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柱的型式很多,有单层和多层,长度、重量、截面形式有:1、10、0、Ⅱ、Ⅲ。安装方法如下
1、悬挂点的选择
吊点的位置和数量根据钢柱的形状、端面、长度、起重机性能等具体情况确定。
一般来说,钢柱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刚度。吊点为单点正吊,吊耳置于立柱顶部。柱体垂直,易于对准和校正。通过立柱的重心位置和起重机臂长的限制,吊点也可布置在立柱长度的1/3处。吊点可对角吊装。由于钢柱倾斜,校直较困难。
对于细长的钢柱,可采用两个或三个点来防止钢柱变形。
如果不使用焊接吊耳,将钢丝绳直接绑在钢柱本身上时应注意两点。一:在钢柱的四个角(口、工)处打角(半圆钢管内使用角钢L),防止钢丝绳被割断;二:在绑扎点处,为防止工字钢柱局部受挤压而损坏,可在绑扎点加设加强楼板、吊装格构柱、加支撑杆。
2、吊装方法
对于重型工业厂房,大型钢柱又重又长。根据起重机配置和现场条件,可以是单吊、二吊、三吊等。
(1)旋转法:将钢柱运至现场,起重机在吊钩的同时旋转,使柱绕柱脚旋转,将钢柱吊起。
如(图1)。
(2)滑动法:用单机或双机起重机吊装钢柱,只吊起吊钩,使钢柱脚在滑动面上滑动的方法称为滑动法,如图(图2) 。为了减少钢柱脚与地面的摩擦力,需要在柱脚处铺设滑行道。
(3)输送方式:二机或三机吊装。为了减少钢柱脚与地面的摩擦力,在吊点柱下方设置了一台辅机。升降柱升降时,配合主机升降吊钩。当主机升降时,辅机需要行走或旋转。输送过程中,辅机承担部分荷载,将钢柱脚输送到柱基础上。辅机脱钩并移除负载。此时主机已满载。将色谱柱放置到位,如图 (图 3)) 所示。
(4)双机或多机吊装注意事项:
1)尽量使用同一型号的起重机。
2)根据起重机起重能力,对吊点进行载荷分配。
3)每台起重机的载荷不应超过其相应起重量的80%。
4)多机提升作业时,必须相互配合,动作协调。使用铁杆进行吊装。尽量保持铁杆平衡,并有较小的倾斜角度,防止一台起重机失重而使另一台起重机超载,造成安全问题。
5)信号指挥中,分指挥员必须服从总指挥。
3、钢柱校正
钢柱的校正需要三项工作:调整柱底标高、对齐纵横交叉线、柱体垂直偏差。
(1)单层钢结构钢柱的校正
1)柱基标高的调整。基础标高调整值根据钢柱实际长度、柱底平整度、钢牛腿顶部至柱底距离确定。关键是要保证钢牛腿顶部的标高值。
具体方法如下:安装首层立柱时,可在立柱底板下方的地脚螺栓上加装调节螺母。调整螺母上表面标高与塔底板标高齐平。放置立柱后,用底板下的螺母控制立柱的标高精度可在±lmm以内。柱基下预留的间隙可用无收缩砂浆采用扭转灌浆法填充。如图(图4)所示。采用该方法时,应计算地脚螺栓的强度和刚度。
2) 垂直和水平交叉线。制作钢柱底部时,用钢材在柱底板侧面冲出四个相互垂直的面。每个曲面都有一个点。只需使用三个点与基础表面上的十字线对齐即可。尽量做到点和线的重合。如有偏差,可通过对位方法确定;在不断开起重机的情况下,将三根线对齐并缓慢降低至标高位置。
为防止预埋螺钉与立柱底板螺孔产生偏差,设计时应考虑偏差值,适当放大螺孔,焊接上压盖板即可解决。
3)立柱垂直偏差修正。采用索风校正方法,用两个90°经纬仪找垂直位置,校正过程中不断调整立柱底板下的螺母,直至校正完成,将立柱底板上的两个螺母展开,电缆风无应力就会松弛。 ,柱体处于自由状态,然后用经纬仪检查。如果偏差较小,则调整下螺母。如果正确,拧紧上部螺母。
地脚螺栓的拧紧力一般由设计规定。地脚螺栓拧紧力见(表1)
地脚螺栓螺母一般采用双螺母,也可将螺母拧紧后将螺母与螺钉焊接在一起。
(2)高层、超高层钢结构中钢柱的校正。为了优化高层、超高层钢结构的安装质量,主要控制钢柱的水平标高、竖向位置和垂直度。测量是安装的关键工序,测量是整个施工过程的重点。它与单层钢结构钢柱校正有异同:
