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钢结构除锈喷漆 2020 年科技创新大事件评选,中建三局多项课题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日期:2024-09-1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90    
核心提示:大跨度钢结构屋盖多专业整体提升技术应用成功该技术是对钢结构整体提升技术的一次重大革新。本技术是一种全新的预应力桩连接技术,利用弹卡式连接取代传统钢板焊接,施工高效,绿色环保。

2020

重大科技创新事件评选

2020年,中建三局以中建集团“一个创造、五个加强”战略目标为引领,着力提升自主创新水平、推动成果转化落地,一批科研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成果显著。

经工程技术研究院各司局、各分院、各研发中心广泛征求意见和推荐,最终评选出局属单位24个科技研发亮点,以投票方式评选出2020年十大重大科技研发事件。

投票方式:扫描文末二维码,进入投票页面。

投票规则:每个人可以投10票,但每个成就只能投1票。

截止时间:2021年1月28日23:59。

创新的激情、成功的喜悦,每一点研发创新工作都期待您的参与,请投出您宝贵的一票!

01

硬核技术团队保障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安全

施工任务顺利交付

竣工单位:一建公司、总承包公司等。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中建三局承担了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任务,迅速组建技术团队昼夜奋战,采用BIM技术、模块化建造等技术,创造了十天、十二天建成两所应急医院的“中国速度”,累计收治患者5070人,高标准的建设质量确保了医护人员零感染,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赢得了宝贵时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02

大跨度钢结构屋盖多专业整体吊装技术成功应用

完成者:第一建筑公司

该技术是钢结构整体吊装技术的重大创新,将钢结构屋面、机电管线、金属屋面底部波纹钢板等多个专业部件集成为一个整体进行吊装,施工安全性和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目前该技术成果已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二期项目中成功应用,填补了大跨度钢结构楼盖及屋盖及机电管线一体化安装的空白,引领了高空间钢屋盖体系建筑建造技术的发展,在同类工程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03

弹簧卡箍连接预应力混凝土方桩的成功应用

完成者:第一建筑公司

该技术是一种新型预应力桩连接技术,采用弹簧卡箍连接代替传统钢板焊接,施工高效、绿色环保。

采用“上螺下顶”方式,下部桩预应力主筋端部连接大螺母套,用于安装固定弹卡,上部桩主筋端部连接小螺母套,用于连接插杆。桩端大、小螺母等金属件不外露,连接前采用临时防护套保护。连接时,接触面充分涂上环氧树脂固化剂北京钢结构除锈喷漆,然后取下套管上的临时防护套,清理套管内部,缓慢插入,直至密封材料溢出接口处,接口处无缝隙,仅需2-3分钟即可完成桩连接。该技术经鉴定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已在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蟠中东路南侧33-03地块项目、京东安徽电商产业园等项目中成功应用。便捷高效、节能环保、经济效益显著。

04

北京钢结构除锈喷漆_专业除锈喷漆公司_钢材除锈喷漆

内爬式塔机外架承重安装爬升技术

成功研发及应用

完成者:第一建筑公司

该技术拓展了超高层建筑大型塔吊的部署方式,适用于混凝土框架-核心筒超高层建筑,将内爬塔吊置于外框架结构之上,内爬架下设置混凝土承重结构梁代替钢结构支撑梁。内爬塔吊爬架通过可横移内爬墩与混凝土承重结构梁连接,横移内爬墩由施工升降机横移。该技术减少了传统核心筒承重内爬塔吊的爬升、倒吊钢梁工作,爬升时间比传统方式节省80%,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已在武汉香港中心、万科金隅国际项目成功应用,单台塔吊节约造价约15万元,在同类工程中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05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具有显著的效益

完成单位:第二建筑公司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研发聚焦绿色建筑,利用能源监测、能耗分析、节能管理、成本管理、能源规划等手段,对能源进行多维度管控,使企业管理者能够精准掌握企业能源成本占比、能源消耗趋势等。其中创新AI节能算法融入智慧运维管理,实现高效运行、深度节能,经测算空调系统平均节能率达16%以上,有效提升运维阶段绿色管理水平。

