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美好生活的四个步骤
——江苏中天杭萧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守永记创业四十年
◎ 姜美如/文 李芳/图
初识王守勇,他外表朴实,很难让人联想到某集团公司的CEO。事实上江苏有名的钢结构公司,他参与创立了江苏蓝天化工、江苏天新化工、江苏蓝天新材料、中天绿色建筑科技集团、中天杭萧钢构等多家实体企业,并参股投资了多家实体企业,产品横跨化工、新材料、绿色建筑、装配式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
出生于1960年的王守永已步入花甲之年,此时他的同龄人大多已退休,正享受着与孙辈一起玩耍的快乐,但王守永依然锋芒毕露,带领团队在市场浪潮中奋战,续写着人生的光辉篇章。2020年10月31日,他还创下了一天签下四个合同参与徐州国际园博会重点项目建设的辉煌“纪录”。
今年是王守永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整整40周年。他将自己40年的人生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10年。他曾多次用“爬楼梯”的比喻来勾勒自己的奋斗路线图:十年为一层楼,四十年为四级台阶,层层递进。
1981年,王守永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阜宁化肥厂,从一名普通电工干到电仪车间主任,这十年间,王守永练就了丰富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1990年以后,王守永来到淮阴,先后在清江石化厂、热电厂、安邦集团、苏淮化工厂四家国企工作,从车间主任、基建主任、副主任到主任,一干就是十年。2000年,王守永用七万多元积蓄,从十几个水箱和竹子做起,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又用十年时间,他把氯化锰产品做到了中国市场份额的60%。这十年也是王守永人生中最关键的十年,他顺利完成了创业的初始积累。从2011年开始,王守永又用十年时间,创办了多家实体企业和股份公司,谱写了精彩人生“四步曲”。
维修线打造知名电工技师
(1981-1990年)
王守永出生在国家级贫困县涟水县红窑镇孔望村,出生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父母含辛茹苦把五个兄弟养大,王守永排行老三,童年的记忆里,一个字“穷”。父母辛苦务农,每天只挣八分钱,供五个兄弟同时读书。童年的艰苦,铸就了王守永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性格。1977年,高中毕业后,他被派到南京师范大学继续深造。1978年,王守永以全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南京电力学院(后并入南京师范大学),专业是电气自动化。1981年毕业后,他的同学大多留在了南京。在大城市、大公司工作后,那些没那么幸运的人都会回到家乡工作,而王守永却被分配到了盐城市阜宁化肥厂电器仪表车间。王守永从不挑剔,从不抱怨。他来到阜宁化肥厂,一干就是十年,从操作工一步步升到车间主任。
王守永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情商也不高,从小学到大学,他连组长都没当过,他认为自己唯一的“特长”就是能吃苦,唯一的“优点”就是从不向命运低头,所以他的人生就是从苦难开始的。
