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中国现存最长古代木拱桥万安桥失火焚毁,原因正在调查中

   日期:2024-10-1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74    
核心提示:全国最长的古代木拱桥万安桥未焚毁前俯瞰图。林春茵)8月6日21时许,中国现存最长的古代木拱桥万安桥失火烧毁。木拱廊桥是我国传统木架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类。寿宁县一位年轻建筑系大学生成为木拱廊桥传承人后向记者坦言,在深山修建廊桥,“寂寞难敌”。

鸟瞰全国最长的古木拱桥万安桥被烧毁前的景象。木木 摄

中新网福州8月7日电 (记者 林春银)8月6日21时00分左右,我国现存最长的古木拱桥万安桥起火被烧毁。福建屏南县委宣传部8月6日23时发布的火灾通报称,“目前现场明火已全部扑灭,无人员伤亡,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中。” ”

万安大桥拍摄于2019年。老林 摄

一问:万安桥为何着火烧毁?

万安桥位于福建省屏南县长桥镇长桥村。是一座五墩六孔的木制骑楼桥。桥长98.2米,宽4.7米,桥墩呈船形,不等跨。最短拱跨10.6米,最长拱跨15.2米。桥屋有38开间,156根柱子,斗式木架,双坡屋顶,两侧设有木凳。

据《玉田志略》记载,该桥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917年历史。清康熙四十七年被火焚毁,乾隆七年(1742年)重建。历代均有修葺。 2006年5月25日,作为“闽东北廊桥”之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木拱桥是我国传统木桥中技术含量最高的类别。著名桥梁专家唐焕成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中说:廊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只有中国”。 2008年,“传统木拱桥建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年后,这项建筑技艺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据《屏南县志》记载,屏南有木骑楼桥50多座。万安桥被烧毁后,现存宋、元、明、清各代木骑楼桥12座。是全国木拱桥数量较多的县之一。

根据很多长期关注廊桥的摄影爱好者收集的图片来看,万安桥上没有香火祠,晚上也很少有游客。那么,火灾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万安桥。肖飞刀 摄

第二个问题,古廊桥的文物遗产是否得到有效保护?

屏南当地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古廊桥。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7月27日,屏南县人民法院、屏南县人民检察院、屏南县文化和旅游局、人保财险屏南分公司、长桥镇人民政府、汤口镇人民政府、寿山乡人民政府等各部门签订廊桥文化遗产保护司法合作合同,签订屏南县廊桥文化遗产保险合同。

首批司法合作文化遗产保护保险对象是全县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白象桥、前城桥、万安桥。这也是福建省首个古廊桥保护“司法+保险”模式。

根据“屏南法院”官方公众号发布的《屏南县古廊桥文物保险保护协议》,在保险期内,若廊桥因火灾、爆炸、雷击、暴雨、洪水等原因造成损坏,等,由此产生的修复费用或原址重建费用由人身财产保险公司按合同约定赔偿。每座桥梁的保险金额为100万元(人民币),有效期为一年。

如今一年期限已过,万安大桥发生火灾庆元钢结构,起火原因不明。社交媒体上流传的消防视频显示,万安大桥上没有消防水带,灭火器也稀缺。人们用水桶来灭火。熊熊大火无法扑灭,让人隔着屏幕都感到绝望。

截至中新网记者发文7日0时36分,屏南县官方通过公众号“全景屏南”重新发布了《屏南县长桥镇万安大桥火灾通报》,并补充了一条一句话:“下一步,屏南县将评估火灾情况,全力开展抢修等后续工作。”

我们还要问,古廊桥文物和遗产保险是否会及时更新?古廊桥文化遗产是否得到有效保护?

万安大桥,摄于2018年4月。苗福森 摄

第三个问题:如何避免廊桥成为梦遗?

