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零售市场的发展,实体购物与电子商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未来的购物中心将不再只是“买、买、买”,它需要提供商店以外的元素,结合当今都市人渴望的社交、文化和娱乐生活元素来吸引游客。
深入解析Aedas设计的大连广场66。设计师——Aedas全球总监林景衡和David Clayton畅谈了其设计理念、未来购物中心的发展趋势以及新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关系。
在零售行业,有一个词叫retailtainment,意思是零售+娱乐。 1999年,美国社会学家George Reitzer在其《消费方式的革命》一书中将这一术语定义为“利用周围的环境、情感、声音和活动来激发顾客对商品的兴趣,使他们产生良好的心情。来购物” ”。一切延长消费者“停留时间”的努力,最终还是为了“购买”。然而,如今,随着电商竞争日趋激烈,实体零售商不再是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渠道,这时,购物中心建筑的设计师们“被迫”走得更远。
“今天的购物中心应该提供体验式服务并承担社交空间的作用。”国际知名建筑事务所Aedas全球总监Christine Lam是这样解读的,而她和Aedas另一位建筑师、大连恒隆全球总监David Clayton或许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大连广场66号
建筑应该借鉴传统元素而不是模仿过去
大连66广场位于大连市中心五四路,南北与奥林匹克广场相对。后者是为了纪念大连人刘长春而建造的,他是第一位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奥运会的运动员。大连66广场所在地原为大连市人民体育场。废弃后,它被一座新的商业建筑所取代。 。当地政府给设计师的要求是设计一座集购物和娱乐于一体的建筑,使其成为整个城市的新地标。
现代购物中心如何避免千篇一律,融入当地文化元素。两位设计师希望能用一种具有当地传统的元素作为理念贯穿整个设计,最终选定了“如意双鲤”。
△设计灵感来源于年画和剪纸艺术中常见的形象——如意双鲤
两条鲤鱼头尾并拢的形状是中国年画和剪纸艺术中常见的形象,代表着财富和丰裕。从空中俯瞰整个商场,就像两条互相追逐的鱼。边缘是建筑物的主要立面。它穿过一系列零售店、中庭和公共空间到达屋顶广场和中央屋顶花园,与购物中心形成一条步行线。一致的外部形式。
△从空中俯瞰整个商场,就像一对互相追逐的鱼。
内部通道的设计是平行的弧形,在圆形的中央走廊上幻化成简单的贝壳和尾巴形状北京钢结构阁楼塔建,象征着两条鲤鱼在水中游动的姿势。屋顶外壳逐层布局,并配备天窗玻璃,通过引入直射光和反射光照亮两个中庭。
主立面由3000多块2.5米×5米的玻璃组成,形成光滑的曲面,在阳光下看起来像闪闪发光的鱼鳞。内部安装有LED灯,夜间效果出色。
支撑商场南入口的钢结构柱呈Y形鱼骨状。周围的绿色设计也模仿了水波的外观。这些都是设计师对原创理念的坚持。
由于南北地形有6米的高差,设计师利用这一特点实现了“三首层”的概念。商场中部的一条中央走廊连接着两侧巨大的中庭,并与角落的入口斜向相连。
双力设计在为商场形态注入文化元素的同时,并不拘泥于传统形式,而是创造性地提取元素,吸收到设计本身的功能中。设计师之一齐丽婷认为,在现代设计中追求传统是一种挑战,但传统与现代不应该是对立的。 “我们想要回应的是当地的文化,而不仅仅是过去的传统。此外,我希望建筑不应该是过去的复制品,而是应该面向未来,成为新的遗产。”
△内中庭
此外,在商场内部,建筑师还注入了许多微小的细节,比如弧形的动线,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为商铺提供展示面;购物走廊的宽度从底层到顶层逐渐减小,这也是合理设计考虑到人们来来往往的行走方式;另外,从北侧主入口进入商场大堂,你会发现除了自动扶梯外,还有一个巨大的弧形台阶从二楼向下延伸。建筑师曾反复考虑过这些台阶是否多余,但保留下来后,却意外地成为了商场内一道特殊的景观。游客们自发地在这里休息或拍照。据了解,未来,大楼梯将与北厅空间结合,成为时装秀的T台。
采访两位建筑师
澎湃新闻:这座建筑的设计以当地双鲤鱼的意向为设计灵感。它不仅提取了形状,还将这一概念融入到设计的各个方面。对于非文化建筑地标而言,这种组合是否多余?
林景恒:中国恒隆集团的基地地理位置优越。作为建筑师,我们需要找到一种简单、通俗的方式向政府和公众解释这座建筑。具体性和象征性是公众理解建筑的方式。就像讲故事一样,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寻找一些参考元素来讲述一个建筑故事,让公众了解建筑的美学,欣赏建筑的外观和流线。同时,我们也要从这个故事的灵感出发,不断深化设计。
△大连恒隆广场建筑外观
澎湃新闻:在结合的过程中,提炼传统与符合现代规范之间是否存在冲突,如何解决?