化肥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合成过程,有高温高压、低温负压,十几道工序组成流水线,整个生产过程采用温度、压力、流量监控,为闭环操作,因此对电气、仪表、自动化要求很高。任何一个工序出现故障,整条生产线就要停工,电器仪表车间就要投入维修。王守永一个人住在宿舍里,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只要一个车间需要维修,他总是第一个到达现场。十年的现场抢修实践,培养了王守永极强的抢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几乎熟悉车间里的每一道工序,以及温度、压力、流量、管道、反应釜、电器、仪表等自动化设备,设备上的每一个符号代表的性能、用途、价格、生产厂家,他都熟记于心。这为王守永此后几十年的企业管理和二次创业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工作最初几年,王守永除了工作,没有别的爱好,如果有的话,也还是和专业有关的。闲暇之余,他忙于研究和修理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等电子产品。这些电器在那个年代还很少见,王守永利用业余时间为身边的化肥厂工友和朋友免费修理这些家用电子产品。王守永还记得,1982年前后,他为家人、同事、朋友买了一批电阻、电容等电子元器件,组装了十几台电视机,每台才一百多元。那时候,很多人才刚刚见过电视机,所以王守永的朋友们都对他修理、维护家用电器的能力十分钦佩。
那时,阜宁有三大宝,即风桶、阀门、配电柜制造,其中生产配电控制柜的大大小小企业有百余家,生产输变电、电力附件等的企业也有数家。这些企业的配电柜所用的智能开关,调试、投入使用,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改革开放后的最初几年,县里大学生很少,熟悉电工仪表行业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擅长修理电工仪表的王守永在阜宁小有名气,他被几家开关厂聘为技术顾问,还帮这些企业培养了好几个优秀徒弟。我随这些企业到产品安装现场,调试他们的设备。我去过河北唐山钢铁厂、山东招远金矿、湖北怀化电解锰厂,最远的一次是格尔木青海铝厂,一共十多天。如果没有假期,他就会请假回家探望家人。朴实的王守勇从来没有想过要收“咨询费”,但这些经历为他后来自主创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期间,王守永干活儿毫无节制,艰苦的生活损害了他的身体健康。工作最初几年,王守永每月工资不到40元,他要用这笔钱贴补家用,供养两个孩子,弟弟还在上学,剩下的钱所剩无几。再加上一个人在异地生活,难免处处“凑合”,所以这个20多岁的小伙子体重只有90多斤。1982年,阜宁化肥厂扩建改造1.5万吨合成氨产能,王守永和几名技术人员到南京化工设计院,参与整个项目的设计。7月的一个中午,王守永突然在南京街头吐血,被紧急送往鼓楼医院救治,检查发现他患有支气管扩张,随后又出现感染,后转入省人民医院治疗肺结核。几个月后,病情稍有好转,转入阜宁医院继续治疗。1984年春节刚过,王守永回厂没几天,突然发烧,呕吐不止。经检查,确诊为急性甲肝,回涟水老家住院治疗。几年来,他辗转于各大医院,险些丧命。此后几十年,王守永觉得,无论干多少活,吃多少苦,只要身体健康,就是幸福的。
1986年,王守永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王守永经朋友介绍认识了阜宁姑娘邓俊秀,两人组建了幸福的家庭,婚后第二年,大儿子出生。那几年,王守永家庭事业双丰收,事业有成后,他升任电器仪表车间副主任,两年后又升任电器仪表车间主任。结婚之后,王守永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人也胖了起来,身体也健康起来,结婚三十多年,他几乎再也没有生过孩子,身体也好不到哪里去。
啃硬骨头成才的企业管理者
(1990-2000年)
1990年,王守永和家人在阜宁渐渐安居乐业。或许这个勤劳踏实的男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的血液里其实也有“不安分”的因素。当亲朋问起他是否愿意回淮阴工作时,他毫不犹豫地带着妻儿来到了淮阴清江石化厂上班。
当时,清江石化厂正筹建西郊热电厂,王守永的专业和在阜宁的工作经历帮他争取到了工作,随即被调到热电厂负责前期工作。热电厂建成后,王守永进入电气车间担任车间主任,手下有近200名电仪工,他干起了老本行,自然也熟门熟路。
