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钢筋混凝土桩
本技术简报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工程。
1. 材料要求
(1)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并有出厂合格证。
(2)焊条(连接桩用):型号、性能须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标准规定,一般采用E4303。
(3)钢板(桩连接用):材质、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优先采用低碳钢。
2.主要机具
一般应配备:柴油打桩机、电焊机、桩帽、打桩运输小车、索具、钢丝绳、钢板或槽钢、钢尺等。
3. 工作条件
(1)桩基轴线、标高已确定并预检,桩基轴线、标高的控制桩应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的位置,并做好防护。
(2)空中、地下障碍物处理完毕后,如影响相邻建筑物、构筑物使用和安全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3)场地应碾平、排水畅通,保证打桩机移动并保持稳定的垂直位置。
(4)按轴线放出桩位线;用木钉或钢筋头钉住桩位,并用白石灰标记,以便于注浆。
(5)打入试桩。施工前必须打入试桩,桩数不少于2根,以确定贯入率,验证打桩设备、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是否合适。
(6)需选择和确定打桩机进出路线和打桩顺序,制定施工计划,并进行技术交底。
4.操作流程
工艺流程:
打桩机就位→起吊预制桩→稳定桩→打桩→连接桩→送桩→中检验收→移桩机
(1)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保证垂直度和稳定性,保证施工过程中不倾斜、不移动。
(2)吊装预制桩。先将吊桩用的钢丝绳及索具绑好。再用索具将桩顶靠近吊环处绑紧,一般不宜超过30cm。然后开动机器吊装预制桩。使桩尖垂直于桩位中央,缓慢下入土中,位置要准确。再将桩顶的桩帽或桩箍扣好,撤去索具。
(3)稳定桩。桩尖插入桩位后,用落距较小的冷锤打入1~2次,桩插入土体一定深度后,即可使桩垂直稳定。10m以内的短桩可用目测或用铅坠双向校正。桩长超过10m或连桩必须用铅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不允许目测。插桩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
打桩前应在桩侧或桩架上立尺,以方便施工时观察、记录。
(4)打桩。采用落锤或单作用锤打桩时,锤的最大下落距离不应超过1米;采用柴油锤打桩时,锤的弹起应正常。
1)打桩宜用重锤、低击,锤的重量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型、结构、密度及施工条件确定。
2)打桩顺序以基础设计标高为准,由深到浅;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因桩的密度不同,可从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向四面对称进行,也可从一侧向单方向对称进行。
(5)桩连接:
1)当桩长不足时,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桩,预埋件表面应清洁,上、下节间缝隙应用铁皮填塞钢结构预埋件技术交底,焊接牢固,焊接时应采取措施减少焊缝变形,焊缝应连续饱满。
2)接桩时,一般距地面1米左右处接桩,上下层桩身中心线偏差不得超过10mm,节点弯曲不得超过桩长的1‰。
3)桩入地前应将裸露的铁质部分重新涂刷防腐漆。
(6)送桩。如设计要求送桩,应使桩中心线与桩身一致,方可送桩。如桩顶不平,可用麻袋或厚纸垫平。送桩后留的桩孔应立即回填并压实。
(7)检查验收。当每根桩均达到贯入要求,且桩端标高已进入接近设计标高的持力层时,或已达到设计标高时,应进行中间验收。控制时,一般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贯入量不超过规定值,或将桩端打到设计标高。达到设计要求后,填写施工记录。然后将打桩机移到新的桩位。如打桩与要求有明显差异,应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8)打桩过程中,如遇下列情况,应暂停作业并及时会商相关单位处理。
1)渗透率发生剧烈变化;
2)桩身突然倾斜、位移、或剧烈回弹;
3)桩顶、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损。
(9)桩全部打完后,开挖至设计标高,进行最终检查验收,并向总承包商提交技术资料。
(10)冬季在冻土地区打桩困难时,应将冻土挖出或解冻后再进行。
5. 质量标准
(1)保证事项
1)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并有出厂合格证明。
2) 打桩的标高或贯入程度及桩接头的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6.成品保护
(1)桩基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方可运输。
(2)起吊、运输桩时,吊点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稳固、无损坏。
(3)桩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场地应平整、坚实,无不均匀沉降。
2)垫块与挂点的位置应一致,并保持在同一平面上。
3) 同一桩号的桩应堆放在一起,桩尖朝向一端。
4)多层焊盘应垂直排列钢结构预埋件技术交底,底部焊盘应适当加宽,堆码层数不宜超过4层。
(4)桩基础及高程控制桩的轴线必须得到妥善保护,不得因碰撞、振动而发生位移。
(5)打桩过程中发现地质资料与提供的资料不符,应停止施工并由相关单位进行研究处理。
(6)在建筑物附近或岸坡上打桩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施工期间应随时进行观测。
(7)成桩后开挖基坑时,应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因桩压而产生位移、倾斜。
7.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预制桩必须提前订购,打桩时预制桩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并增加一个月的养护期后方可打桩。
(2)桩基断裂。这是由于桩基弯曲过度、强度不够、地下有障碍物等原因造成的,或在桩基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未发现桩基断裂。
(3)桩顶折断。这是由于桩顶强度不够,钢筋网不够,主筋与桩顶间距太小,或桩顶不平整,或施工机械选择不当造成的。
(4)桩身倾斜。这是由于地面不平,打桩机底盘不平整或桩不垂直,桩尖碰到地下硬物等原因造成的。
(5)桩连接处开裂。这是由于连接处表面不干净,连接铁件不平整,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连接桩的上下中心线不在同一直线上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