06

视觉引导自动管道焊接机器人

机电行业首次应用

竣工单位:第二建筑公司

视觉引导的自动管道焊接机器人应用于机电数字化加工厂,通过焊枪上的三维视觉识别系统实时采集焊缝的三维信息,对焊缝的空间位置、坡口类型、坡口尺寸等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和预测,从而引导机械臂完成跟踪、追踪动作。

焊缝追踪模式:操作人员通过用户界面确定焊接起点和终点,视觉系统自动捕捉坡口特征信息并引导机器人自动完成焊缝追踪。

焊缝跟踪模式:焊接过程中实时捕捉焊缝位置,计算与预设位置的偏移量,并指导机器人/焊工完成实时修正。

该款焊接机器人完美解决了T型三通及其他异形焊缝的自动焊接难题,在机电焊接行业尚属首创。

07

“住宅造楼机”惊艳亮相重庆中建渝湖一号

完成单位:第三建筑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住宅造楼机是国内首台适用于普通高层住宅结构的轻量化新型造楼机,具有外围护架、伸缩雨篷、液压浇注机、模板吊挂、管道喷射等功能,具有多项技术创新,包括首次采用1.5m高“321型”贝雷架、首次取消滑移梁实现吊架快速安装、首次采用单点重量小于5吨且短行程液压轻量化支撑系统、首次集成伸缩雨篷等。

该设备已成功应用于重庆渝湖一号、珠海世茂公寓等项目,这一成果突破了现有超高层建筑施工重型施工设备平台的局限性,引领建筑机械技术向“轻量化、通用化”发展,标志着我国建筑技术迈上新台阶,体现了科技创新的“中国力量”。

08

BIM+移动加工厂预制

技术应用效益显著

研发单位:第三建设公司

移动式加工厂的核心研究方向是设备布局灵活、运输便捷、生产高效。预制加工设备分为“卸料、校准组装、焊接、除锈、喷漆、办公”六大模块,各模块集成在一个标准集装箱内,相互连接,形成完整的生产线。整条移动式生产线占地面积仅为300平方米,可在施工现场露天、地下室等场所方便布置。

广州岭南新世界项目冷藏机房安装过程中,运用BIM深化设计,进行精准现场预制加工,15天完成5000吨冷藏机房300余个构件预制,12名工人耗时15小时,“零火种”完成机房预制施工,实现一次合格率100%,大大提升了机电安装现场的绿色施工水平。

09

中建三局首个数字钢筋BIM集约化

加工基地全面投入生产

完成单位:总承包公司

中建三局首个数字钢筋BIM深加工基地由总包公司建成并全面投入生产,车间日均生产能力251吨,设计年生产能力不低于5.5万吨。

该加工基地运用智能化BIM重采样技术、精深加工生产组织技术、信息化高效管控技术,形成了“钢筋工程BIM智能重采样系统”、“钢筋工程BIM云管理平台”等系列成果,为钢筋工程新型施工模式落地实施和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全套解决方案。它的投产,标志着该局自主研发的钢筋工程BIM技术成果产业化迈入新征程。下一步,将着力打造钢筋工程一体化服务能力,聚焦建筑工业化,为企业“管理升级、技术先进”两大核心要素贡献“技术竞争力”。

10

斜钻孔桩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成功应用

完成单位:总承包公司

通过将传统直桩倾斜一定角度,可有效减少支护桩位移,减小弯矩。将倾斜桩支护技术与阶梯支护技术相结合,进一步延长无支护开挖深度。首次在基坑工程领域进行倾斜钻孔桩的试点应用,总结出适合不同工况的倾斜钻孔桩施工方法,在倾斜预制桩施工基础上对倾斜钻孔桩施工进行改进和发展,解决倾斜桩施工中的成孔、笼下、混凝土浇筑等难题。

目前该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武汉三金滩上盖物业项目、武汉新能源产业园项目,为基坑工程绿色支护做出了引领性探索,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11

