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11月17日讯:今天上午,随着最后一根钢梁的吊装,青岛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项目钢结构顺利完成主体封顶。
虚拟现实创享中心项目位于崂山区科园景六路以东、新虹路以北、科园纬四路以南,规划建筑面积约10.45万平方米。项目主要建设新基建及其他产业相关的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工厂及相关配套设施,包括虚拟现实创享中心、配套办公楼、配套培训基地、VR主题广场等配套设施。项目将打造集“VR体验、展示发布、论坛展览、科普培训、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园区综合配套中心。它将是国家级虚拟现实产业研发制造基地——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综合配套区的核心配套项目青岛钢结构有限公司,将带动区域低效土地再开发和产业发展。
“该项目钢结构造型较为复杂,整体用钢量较大,是最大的施工技术难点之一。”虚拟现实创享中心承建商中建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四公司负责人崔佳告诉记者。据了解,该项目钢结构包括倒锥形空间网格支撑管和钢框架结构。倒锥形空间网格支撑管由于其类似碗状结构,从左到右分别命名为“碗1”和“碗2”。 “3号碗”、“4号碗”、“5号碗”主体结构由地下5.2米沿碗中心半径向外辐射至地面17.25米的桁架组成。每个“碗”有 21 个桁架。桁架由次桁架和边桁架连接。碗部分通过连接桁架和框架梁连接。主桁架最大悬臂跨度44米,最大重量119.7吨,总用钢量约1.8万吨。
为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根据结构特点,施工前项目经理利用BIM模型提前进行现场动画模拟,动态展示改进方案,确保施工过程是可控的。该项目充分利用3D激光扫描技术采集建筑物高精度3D点云数据。将点云数据和BIM模型导入逆向软件,可以快速进行偏差对比分析,准确分析现场钢结构的细节和难点,实现钢结构。高效率、高精度的装配施工。
中建八工集团四公司项目管理团队还组织钢结构专业团队成立了厚板焊接技术创新工作室,与青岛理工大学联合成立了钢结构研发团队,举办了钢结构质量研讨会控制训练营,邀请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专家现场指导,并派出管理人员协助钢结构加工厂管理,不断提高钢结构管理水平。总结了液压千斤顶逐级卸荷技术、钢结构全生命周期健康监测技术等亮点技术实践,提升建筑造型。质量。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随时待命,全程监督,确保每道工序顺利进行。
据悉青岛钢结构有限公司,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项目自今年5月25日开工建设以来,克服了周边结构复杂、施工场地狭小等困难。施工24小时持续进行,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工期节点。高峰时期有700多人并肩工作。战争期间,平均一天挖运土方1万立方米,36天完成首段“正负零”浇筑,42天完成钢结构第一次吊装, 65天完成地面第一根核心筒环成型,72天完成钢结构主桁架首次吊装,155天完成地下室基础和主体结构验收。历时3个月,18000吨钢结构整体吊装完成。
当虚拟照进现实,虚拟现实创作享受中心梦幻般的“飞碟”开始出现,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不再是梦想,“虚拟宇宙”的大门正在加速向人们敞开。我们。 (青岛日报/观海报记者 易涛 通讯员 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