古廊桥的美妙之处在于不使用一钉一铆的榫卯连接技术,在于山间沟壑中的彩虹卧波观景,在于当地人民的民俗风情。他们的信仰和习俗都依赖廊桥。木拱桥多分布在浙江、福建交界处。在浙南、闽北的山区县市,至今还保存着一百多座宋代木骑楼桥,特别是在浙南、闽北的泰顺、清远、寿宁等地。对于很多人来说。

仅在福建屏南县,当地人描述这些“秘桥痕迹”:有全国现存最长的桥梁万安桥;有跨度仅10米的石津桥;有五墩六孔的,也有二墩三孔的。一墩二孔,还有单孔跨度35米的白象桥,有“江南第一险桥”之称;有被桥梁专家茅以升和省内外众多桥梁专家赞誉为“我国木拱桥”的白象桥、被设计为“我国木拱桥典范”的龙井桥,还有设计成方形的前城桥。公鸡展开翅膀...

“中国传统木拱桥建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应用地点为浙江清远、泰顺,福建寿宁、屏南。现在每四年,四地轮流撰文。绩效报告。

近年来,项目所在省市县对各级传承人的传承活动都安排了专项资金,鼓励群众参与架桥活动。据了解,四年来,浙江、福建等地通过募捐、捐赠等方式新建木拱桥32座,传承人数量也不断扩大,从33人增加到52人。

然而,近年来,木拱桥的保护状况却令人担忧。一是抵御自然灾害和火灾威胁仍较困难。 2016年,浙江泰顺县的三座古廊桥被台风损坏。除了被洪水冲毁外,闽北武夷山的玉清桥、建瓯步月桥也被大火烧毁。

其次,社区实践蓬勃发展但年轻人的参与有限,如何实现代际传承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位成为木拱桥传承人的寿宁县年轻建筑系学生向记者坦言,在山上建一座廊桥“非常孤独”。

万安大桥,摄于2018年4月。苗福森 摄

目前,福建省寿宁县、屏南县、周宁县、政和县和浙江省泰顺县、清远县、景宁县正在共同申报世界遗产。福建、浙江两省七县的22座“闽浙木拱桥”于201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自2019年浙江、福建七县成立工作组委会以来,修订完善了《中国闽浙木骑楼桥保护申报世界遗产县联盟章程》,其中包括抢救濒危木骑楼建立各县市申报世界遗产的桥梁和合作协调机制。机制,并在浙江、福建两省设立报告机构。七县定期召开县市联席会议,研究木拱桥发展政策,启动木拱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程,共同编制申报世界遗产行动计划,制定木拱桥保护规划。浙江、福建的木拱桥。

多位文化保护人士告诉中新社记者,古廊桥的保护刻不容缓。 “‘保护、传承、利用’一直是文物研究的三个关键词,保护工作位居首位。木拱桥的研究也是如此。”一位文化保护官员表示。

着有《编织木拱桥》一书的建筑史学家刘岩提出了更为尖锐的观点。刘岩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表示,其实万安桥在民国时期还是一座悬臂桥,1932年重建时改为木拱桥。见证了清末民国时期福建、浙江木拱桥的兴起。 “在这股热潮中,很多原本不需要编织木拱结构的中小跨度桥梁都改用了编织木拱庆元钢结构,这与当今非遗热潮中编织木拱的‘复兴’有异曲同工之妙。”

刘岩说,万安桥是民国时期黄春才的祖父修建的。 1954年,万安大桥两孔被冲毁,黄春才与父亲重建。 2014年,黄春才在白水洋修建了一座三跨大型木拱桥。 “所以,万安桥的烧毁,从文物角度来说,自然是非常悲痛的,但从技术传承角度来说,也并非​​无法挽回。”

“客观地说,黄氏家族在1932年和1954年建造的桥梁是美丽、和谐、‘舒适’和‘优雅’的,但2014年建造的桥梁显得僵硬、不平衡。”刘岩指出,同家族的技术传承,甚至同一个家族的技术传承,为什么1932年、1954年人们的技术水平那么让人赏心悦目,而2014年却那么不尽如人意呢? “那么2022年之后,如果万安桥再次由‘传统工匠’重建呢?它会是传统的延续,还是假古董?建筑在这里能给出什么答案和专业指导?它在哪里?” ” (结尾)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