1)调整柱基标高,校正首层柱竖向偏差,与单层钢结构钢柱校正方法相同。差别很大
对于高层、超高层钢结构,地下室部分钢柱为强力钢柱。钢柱周围有钢筋。调整标高、找垂直定线时,必须将钢筋整理好后方可进行作业。起身就更困难了。
2)可采用两种方法调整柱顶标高和控制其他截面框架钢柱标高;一是按照相对标高安装。另一种是按设计标高安装,通常按相对标高安装。钢柱吊装就位后,用大六角高强螺栓固定连接处(经过摩擦面处理)即上下耳板,无需紧固,用吊车吊装。使用撬棍微调柱间间隙,即可获得上下柱顶的预标高程值。符合要求后,打入钢楔并点焊,限制钢柱坠落。考虑到焊缝的收缩和压缩变形,标高偏差调整到5mm以内,如图5所示。立柱安装完毕后,在立柱顶部放置水平仪测量相对标高,取最合理的值作为零点,并以零点为标准换算每根立柱顶线。安装时采用线控,将标高测量结果与下一柱顶预检长度进行比较。进行综合处理。如果柱顶标高超过5mm,请调整柱顶标高。调整方法是采用一定厚度的低碳钢板。但必须注意不要一次将框架调整过大,因为过度调整会使其他构件节点的连接和安装变得复杂。困难。
3)第二列纵横交叉线修正。为了防止上下立柱错位,尽量使上下立柱的十字线重合。若有偏差超高层钢结构 地脚螺栓,在立柱连接耳板的不同侧面插入垫片(垫片厚度0.5--1.0mm),并拧紧大六角螺栓。钢柱交叉线偏差每次调整在3mm以内。如果偏差太大,调整2-3次。
注意:每列的定位轴决不允许使用下一列的定位轴。应从地面控制轴引至高空,以保证各立柱安装正确,避免累积偏差过大。
4)第二节钢柱竖向偏差校正:钢柱校正重点是预先检查钢柱的相关尺寸和预先控制竖向因素,例如:安装误差:下部钢柱柱顶的垂直偏差是上部钢柱的截面。底轴、位移、焊接变形、日照温度、垂度修正及弹性等,结合安装误差之和,即可预留垂直偏差值。当保留值大于下栏累计偏差值时,只有累计偏差为保留值,否则保留值保留,其方向与偏差方向相反。
经验值测量:梁、柱间焊缝一般收缩值小于2mm;柱与柱焊缝的收缩值一般为3.5mm。厚钢板焊缝的横向收缩值可按下式计算
S=k·A/t
式中s——焊缝横向收缩率,mm
A——焊缝截面积,mm;
t——焊缝厚度,包括熔深,mm;
k——常数,通常为0.1
阳光温度的影响:偏差变化与柱的长细比和温差成正比,与钢柱截面形式中钢板的厚度有直接关系。较明显的观察差异发生在上午9点至10点和下午2点至3点。北京地区柱两侧温差3-8℃,450×450×10000,箱体钢板厚度50mm,柱顶垂直倾斜5mm左右。 。
根据国内外高层、超高层钢结构的安装经验,为保证整体安装质量,每层必须选用标准框架结构(或剪力管),并按顺序向外安装。标准化框架体安装原则:指建筑的核心部分。几根标准柱可以形成一个不变的框架结构,方便其他柱的安装和水段的划分。标准柱的垂直校正:使用三个经纬仪测量钢柱和钢柱。梁安装跟踪观察。钢柱垂直度校正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采用无缆风校正驱动钢模或在钢柱侧面沿偏转方向举起千斤顶超高层钢结构 地脚螺栓,如图5所示。在保证单柱垂直度不超过的前提下,控制柱顶轴线偏移为零,最后将临时连接耳板的大六角高强螺栓拧紧至额定扭矩值。
注:临时连接耳板的螺栓孔应比螺栓直径大40m。利用螺栓孔扩大足够余量,调整钢柱制造误差至-1-+5mmo。
焊缝横向收缩率见(表2)
第二步:安装标准框体横梁。先安装上梁,然后安装中梁和下梁。梁的安装过程会影响柱的垂直度。可以使用钢丝绳(仅适用于跨跨内柱)和千斤顶。 、钢楔和手拉葫芦,如图(图6)。其他框架柱按照标准框架体向周围展开,方法同上。
请输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