西郊热电站在运行期间,不仅为电网发电,还为清江石化、安邦电化、淮钢、西安橡胶等多家企业提供蒸汽,于是被分离出来,成立了“淮阴热电厂”。破产的宿淮化工厂。任何一个经营不善的国有或集体企业,必然会存在很多矛盾和利益冲突,这时,年逾三十、正值壮年的王守永被任命为“办公厅主任”,专门协调矛盾,主持收购工作。王守永用了两年时间化解矛盾,理顺关系,顺利完成了宿淮化工厂的收购。
热电厂主要提供蒸汽和电力,利润主要来源于余热利用,其中70%的蒸汽主要供给隔壁的安邦电化厂,因此热电厂的生存主要依赖于电化厂,由于经营对象比较单一,难免受到这些企业的制约,导致连年持续亏损,后来被迫与安邦电化厂合并。
在基建部、电气车间以及收购苏淮化工厂等岗位工作后,王守勇近几年积累了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热电厂并入安邦电化后随即启动二期工程,扩大发电和供汽能力。他又被调回来担任二期扩建办公室主任,一年多时间建成了两台75吨25MW发电机组。
1996年,宿淮化工厂依然经营不善,安邦电化领导层便再次把重担交给了王守勇,把工厂承包给他经营管理。该厂前身是电石厂,成立于1958年,历史悠久,企业员工都是子承父业,有的甚至有三代子孙都在企业工作。如此“近亲繁殖”,必然使企业管理举步维艰。
为了让这个老企业起死回生,王守永首先要理清错综复杂的关系。他吃过那么多苦,受过那么多苦难。有一次,一个工人往他脸上吐了口唾沫,他自己擦干净,心情好地继续干工人的工作。一个修理工,一时闹矛盾后,把一根棍子架在王守永的胸口上,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有一年除夕,家家户户忙着准备过年,一个工人来到王守永家,不是来拜年,而是来抱怨奖金太少。王守永赶紧拿出两块钱给他,哄着他走了。终于,他过了一个平静的一年。这些事情,也磨练了王守永坚强的意志和沉稳的工作作风。
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通过内部管理和外部联络,工厂逐渐恢复了正常生产秩序,工人有活干,有工资,情绪也逐渐稳定下来,第二年工厂就开始扭亏为盈。
承包四年后,厂里扭亏为盈,1999年盈利近百万。按照当初的合同,王守永应该分到20多万的分红。但即使承包了,电化厂领导也不敢这么赚钱,把大部分钱给了他,最后只“奖励”了他5000元,剩下的钱大家分了,连保安都分了一点。
放弃铁饭碗,创业闯出人生新天地
(2000-2010年)
承包经营苏淮化工厂的四年,王守永虽然没赚到多少钱,但却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经营和管理经验。1999年底承包经营结束后,王守永开始奋斗,当时年近40岁的他,每月工资近2000元,一家人可以过上无忧的生活,轻松回到集团公司。不过,王守永虽然性格内向,却喜欢不断挑战自己的底线。从农民到大学生,从操作工到国企董事,这20年,王守永以为,作为一个农民,哪怕回到家乡种地,凭借自己20年的工作经验,也绝对比别人强。如果这次不下定决心,或许他就要在国企工作一辈子了,于是王守永毅然决定自主创业,开始人生新的征程。
他在国企有那么好的职位,却突然决定辞职,遭到了上级和家人的强烈反对,特别是父母的反对,很多人都不理解他:这么努力找个稳定的工作容易吗?他创业之初,一无所知,没有平台,没有资源,没有关系,哪有那么容易?但也有支持者,王守永远在辽宁打工的哥哥和嫂子都很支持,他们很理解他的志向。当时,王守永也在心理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创业失败了,他只要回去种地或者干修理家用电器的老本行,还能养家糊口就行了。
打定主意后,王守永在一个周一的早上到集团公司老板的办公室辞职。也许是出于关心,也许是舍不得这个还年轻有活力,还能为公司做贡献的老下属,王守永被老板狠狠批评了一顿。周六晚上,王守永和妻子带着两瓶酒到老板家里告别,说下周一就不来上班了。老板当时真是糊涂了,也很生气:这个职位有多少人要?不要!他怒气冲冲地说:“你下海半年内不来见我,我就跟你姓!”