无支撑多层支护技术在基坑工程中的成功应用

完成单位:总承包公司

多层级支护体系通过二次支护结构可有效抑制主支护结构被动区塑性剪切区的发育,各层支护结构协同工作能力好,整体稳定性强。通过在分级支护间设置斜拉杆,可进一步减小位移和弯矩,从而实现更大深度的无支护支护。该技术适用于不同开挖深度、不同地层条件、不同周边环境的基坑工程,可实现大面积基坑无支护或少支护,降低工程造价,减少支撑施工和拆除,便于土方开挖,便于地下结构施工,节省施工时间,减少支撑拆除产生的固体废物。该成果在武汉梦时代项目基坑支护、凯德广场基坑支护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具有良好的绿色施工和经济效益。

12

长距离高内水压小直径隧道薄壁二次衬砌施工

北京钢结构除锈喷漆_专业除锈喷漆公司_钢材除锈喷漆

关键技术突破

完成单位:基础设施投资公司

该技术研发了深埋、长距离、高内水压城市污水隧道结构体系及二衬伸缩缝防水结构,研制了抗污水、高塌陷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开发了长距离、小直径隧道薄壁二衬高效施工技术,提出了先拱、拱墙跳仓跟进、拱墙混凝土水平挤推浇筑工法,研发了卸车轮吊、拱模板体系及转运设备、可通过的拱墙衬砌台车等成套设备,解决了长距离、高内水压、小直径隧道薄壁二衬施工面临的质量风险高、作业效率低等问题,填补了行业空白,并成功应用于全国首条污水深埋隧道——大东湖核心区污水输送系统项目,5个月完成17.5公里二衬结构。

十三

河湖淤泥资源化制土技术绿色经济效益显著

完成者:绿色投资公司

针对传统河湖淤泥填埋处置效率低、占地大、存在二次污染风险等弊端,河湖淤泥资源化制土技术课题组在淤泥脱水固化、终端资源土地利用等方面开展了重点研究,研发出了基于水凝胶和硅基材料的低碱度脱水固化剂、适用于高黏度高浓淤泥及添加剂混合体系的淤泥制备技术、园林种植土和工程土的淤泥制备技术。该技术在襄阳护城河清淤工程中得到实际应用,产生经济效益400余万元。项目研究成果经湖北省科技成果交易所鉴定,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基于水凝胶和硅基材料的低碱度脱水固化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4

纳米颗粒超早强技术研发取得突破

完成者:绿色投资公司

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水泥用​​量大、固废利用率低,且需通过蒸养提高生产效率,是装配式建筑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多级湿磨工艺、聚合物磨介,将固废实现纳米级化,在磨削的同时利用溶胶与醇胺的耦合作用,形成成核促溶技术,使固废颗粒产生晶核效应,构件无需蒸养即可达到超早强。该超早强技术的应用,使预制厂固定模板产量提高一倍,省去了流水线蒸养,每立方米混凝土经济效益达35.3元,经专家评估,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5

装配式框架消能技术的成功应用

完成者:绿色投资公司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连接节点钢筋较多,节点构造复杂,构件生产和现场施工效率低。采用后张无粘结预应力压节点,实现梁端与柱之间无钢筋连接,同时预应力使框架结构变形后可自行恢复;利用普通钢筋无粘结截面的屈服耗能,使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集中在普通钢筋上,保护预应力钢筋。该技术实现了梁柱构件无钢筋的目标,提高了工业化制造水平和现场施工效率,已成功应用于武汉同心花园改造小区幼儿园和中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阳逻厂二期宿舍楼项目,实现了梁柱构件无钢筋的目标,提高了工业化制造水平和现场施工效率。

16

一站式机房助力地铁制冷机房实现快速预制装配

完成者:安装公司

针对轨道交通领域开发的“一站式机房”致力于解决地铁站制冷机房快速预制装配化难题,集成水泵及管道、管道附件、支撑结构、电气及控制系统等,采用标准化设计方案,形成标准机房产品模块。该模块融合多专业,减少交叉施工和协调,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综合考虑运营管理,合理安排阀门仪表位置,提高运营效率。目前,该技术已在郑州地铁3号线、西安地铁14号线等项目中推广应用,有效提升了地铁站建设工业化水平,对同类项目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钢材除锈喷漆_北京钢结构除锈喷漆_专业除锈喷漆公司

