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电位联结与成品风阀制作要求,你了解多少?

   日期:2024-10-1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54    
核心提示:3.4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技术72.光缆的敷设过程中施工要求(P113)(4)安全保护装置和主要部件的型式检验合格证,以及限速器和渐进安全钳的调试证书。(1)电梯安装单位自检试运行结束后,由制造单位负责进行校验和调试。

#秋季生活打卡季#

61.等电位联结要求(P88)

(1)等电位联结外露导电部分连接应可靠。

(2)采用焊接时,应符合焊接搭接长度的规定。

(3)采用螺栓连接时,螺栓、垫圈、螺母等应采用热镀锌产品,并应连接牢固。

(4)浴室内有等电位联结的金属部件的导电部位应设有专用接线螺栓与等电位联结导体连接,并应设置标志;

(5)各连接处螺母应拧紧,防松件应齐全。

(6)等电位联结导线埋地敷设时,不得采用螺栓压接方式连接导线。

3.3通风空调工程施工技术

62.成品气阀的制造要求(P94)

(1)风阀应设有开度指示装置,并应能准确反映阀板的开度。

(2)手动风量调节阀的手轮或手柄应顺时针转动关闭。

(3)电动、气动调节阀的驱动执行机构应动作可靠,在最大工作压力下能正常工作。

(4)工作压力大于1000Pa的调节空气阀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24,制造厂应提供在1.5倍工作压力下能自由启闭的强度试验证明或试验报告。

(5)密封阀门应能关闭严密,漏气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63、柔性短管安装(P96,2024年新增)

(1)柔性短管的长度宜为150~250mm。

(2)与风管的连接不得采用卡箍固定。

(3)柔性短管与角钢法兰装配时,可用镀锌钢板条铆接连接。

(4)珠子翻边应为6~9mm,紧贴凸缘,铆接应光滑,铆钉间距为60~80mm。

(5)柔性短管的安装根据目视检查应松紧适度、光滑,不得有受迫扭曲。

(6)可伸缩的金属或非金属柔性风管的长度不宜大于2m。

(7)柔性风管支、吊架间距不宜大于1500mm,支撑座或抱箍的宽度不宜小于25mm。

(8)两支架之间风道最大允许下垂应为100mm,不应有死弯或凹陷。

64.阻尼器安装要求(P96)

(1)风道部件及操作机构的安装应便于操作。

(2)安装斜插式风阀时,阀板应顺气流方向插入;水平安装时,阀板应向上打开。

(3)止回阀、定风量阀的安装方向应正确、操作方便。

(4)手动或电动操作装置应灵活可靠,阀板关闭严密。

(5)直径或长边尺寸大于或等于630mm的防火阀宜设有独立的支、吊架。或边长大于1250mm的弯头、三通应设有独立的支撑、吊架。

65、凝结水管安装技术要求(P99)

(1)冷凝水排水管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无设计要求时,主管坡度应大于或等于8‰,支管坡度应大于或等于1%,并应向出口倾斜。

(3)冷凝水管道与空调机组、风机盘管等设备的连接宜采用软接头。软管应牢固、笔直、无扭曲且保持光滑。

(4)冷凝水管与空调机组连接处应按设计要求安装疏水阀。

(5)冷凝水管道不得直接与生活污水管道连接,也不得与雨水管道连接。

66、通风、空调水系统阀门安装(P99)

(1)阀门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

(2)工作压力大于1.0MPa且对主管具有切断功能和系统内冷热水切换功能的阀门、止回阀应进行壳体强度和阀瓣密封性能试验;并应通过测试。 。

(3)强度试验压力应为常温条件下公称压力的1.5倍,持续时间不应少于5分钟。阀壳及填料应无泄漏。

(4)气密性试验压力应为公称压力的1.1倍,试验期间压力应保持不变。

(5)阀门安装位置、高度、进、出口方向应正确,并应便于操作。

(6)阀门排的排列应整齐、美观,同一平面上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3mm。

(8)安装在保温管道上的手动阀门,手柄不得朝下。

(9)电动阀门的执行机构应能全程控制阀门的开启和关闭。

67、通风空调水系统补偿器安装(P99)