王守永虽然说是创业,但多年来的积蓄不足7万元,离开公司时“身无分文”,20年的工龄打了水漂,最后甚至还去社保所申领了4000元失业补助金,但因为辞职,一直没发。创业之初,王守永两手空空,脑子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从何做起。这时,上海郊区一家与苏淮化工厂有业务往来的小厂倒闭了。这家公司曾从电化厂购买碳酸锰原料,生产氯化锰,产品主要用作化学试剂,市场需求量很小,几乎没人用,更没人生产。这家厂的一名技术员问王守永:要不要做这个产品?王守永当时别无选择。幸好,这款产品虽然市场不大,但投入也不大,亏了也只能当个练习生,于是王守永马上去寻找生产场地。
青浦区吴墩镇老派出所的院子里,有一家曾经生产氯化石蜡、现已破产的青浦精细化工厂,厂里只有几亩地,一个2000升的化工反应釜,一个200升、100公斤/小时的小锅炉,可用于生产氯化锰。王守永收拾行装,买了20多个水箱、竹子、水泵、阀门、盐酸储罐等工具,还买了一些化工原料,转眼间就花掉了六七万元。小厂雇佣了七八个人,都是王守永的家人、亲戚,刚开始连工资都没有,都是自带粮食来帮忙生产。王守永把上海破产小厂的技术人员拉来,聘请为技术顾问,担任厂长、技术员、销售员、修理工,2000年下半年开始试生产氯化锰。
由于氯化锰的市场需求量很小,而这个“市场”必须得找。听说湖南岳阳有人用过这种产品,结果没人拿,还被骗走了好几条烟。据说河南许昌有人要货,花了2000多元雇了一辆货车送货,结果货送到了一个“贼窝”,两吨货给了那个人,那个人安全逃走,但价值几万元的货物却被损毁漂流。
到了2000年底,王守永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哥哥给的几万元钱也全部花光了,工人的工资一分钱都没拿到,产品也没销路,十几万元的货款堆在仓库里。王守永一家三口只好回到涟水老家,直到正月十六,他才不得不回厂。
春节过后,王守勇终于找到了两个客户,广东泰山和日本住友。接着王守勇又开发了医用氯化锰产品和冶炼镁铝合金,并通过媒体、网络等大力推广这一系列产品。推广后,在广州、深圳、长沙、大连等地设立了几个销售网点,产品很快打开了国内外市场。到2001年底,销售量达到127万台,扭亏为盈。从市区到武墩的小厂有30多里路程。过去靠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过活,现在我迅速换成了助力自行车。这辆自行车成了公司发展的“功臣”,风雨无阻,它都能用。除了节省上下班时间,他还“兼职”做生产资料的采购,因此经常超载,自行车随时出故障,以至于王守永与修电动自行车的师傅成了朋友。2002年的一个晚上,王守永忙到后半夜。他的自行车刚离开乌墩就坏了。当时没有路灯,他就摸黑一直推着,希望有三轮车帮忙拖回来。但这么晚了怎么会有三轮车呢?行驶了几十里路,已经是凌晨三四点了。王守永读初中的大儿子已经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创业的过程,如同家常便饭。
但付出总有回报。到2002年底,公司销售额已达250多万元,不仅收回了全部投资,还赚了几十万元的利润。摩托车换成了面包车,年底又买了一辆帕萨特。王守勇终于有点“老板”的架子了。
随着企业销量的增大,原有的小作坊式生产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2002年底,王守永创办了淮安市蓝天化工有限公司,把清浦区二河堆一个废弃的化工厂搬迁过来,购置了20余亩土地,重新规划,建成了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厂房,安装了6台新的反应釜,企业生产能力扩大到原来的5倍。新厂投资近百万元,加上头两年赚来的钱,王守永还向亲朋好友借了几十万元。企业面貌焕然一新,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以后,为了减少大气排放,国家提倡使用无铅汽油。汽油中的铅是为了提高汽油辛烷值而人为加入汽油中的化学物质“四乙基铅”。发达国家早已禁止在汽油中使用这种添加剂,而替代物质戊基锰(简称MMT)是由美国公司发明的,并在1990年至2000年垄断了国际市场10年之久,我国每年要花费数亿美元,原料从美国进口,每吨价格为60万元人民币。从2000年开始,国家将无铅汽油列入“863”星火计划,分南北两个方向开展科技攻关,北方由南开大学与胜利油田联合开发“东营南开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在江西,上海交通大学与江西木材厂合资成立了“江西长宁化工有限公司”,同步进行两条战线的研发。
生产MMT的主要原料是氯化锰,蓝天化工作为原料供应商,从2000年起就与这两家公司合作研发,从小试到中试、2005年大规模生产。
到2005年江苏有名的钢结构公司,我国MMT产品全面替代美国,形成工业化生产,每吨价格也降至20万元左右,到2010年,国内生产MMT产品的企业已有近10家,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而且逐步拓展到国际市场,甚至美国企业也因其价格低廉、质量好而从中国进口。这10家企业的氯化锰原料80%都采购自蓝天化工。