奇力亭:当然,在设计过程中,总是有很多限制。令人惊叹的设计来自于强大的阻力,建筑师的任务就是从限制中寻找活力。
林景恒:我们的限制不仅来自客户,还来自法规,比如消防法规、建筑法规、环境控制法规等。这些规范鼓励我们寻找设计的最优解决方案,保持设计与设计之间的平衡。功能。最终,好的建筑不是性感的外壳或雕塑。最终的设计给业主、建筑使用者和大连居民一个满意的答复。建筑师是问题解决者,为困难情况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既是一项挑战,也是一项工作。
△夜晚的大连广场66号
澎湃新闻:商场形态的变化与人们消费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您能根据您所做的设计以及您多年来观察到的变化来谈谈这一点吗?
林景衡:人们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过去,购物只发生在街上。后来人们希望在室内购物,冬暖夏凉。但很快人们发现他们已经失去了与户外空间的联系。他们开始想要像法国那样充满活力的街头咖啡馆,因此户外活动被融入到购物中心中。如今,人们希望商场不再只是购物场所,还具有娱乐功能,比如连接室内外的公园,让所有愿望都能一次得到满足。
七里亭:所以这就催生了体验式零售。购物中心就像胶水一样,集零售、娱乐、交通、公园等功能为一体,包括娱乐休闲、音乐表演和时装秀、餐厅、电影、滑冰等。 、保龄球、节日庆典表演,甚至艺术、教育文化展览等功能。一些高端商场还利用艺术展览等文化元素来吸引高端顾客。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尝试通过店内咖啡馆或O2O服务等生活方式元素来增强店内体验。
△商场5楼设置的溜冰场
澎湃新闻:零售娱乐实际上是一个新概念。尤其是在大城市,人们早已习惯在购物中心完成从购物到体验再到休闲的服务。那么您认为新的挑战来自哪里?难道只是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的复制吗?
林景恒:未来成功的购物中心将从消费场所转变为社会文化场所,为城市发展和更新提供动力。新的挑战将来自于业主、管理者、设计师等顾问的共同努力,迎接未来商业零售的无限可能。成功的业主将规划和管理新公共空间的娱乐功能,并努力在市中心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焦点。这家经验丰富的购物中心开发商已开始加强其设施管理团队,为未来活动策划的挑战做好准备。购物中心管理者需要了解不同文化、社会经济群体以及当地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和愿望。
澎湃新闻: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您如何看待新型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关系?尤其是在大连这样一个还处于新建筑建设特别活跃的阶段的城市,建筑师会努力去迎合这股浪潮,还是会对城市有更长远的考虑?
齐丽婷: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商业项目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他们不进步,就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就会被淘汰。设计一座建筑并等待完成大约需要五年的时间,所以现在的设计实际上是五年后的设计。因此,我们需要有一定的预测未来的能力,跟上时代的变化,了解趋势。同时,我们要对整个世界的变化保持敏感,了解商业建筑在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例如,中国的商业建筑已经开始影响欧洲。与20年前完全相反,当时欧洲或美国的设计正在影响中国。
林景恒:与北京、上海、深圳相比,大连商圈的竞争不是很激烈。该项目目前已有300多个品牌进驻商场,其中40多个品牌首次进驻大连。另一方面,优秀的建筑设计基因将为客户带来良好的空间体验和视觉。这座建筑不仅是一个购物中心,也是大连的中心,一个社交中心。
△起支撑作用的Y形结构(如鱼骨)
澎湃新闻:在中国这些年的实践中,您注意到招标、法规、合作、政府态度等方面有什么具体变化吗?
齐丽婷:作为建筑师,我们的核心任务是维护项目质量,无论是设计质量还是简报的质量要求都直接控制着项目的质量。设计的系统和约束永远不会真正改变,因此无论项目位于哪个国家,我们都保证项目的质量。
当然,我们对待中国市场确实有差异:当我们去不同的国家时,我们始终牢记,我们不能仅仅为了迎合场馆环境而设计。这样做只会疏远人。所以我认为到目前为止,有两件事让我们取得了成功:
1、充分了解我们设计的网站的文化背景以及使用网站的人群;
2. 使工作适应当地建筑市场。对于中国来说,早期与我们合作的承包商没有像英国或美国等其他国家的承包商那么多的经验。所以我们花了一段时间才学会如何与中国承包商沟通和合作。但现在情况有所好转,之前与我们合作的一些中国承包商已经开始将专业技能输送到海外,并成为该领域的世界领先者。
案例延伸:
购物中心的建筑设计不仅仅提供“买买买”
事实上,购物中心的特点就是采用多种形式和建筑语言来满足多种功能。从建筑的规模、位置到材料,建筑师需要设计专门的功能区以适应特殊的空间,但即使在这样的“束缚”下,购物中心也会像文化建筑一样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除了这个东北的购物中心,我们还找了近两年建筑媒体Archdaily介绍的购物中心来体验不同城市的商业建筑。