(1)补偿器的补偿量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并应按设计中计算的补偿量进行预拉伸或预压缩。

(2)波纹管膨胀节或补偿器内有焊缝的端部宜装在水平管道的水流流入端,垂直管道的上端。

(3)设有补偿器的管道应设有固定支架和导向支架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24,其结构形式和固定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4)管道系统水压试验结束后,应及时松开波纹补偿器调整螺钉上的螺母,使补偿器处于自由状态。

68、空调水系统管道冲洗、排水要求(P101)

(1)空调水系统水压试验合格后,应先对管路系统进行冲洗,然后再与制冷机组、空调设备连接。

(2)合格条件是目测排出口水的颜色、透明度应与入口水相似,且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杂物。

(3)当系统持续运行2小时以上且水质保持稳定时,即可接入设备。

69.制冷剂管道试验要求(P101)

(1)制冷剂管路系统安装完毕并目视检查合格后,应进行系统管路强度、气密性试验、真空试验和制冷剂充注检漏试验。

(2)制冷系统吹扫、吹扫应采用压力为0.5~0.6MPa(表压)的干燥压缩空气或氮气。

(3)白色(布)标记目标应检查5分钟。目视检查无污物,则为合格。

(4)系统吹扫完毕后,应将系统中阀门的阀芯拆下清洗。

70、风机盘管安装要求(P103,2024年修订)

(1)机组进场施工前,必须重新检验制冷量、供热量、风量、防水、功率、噪声等性能参数。检验方式为随机抽样检验,并复核检验报告。

(2)风机盘管安装前,应对风机逐一进行水压试验和三速试运转。

(3)盘管水压试验压力应为系统工作压力的1.5倍,试验观察时间应为2分钟。若无渗漏,则为合格。

(4)通电试运转无漏电、短路现象,风扇三档转动方向、转速正常,则合格。

(5)卧式应设有独立的支、吊架,固定应牢固,高度、坡度正确。

(6)风机盘管与管道的连接应采用耐压值大于或等于工作压力1.5倍的金属或非金属柔性连接,连接应牢固。

(7)冷凝水管与风机盘管连接时,应安装透明软管,以便观察冷凝水的排出情况。长度不应大于150mm。 (2024 年新增)

71.高效过滤器的安装要求(P108)

(1)安装高效过滤器前,必须完成洁净室的所有内部装修工程。

(2)系统中末端过滤器之前的所有空气过滤器均应安装完毕,彻底清洗、擦拭、吹气12~24小时。

(3)高效过滤器应在现场拆封​​。其外包装不得带入洁净室,但其最内包装必须在洁净室拆包。

(4)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重点检查过滤器是否有损坏、泄漏等,并按规范进行现场扫描、检漏,应合格;试验合格后应立即安装。

(5)高效过滤器安装方向应正确,密封面应严密。

3.4 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技术

72.光缆敷设过程中的施工要求(P113)

(1)敷设光缆时,其最小动态弯曲半径应大于光缆外径的20倍。

(2)光缆牵引端应进行技术处理,可采用自动控制牵引力的牵引机进行牵引。

(3)加强芯上应加牵引力,其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许用拉力的80%; (2024年修订)

(4)牵引速度宜为10~15m/min; (2024年修订)

(5)一拉直线长度不应超过1km,光纤接头预留长度不应小于8m。

73、敷设光缆后的施工要求(P113)

(1)光缆敷设后应检查光纤有无损伤,并随机测试光缆敷设损耗;

(2) 确认无损坏后,进行连接。

(3)光缆敷设后,宜测量通道的总损耗,并使用光时域反射仪观察整个光纤通道的波导衰减特性曲线。

74、主要输入设备安装要求(P114)

