
4.2一起使用螺栓和焊接
GB 50017-2017不允许普通的螺栓连接或高强度螺栓固定的压力连接和焊接一起使用以承受相同的力。在翻新和扩展项目中,允许使用高强度的螺栓摩擦型连接和焊接作为加强措施,并根据施工和计算按照行业标准JGJ 82-2011的规定进行。 AISC 360-16也不建议使用螺栓和焊接连接。只有高强度的螺旋摩擦连接才能与平行的圆角焊缝一起承受负载。同时,对螺栓和焊缝的负载能力有明确的要求,例如:当通过角度方法拧紧高强度螺栓时,圆角焊缝可以承受的负载不应小于50%。当通过其他方法拧紧螺栓时,圆角焊缝的负载不应小于70%。但是,高强度螺栓应具有承担不少于载荷的33%的能力。计算螺栓焊接和连接时,轴承容量系数应为0.75(LRFD)或ω应为2.00(ASD)。
5 结论
本文总结了中国GB 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和American AISC 360-16“建筑钢结构设计代码”的钢结构螺栓连接的基本规定和设计内容,并分析和比较GB 50017-2017和GB 2017和AISC在360-16中指定的螺栓连接形式,结构要求和计算方法等技术要求对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GB 50017-2017具有参考意义。主要结论如下:
1)GB 50017-2017和AISC 360-16推荐的螺栓连接的结构形式基本上相似,包括普通的螺栓和高强度螺栓,并且可以根据压力连接或摩擦型连接来设计。 GB 50017-2017和AISC 360-16基本上也类似于轴承能力计算方法和螺栓连接的连接结构要求。
2)AISC 360-16已开始使用高强度水平高的高强度螺栓。 GB 50017-2017需要根据8.8级和10.9级高强度螺栓的研究和应用考虑使用12.9级高强度螺栓。
3)GB 50017-2017需要进一步改进大圆孔和开槽孔的螺栓计算和排列的要求;需要对高强度螺栓的支撑值和螺栓剪切轴承能力的计算进行更多优化研究;在考虑板的强度时,应考虑连接的强度,即非标准孔形状的影响,例如大圆孔和开槽孔。
4)当AISC 360-16计算摩擦型连接的剪切轴承能力时,接触表面的抗滑移系数的值仅与表面处理过程有关,而无需考虑钢等级的影响。修改GB 50017-2017时,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研究与探索。
全文下载链接中文和英语
1。(注册并登录以免费获取)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