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利德塔市场
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利德塔市场由美国Vilalta Arquitectura公司于2011年设计,去年5月正式竣工。新购物中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非洲最大的开放市场Mercato。建筑师基本放弃了当代商场常用的玻璃盒子风格,将其打造成为与环境相适应的公共建筑。预制混凝土建筑表皮上打出的小孔让人似乎能够想起埃塞俄比亚的图案,这些孔也被用来调节光线的进入。
这也是2016年Archdaily评选的十大建筑中唯一的商业建筑。
银座东急购物广场 日本东京
这座位于日本最繁华商业区银座的购物广场,由全球最大的综合设计公司之一日建设计公司设计,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它的具体位置是有乐町和日比谷的交界处,堪称“银座的门户”。
建筑师的设计理念来源于“光的容器”的概念。整个建筑被设计得像一个玻璃瓶。其创作灵感源自日本传统玻璃工艺技术“江户切子”(Edo Kiriko)。为了实现建筑作为商业中心的功能,同时与城市互动,整个建筑的表面大部分采用玻璃,使得从外部可以看到建筑的内部情况。此外,三维的建筑表面使阳光的透射和反射呈现出各种视觉效果。根据时间和季节的不同,里面会呈现出不同的表情。
英国利兹维多利亚拱廊
ACME设计的维多利亚门总体规划旨在在利兹市中心设计一个新的、可盈利的城市核心区,通过百货商店和停车场的布局提供零售、休闲等功能服务。百货商店的知名度和形象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方案旨在成为利兹主要城市轴线Headrow的延伸,设计师最初的设计理念是使该项目不仅仅是一个“购物中心”,而是利兹现有著名的维多利亚拱廊的21世纪延伸。该建筑呈现出三个独特的元素,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同时表达了利兹市的特色。新的约翰刘易斯商店因此成为通往市中心的标志性门户。
Stranden 1 改造项目 挪威奥斯陆
Stranden改造项目是挪威首都奥斯陆第一个多方合作项目,也被命名为Aker Brygge Pier。该场地原本是一个后工业滨水区,设计团队希望在这里打造一条12公里长的公共步行长廊,连接城市的东西部。
Stranden1 的改造项目由 Ghilardi+HellstenArkitekter AS 设计。主要对商业街、建筑中庭、立面、阁楼四个方面进行改造升级,解决现有建筑空间不足的问题,拆除不适宜的功能空间,显着提高建筑的环境性能。
伊朗德黑兰 ARG 购物中心
当建筑师接到这个项目时,购物中心已经设计完毕并正在建设中。但业主似乎对这个方案并不满意,因此ARSH 4D Studio团队前来对建筑立面、景观、屋顶和室内进行重新设计。
新的外观是极简主义的,建筑师设计了光滑的单色表面,以中和周围嘈杂的环境。选择玻璃是为了反射周围古树的阴影,并增强北部山脉的位置。
不平坦的地形通过景观来解决。一条长长的楼梯连接着人行道,也可以作为人们休息的长凳,打造出一个公共的室外礼堂。
法国里昂 Part-Dieu 购物中心
去年年初,MVRDV 和里昂市长公布了 Part-Dieu 购物中心的改造计划。该方案通过在零售空间中创建露台和公共空间,重新定义了该地区的公共空间。这座新的综合用途建筑通过重新利用其立面上原有的标志性图案,保持了 Part-Dieu 购物中心的原始特征,以新的玻璃体量向街道展示。
为了加强和改善 Part-Dieu 开发项目的现有特征,MVRDV 将在花园、玻璃屋顶甚至整个停车场利用新的结构。为了保持购物中心的特色,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物的建筑占地面积,现有的包层将在整个设计中重新分布。其中建筑的加入,在新的设计中将延续矩形相互交织的格局,达到建筑入口的最终改造;以一种新的物理和象征姿态从购物中心向外部发展。原来的米色混凝土板将涂上一层防污白色涂层,使外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焕然一新。
富尔顿中心 美国纽约
富尔顿中心位于曼哈顿下城的中心地带,是该地区重建的催化剂。充满活力的交通环境是这个商业中心与其不断发展的居住环境之间的重要纽带。如何简化纽约地铁 9 条线路之间的连接,同时为每天 30 万名乘客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是该项目的挑战。目的。
建筑师设计的商场拥有宽敞的大堂和优雅透明的外观。锥形钢柱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历史街区的铸铁建筑和附近重建的综合科尔宾大厦。
中央建筑的概念是将自然光引入圆顶内交通最繁忙的区域。这个新的综合艺术作品被称为“天空反射网”。
挪威奥斯陆 Paleet 购物中心
Paleet是一家购物中心,位于奥斯陆市中心Karl Johan Skader Strasse的主要街道上。新建筑自 1990 年起就成为购物中心,位于一栋 1860 年历史建筑后面。
2014年,购物中心进行了大规模翻新。该项目试图保持原有的设计风格,从而融入一些新的、现代的元素,同时使用其独特的材料北京钢结构阁楼塔建,延续其温暖和欢迎的氛围。共享空间的装饰采用了温暖的金色色调,同时保留了一定程度的深色,使其感觉不那么浮华。天花板采用透明金属网格,让整个购物空间感觉开阔明亮。上面一些暴露的服务被漆成深红色。这些网格表面的反射特性使上方的光线显得更加活泼和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