到了2004年,蓝天化工的销售额已经突破1000万元,原有的生产规模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于是蓝天化工又投资数千万元,买下了乌墩近百亩的废弃回转窑厂房,进行了第三次扩建,产能一下子从原来的每年几百吨提升到了上千吨。
公司还于2007年、2012年两次牵头制定氯化锰国家标准,成为青浦区纳税大户。
长远规划 多业拓展 踏上新征程
(2010-2020 年)
或许是企业家敏锐的市场嗅觉,在蓝天化工一切顺利的时候,王守永就开始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
作为一名企业家,王守永深知,无论多好的产品,其生命周期也不过十年左右,加之氯化锰作为市场需求量极小的产品,扩张空间不大,篮筐般的概念让企业转型扩张势在必行。
机遇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守永得知淮钢集团生产“无缝钢管”,需要压扁机。他以为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不愁原料和销量。2010年,王守永投资3000万元在淮钢集团建压扁机,公司在钢桥南侧买下30多亩地,成立中天钢结构公司,还安装了抛丸机生产线和钢结构生产线。但转型并不顺利,一年只造出不到1000吨钢材,这笔生意价值几万元,成本很高。附近的临沂钢材市场很大,做起压扁板生产和钢材销售,有天然的优势。2017年,王守永成立了“江苏蓝天新材料公司”,开始生产新型建材材料。
然而,对钢结构行业的接触为他以后赢得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2016年9月,李克强总理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分为钢结构、木结构、混凝土结构三种,其中钢结构建筑具有使用面积大、节能效果好、安全可靠、自重轻等优点,施工速度快,绿色环保,储钢在楼,储钢为民等诸多优势,受到国家大力提倡和推广。
2017年,国内首家钢结构上市公司杭萧钢构凭借其发明的钢管剪力墙体系进军现代钢结构建筑市场,并到处“复制”杭萧模式,来到淮安寻求企业合作。在当地政府的牵头下,中天钢构、清江浦资产公司、天成建设集团、文通建设四家当地知名企业与杭萧钢构共同投资战略合作,成立“江苏中天杭萧钢构有限公司”。
在随后的运营过程中,中钢结构投资了60%,并成为了吉犬的实际投资者和控制股东,该项目的总投资为3亿元。
该公司于2018年8月完成并投入生产。在Wang Shouyong的领导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它已经形成了80,000吨钢结构组件和100万平方米的钢结构结构的生产能力,并且已成为Huaia'an City and Intervical Intery,技术,技术,技能,技术,并成为了最大的钢铁结构。
在过去的两年中,该公司参与了近30个项目,其产品遍布全国,尤其是在江苏,江苏和上海。 Nal and Child Health医院礼堂,Lianshui双重创新公园,苏州天堂,上海东部航空公司别墅,杭州Xitang五星级酒店,上海Zhonghuang Plaza等。
今年7月,Huai'an Andong文化研究协会组织了王的党派成员,庆祝王的日子,Wang Shouyong介绍了该公司的产品和钢结构行业,而他却没有在钢铁般的企业中开始工作。
2016年,在Nanjing普通大学的110周年庆典上,作为一个杰出的校友,他有动力开展业务,为他的演讲的主题提供了两个小时的“企业家故事”。
最近,中国的Hangxiao与中国建筑技术集团合作,并成功地赢得了建造多个场所的竞标,其中包括第13届Xuzhou International Garden Expo的Luliang Pavilion。
这次赢得竞标的项目实际上是中国人的挑战,这是7层,60米高的LVLIANG PAVILION观察塔项目。 ,在60天内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并不容易。
这是一个挑战,也是在“战斗”之后的回火,中国的hangxiao Steel结构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肯定会改善,这也表明Zhongtian Hangxiao Steel结构肯定会在巨大的钢结构市场中获得自己的位置。
在工作场所的40年中,王·肖(Wang Shouyong)不断地挑战自己,并达到了新的高度。
我将爬到山顶,低头看所有其他山脉。
王·肖(Wang Shouyong)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时会感觉如何?
企业家总是年轻的。
结尾
排版:Liang X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