17

闭式水系统流动分析及精确调试

技术应用成效显著

完成者:安装公司

闭式水系统是中央空调系统中典型的能量循环方式,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制冷/制热效果及能耗。通过开发可同时测量温度和压力的一体化检测仪,将相关数据实时传输至客户端或手机,实现系统数据的实时测量并将数据存储在客户端,方便整体运行分析。通过建立Matlab流体力学模型,对系统改进后的支管进行流体力学分析,确定最不利点运行工况及系统整体运行工况,从而分析得出系统实际运行下的水力平衡分析数学模型,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形成系统的精准调试策略。

18

组合式钢悬臂框架成功应用

完成单位:北京公司

组合式钢悬挑框架采用高强螺栓锚固于建筑外墙/边梁,采用刚性拉杆向上拉,解决了传统悬挑框架的诸多弊端。具有以下优点:①工字钢不穿过结构墙体,减少封堵量,降低质量风险;②室内无锚固端,便于室内施工及工序交错;③材料用量少,发货运输方便(约30kg/套);④悬挑梁布置简单,受结构形式影响小。⑤节省工字钢墙体封堵材料、特殊位置工字钢切割损耗、工字钢锚环、钢丝绳损耗等费用。目前北京公司已应用天津流园188项目,2021年将继续开展项目试点应用,逐步推广。

19

智能反光背心研发成功并投入应用

完成者:西南公司

智能反光背心基于云端BIM和视频识别分析技术,结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发而成。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巡逻人员穿戴智能反光背心,可自动记录现场情况,通过后台算法实时识别、定位、分析,实时判断、预警危险情况,并记录隐患推送给责任工长、安全员,提醒其完成整改检查。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有效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推动施工管理智能化进步。

20

5G环境下室内遥控塔吊试验应用成功

完成单位:工程技术研究院、总承包公司、大型项目公司

该成果依托总包设备技术公司试验基地和国际公司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发展服务中心项目进行了试验应用,利用5G通信实现现场信息采集系统与远程控制系统的信息交互,通过搭建远程操控平台,大大改善了塔吊司机的作业环境,同时降低了安全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开辟了5G+智慧建造新模式。

21

道路工程移动式高精度测量机器人完成试验应用

完成单位:工程技术研究院

该成果是集自动驾驶、自动调平、自动设站、自动测量等功能于一体的机器人系统,综合测量精度在2毫米以内,突破了国内外移动测量厘米级精度极限;综合测量速度达到8秒/点,比传统测量方式效率提高10倍以上。

该成果目前已在武汉四环路项目中进行了20余公里的试验应用,是首次在公路工程行业应用,是建设测量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突破。

22

超深长距离曲线岩石顶管设备顺利完工

东湖深隧道支线隧道工程顶进任务

完成单位:工程技术研究院、安装公司

这项技术开发了一台适合长途,深埋的小直径弯曲的岩石隧道,这是一种针对狭窄垂直轴的小直径屏蔽机的双向拆分启动技术,一种短方向的侧面和长距离小直径的小直径屏蔽型盾构构造测量技术,用于钢铁级核心核心型号的水平范围越来越高长距离,深层掩埋,小直径的屏蔽层面的一系列问题,例如高安全性风险,低操作效率,难以保证和对周围环境的巨大影响。

23

悬挂的重载土壤提升装置投入运营

完成单元:工程技术研究所

悬挂的载荷装置用于解决基础坑中的快速地球运输的问题,用于实现地面上的垂直运输。框架可以通过横向向下移动设备迅速向下移动。 En Meiyuan Urban Renewal项目。

24

“高海拔人类生活环境研究测试室”

功能验证测试成功完成

完成单元:设计学院安装公司工程技术研究所

鉴于高空区域中的低压和低氧等不利条件,我们设计了一种具有较大压力轴承能力的新型生活空间,并且基于高原人类生理学以及补充氧气补充的原理,并开发了一组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安全地加压和补充氧气北京钢结构除锈喷漆,这是人类的生存3。 ,经过分析的不同人群的各种生理指数数据表明,在新型的生活空间中补充了氧气,人的生理指标(例如血液氧气饱和度和心脏速度)提高了平原水平,运动能力和锻炼能力和负载能力增加了100%的质量,这可以提高80%的效果。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的新领域的演说。

扫描QR码输入投票页面

欢迎前进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工程技术研究所

服务管理支持发展并领导未来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