(1)各种传感器应安装在能准确反映其检测性能的位置,远离强磁场或剧烈振动的地方,并便于调试和维护。

(2)风道式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道保温层完成后进行。

(3)水管式传感器的开孔、焊接必须在管道试压、清洗、防腐、保温前进行。

(4)传感器与现场控制器的连接应满足设计要求。

例如,镍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电阻应小于3Ω,铂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电阻应小于1Ω,并在现场控制器侧接地。

(5)电磁流量计应安装在流量调节阀的上游。流量计的上游段应有10倍管径长度的直管段,下游段应有4~5倍管径长度的直管段。

(6)涡轮流量传感器应水平安装,流体的流向必须与传感器外壳上所示的流向标记一致。

(7)空气质量传感器安装位置的选择应能正确反映空气质量状况。

75、电磁阀、电动控制阀安装前应注意什么? (第114页)

(1)应按说明书检查线圈与阀体之间的电阻。

(2)进行模拟动作测试和压力测试测试

(3)阀体上的箭头与水流方向相同。

76、电动风门控制器安装前注意事项(P114)

(1)检查线圈与阀体之间的电阻、电源电压、输入信号等是否符合要求。

(2)宜进行模拟动作检查

77.通风空调设备系统调试与检测(P119)

(1)自动调节风门来控制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和送风量。

(2)自动调节水阀,控制送风温度(回风温度)至设定值。

(3)自动调节加湿阀,控制送风相对湿度(回风相对湿度)至设定值。

(4)利用过滤器压差开关的报警信号来判断过滤器是否需要清洗或更换。

(5)监控风机故障报警及相应的安全联锁控制;电气联锁、防冻联锁控制等。

78.公共照明控制系统调试与测试(P120)

(1)抽查按开路总数的10%进行。数量不少于10圈。如果总数少于10个电路,则应对所有电路进行测试。

(2)可分别控制不同区域的照明设备的开启和关闭;

(3)利用计算机监控公共照明的开启和关闭,满足必要的照明要求。

(4)基于照度、时间等控制对公共照明设备(场景照明、景观照明)进行监控和检测。

79.给排水系统调试与试验(P120)

(1)所有供水和再生水监测系统均应进行测试。

(二)随机抽查50%的排水监测系统,抽查不少于5套。如果总数少于5套,则应对所有套进行检查。

例如供水系统、排水系统、中水系统的液位、压力参数、水泵运行状态的检测;自动调节水泵转速;水泵运行切换;故障报警及保护。

3.5电梯工程安装技术

80.电梯制造商提供的信息(P121)

(一)生产许可证证明文件。

(2)电梯整机型式检验证书或报告。

(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包括电梯制造单位公章或者检验章、制造日期。

(四)安全保护装置及主要零部件的型式检验证书,以及限速器、渐进式安全钳的调试证书。

(五)机房或机械设备间及井道布置图。

(6)电气原理图,包括电源电路和电气安全装置连接电路。

(七)安装、使用和维护说明,包括安装、使用、日常维护和应急救援等操作说明。

上述文件如为复印件,须加盖电梯整机制造单位公章或检验章;进口电梯需加盖国内代理商公章。

81.电梯许可手续(P122)

(一)电梯安装单位完成自检和试运行后,制造单位负责验证和调试。

(2)电梯检验、调试符合要求并经监督检验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三)获得许可后,按规定办理移交、验收手续。

82.安全防护外壳要求(P122)

(1)电梯安装前,所有厅门预留孔位必须安装高度不小于1200mm的安全防护罩(安全防护门)。

(2)并应保证足够的强度

(3)防护罩下部应设有高度不小于100mm的踢脚板。

(4)应采用左右开启方式,不得采用上下开启方式。

83、井道照明装置要求(P122)

(1)井道内应安装永久性电气照明

(2)井道照明电压宜采用36V安全电压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