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3月15日,近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了陕西省宝鸡市“1700多份虚假质检报告”事件,引发行业热议。
今天小编整理了一些历年工程检测单位舞弊的案例,目前发生的多起事故都在提醒我们工程检测单位千万不要小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
陕西宝鸡1700余份工程质检报告被伪造
事件:2022年3月14日,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陕西省宝鸡市一家建筑质量检测机构被人冒用其名义,据不完全统计,伪造报告达1718份。其实早在2013年,就有人伪造该检测机构印章,分别在2015年、2017年的宝鸡市东仁新城26号楼南侧钢结构扩建工程、陇县实验小学风雨操场工程钢结构检测报告中使用。
处罚结果:上述事件中伪造公司印章的被告人因伪造公司印章罪名获刑,宝鸡市渭滨区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千元。(来源:今日头条《陕西宝鸡千余份工程质检报告被伪造,十余所校舍、数十栋居民楼存在安全隐患》)
编辑感叹:
此类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混乱,风险控制没有做好,给人以可乘之机。
河北省14家检验检测机构因数据造假被取消资质
事件:2021年10月,河北省市场监管局、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对全省80家建设工程检验检测机构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其中,14家机构数据造假,8家机构数据不实,3家机构盲样考核不合格,3家机构盲样考核漏掉,1家机构主动取消资质,1家机构主动暂停资质。
处罚结果:对出具虚假报告的这14家机构成都钢结构检测报告,依据《河北省建筑市场主体失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规定,将该机构纳入严重失信名单;机构所在市市场监管局将依据《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令第39号)规定,撤销其出具虚假数据的资质认证项目。(信息来源:腾讯新闻)
编辑感叹:
抽查发现,机构存在虚假数据的比例最大。上述报告涉及数据造假、数据不准确、场地问题、设备问题、容量问题、样品问题、原始记录问题、盲样评定问题等八大问题。该检测机构因存在侥幸心理,被列入严重失信名单,相应的资质认证项目也被撤销。工程检测的小伙伴们看到这些,你们觉得值得吗?
成都7家检测机构被责令限期整改
事件:2021年4月,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由行业专家组成的4个检查组,对全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开展专项检查。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和“四不两直”的方式成都钢结构检测报告,对成都市开展检测活动的28家检测机构的工作进度、市场行为进行了抽查;检查结果显示,部分机构超出资质范围开展检测;部分机构未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开展检测;部分样品无唯一标识,样品采集台账记载的样品与现场样品不符;检测仪器设备校准检定不符合要求;检测过程中档案材料管理不规范,可追溯性差;存在涉嫌伪造数据、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等行为。
处罚结果:责令7家检测机构限期整改,全市通报,实施约谈、警告,列入重点整改企业名单。依据《四川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检测人员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对检测机构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信用扣分,并将相关案件移送执法部门处罚。(信息来源:搜狐网)
编辑感叹:
从检测结果不难发现,质量管理体系中出现的问题不少。是这些机构没有质量经理?还是这些机构有质量经理,却不知道如何做好质量管理体系?还是机构有其他的困难?这些都是未知数……
绍兴市政府举报轨道交通项目诈骗案
事件:2020年6月12日,绍兴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中心在对绍兴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SXGD1-TJSG-10标段)土建工程进行质量安全检查时发现,绍兴某检测公司对以群贤路站为掩护的临时柱钻孔桩(LZ-B3补充桩)出具了未打芯桩身的“检测情况通报”。现已核实,该“检测情况通报”为建设单位伪造。
处罚结果:此次事件中,中铁十六局工程资料管理人员齐亚林未履行岗位职责,为逃避责任,捏造数据,擅自编制加固桩“检测简报”,并趁工作人员不注意,到检测单位加盖检测报告单位专用章,引发“伪造检测报告事件”,最终导致中铁十六局被列入廉政“黑名单”。
编辑感叹:
从处罚结果看,中铁十六局被处罚,绍兴检测公司违反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第十八条、第二十条,由于制度不完善、内部管理混乱、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发生了“伪造检测简报事件”。事故中,超资质范围伪造数据,也是检测机构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缺乏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意识不强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