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施工技术方案
1. 概述
雷电流虽然持续时间短,但其巨大的破坏力是人类所无法控制的。目前,仅靠人为的努力主动解决雷电危害还不现实,只能被动地阻断雷击能量,将其释放到大地中,避免其带来的灾害。雷击与线路过电压会产生多种有害影响,基本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直接雷击、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辐射、雷电过电压侵入与反击。雷击与过电压防护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护。
完善的系统防雷方案包括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个方面:
外部防雷包括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接地极等,其主要作用是保证建筑物本身免受直接雷击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培训讲座,并将可能击中建筑物的雷电通过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等泄入大地。
内部防雷系统是为了保护建筑物内部设备和人员的安全而设置的。在需要保护的设备前端安装合适的避雷器,使设备、线路与地面形成一个条件等电位体。阻挡可能进入的雷电流,并将内部设施因雷击而感应出的雷电流安全地泄放到地中,确保后续设备的安全。
2.制备依据:
(1)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93
(2)通信行业标准《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3)信息产业部《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防护工程设计规范》
(4)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5)国家标准《电气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6)IEC61024《建筑物雷电防护》
(7)EC61312“雷电电磁脉冲防护”
(8)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9)ITU K25“光缆的雷电防护”
(10)GB50057-94《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11)GB50174-93《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12)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13)GB50198-94《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14)GB/T50311-2000《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15)YD2011-93《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
(16)YD5078-98 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17)XQ3-2000《气象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防护规范》
3.施工工艺及方法
本工程设计为Ⅱ级防雷建筑,本工程采用接零保护,用电设备非带电金属外壳与插座专用接零孔应可靠接至同一电位,采用专线作为保护接零线,所有穿线所用的金属线管、金属线槽均应可靠接零。
本工程系统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采用组合接地方式,由两部分组成:建筑物基础钢筋与建筑物周围敷设的环形接地体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留出四个接地螺栓或按引出线示意图安装,并与建筑物同电位连接。
接地极装置焊接连接(桩基钢筋)地网母线焊接(地梁钢筋)→接地极装置。地网接地电阻测量
试验→引下线焊接、安装→安全接地点检测、预留、预埋→顶层防雷网安装→防雷及接地系统全面测试
尝试
屋面防止直击雷措施:沿周边设置避雷带,采用Ф12镀锌圆钢,带高0.15m,用Ф10支撑卡固定,焊接或拼接固定。屋面有金属栏杆的地方,可作为避雷带使用,并应保证相互电气连接,并与避雷带引下线焊接。
防雷带的引下线是指钢柱或者柱内两根对角主筋,主筋要求自下而上焊接连接于屋面。
使用屋面板钢筋形成网格。最好充分利用所有面板钢筋以获得更好的效果。使用的面板钢筋应相互焊接并与防雷带引下线焊接在一起。
基础及地梁内两根主筋作为水平接地极,要求垂直、水平接地极相连接,在-0.5m处组成环形接地极,钢柱对角两根主筋或柱内引下线作为垂直接地极。
采用组合接地体(利用基础钢筋),要求接地电阻R不大于1欧姆,如实测达不到要求值,应增设人工接地电极装置。屋面所有金属物均应与防雷带连接,连接点不少于两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应单点接地,并通过保护线(PE)与接地点连接。本建筑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分开。避雷器的接地端子尽量就近与变压器外壳中性线连接后与接地体连接。所有通讯设备配电箱、办公室楼层插座配电箱均应加装浪涌吸收装置,配电箱应有安装位置。
本工程采用等电位连接各种安全措施,接地干线由公共接地装置不同点焊接至等电位连接板。等电位连接线必须与下列导电部件互连:1)保护线路干线;2)接地干线、建筑物的输送管道及类似的金属部件,如水管等;3)系统的升压管道;4)建筑物的金属构件等导电体。
防雷接地焊接搭接焊采用圆钢,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材料直径的6倍。引下线采用结构柱内两根斜接钢筋,施工时需进行斜搭接焊。结构梁钢筋直接搭接时,必须按搭接接头要求进行搭接焊。搭接钢筋直径不应小于φ1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培训讲座,搭接弯曲半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双面搭接长度为6倍。
避雷针、避雷带应位置正确,焊接固定件焊缝应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件应加装帽盖等防松动件,与避雷线连接可靠。避雷线应平直,弯曲不应小于90度,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圆钢的10倍。
4.售后服务及质量保证
1、我公司承建的工程可降低雷击率90%以上。
2、本工程所采用的防雷装置自工程验收合格之日起一年内免费保修,超过两年保修期仅收取修理成本费。
3、防雷系统工程实施后,我们提供“一年的免费现场技术支持、免费技术咨询”。
4、防雷工程验收后两年内,每年一次定期免费现场检查,确保防雷系统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5、质保期内,若防雷系统出现故障,公司技术人员接到通知后24小时内到达现场。
6、工程验收后进行一次防雷知识及设备维护培训讲座。
5.施工质量验收
验收项目
1.地面设施验收项目应符合以下规定:
(1)接地装置的结构和安装位置。
(2)接地体的埋设间距、深度及安装方法。
(3)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4)接地装置的材质、连接方法、防腐处理等。
(5)隐蔽工程现场检查及记录。
2、接地线验收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地装置与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之间连接导体的规格和方法。
(2)接地干线的规格、敷设方法及其与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的连接方法。
(3)地线之间的连接方法。
(4)接地线、接地体与金属管的连接方法。
3、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等电位连接条)的验收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等电位连接带的安装位置、材料规格和连接方法。
(2)等电位连接网络的安装位置、材料规格和连接方法。
(3)电子信息系统中导电物体、各类线路、金属管道、信息设备的等电位连接。
(4)绝缘导体和绝缘层。
4、屏蔽设施验收项目应符合以下规定:
(1)系统机房及设备屏蔽设施的安装。
(2)进出建筑物的电缆的走线。
(3)进出建筑物电缆屏蔽设施的安装。
5、电涌保护器的验收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连接方式及连接线规格。
(2)电涌保护器接地线的长度和截面。
(3)供电线路各级电涌保护器的参数选择及能量配合。
6、电缆敷设验收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地线的截面、敷设路线和安装方法。
(2)电力电缆、信号电缆的敷设。
(3)接地线穿过墙壁、楼面、地板时要加装保护管。
竣工验收
1、防雷工程建设竣工后,建设主管部门应组织业主、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代表进行验收。
2、防雷工程竣工验收时,凡是已经现场验收合格的工程,不再进行复验。如验收组认为有必要,可进行重新检验。
3. 检验不合格的物品不能交付使用。
4、防雷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提交竣工验收报告,工程监理单位应对施工、安装质量进行评定。
竣工验收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项目概况;
(2)建筑、安装;
(3)防雷装置的性能;
(4)
接地装置的形式和敷设;
(5)防雷装置的防腐措施;
(6)接地电阻及有关参数测试资料和测试仪器;
(7)等电位连接带及屏蔽设施;
(八)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
(9)结论与评价。
5、防雷建设工程竣工时,建设单位应提供下列技术文件和资料:
(1)竣工图
a.防雷装置安装竣工图;
b.接地线敷设完成图;
c.接地装置安装竣工图;
d.等电位连接带安装竣工图;
e.屏蔽设施安装竣工图。
(2)受保护设备清单。
(3)设计变更说明或者施工协商表。
(4)安装技术记录(包括隐蔽工程记录)。
(五)重要事项记录。
6、防雷工程检验项目的内容和形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
(1)接地装置;
(2)接地线;
(3)防雷装置;
(4)引线;
(5)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等电位连接条);
(6)屏蔽设施;
(7)电源电涌保护器;
(8)信号电涌保护器;
(9)天线电涌保护器;
(10)电缆敷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