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周刊
作者:司文文、龚晨燕
在近三个小时的年度演讲和新品发布会中,雷军用很大一部分时间在讲“如何渡过低谷”。
他回忆起自己在金山车站店、逛BBS论坛、创办卓越网的经历,以及“经常泡酒吧、通宵跳舞”的经历,甚至认真考虑过要不要开一家酒吧。
依然是熟悉的“鸡汤”味道,说话也像老友一般畅所欲言,但雷军对小米汽车的态度却不一样。
他用不到7分钟的时间重点介绍了小米自动驾驶的进展,并表示“希望大家给我们一些时间和空间”,并宣布未来两年内不会介绍任何新的进展。
也就是说,按照雷军的说法,这将是小米近两年来最后一次正式公布造车情况。
这与大众的预期有很大不同,在新品发布会之前,米粉群体就已经开始兴奋起来,期待或者猜测小米汽车的新动态。
小米造车计划公布至今500多天,仍未实现预期的人气和回报,股价已跌去一半。
小米造车进展如何?8月10日、11日,凤凰周刊财经记者两次探访小米汽车工厂,结合雷军此前发布的消息,试图寻找最新答案。
造车500天,小米汽车工厂进展如何?
小米的汽车工厂对于公众来说比较神秘。
除了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外,雷军和小米并未透露更多关于工厂的信息,多数表态都是“目前没有太多进展可以公布”,人们只能从零星的消息中进行猜测。
它的具体位置并不容易找到。8月10日,经过多次实地搜索,凤凰周刊财经记者找到了小米汽车工厂的施工区域。该区域大致呈矩形钢结构汽车坡道,最北端毗邻合创工业中心,从新四路开始,沿新芳路向南延伸约1200米,宽500余米。
沿着施工现场,是一堵高约两米的灰白色墙,外面没有任何与小米相关的标识。
此处数名保安和工人向凤凰周刊财经记者证实,该区域为小米汽车工厂所在地,属于一期项目的一部分。
按照规划,小米汽车工厂将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近72万平方米,2022年4月开工,2023年6月竣工;二期计划2024年开工,2025年竣工。一期包括4个工厂,年产能为15万辆。
一期工程开工至今已过去4个月,一名在此工作的工人透露,工人约有100至200人,地基已基本完工。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夯实地面,预计年底前土建工作将全部完成。提供的实景照片/视频显示,一名施工工程师确认地基已基本完工。
在施工现场,可以感受到紧张、加速施工的氛围。8月11日晚10点左右,这里依然灯火通明,各种运输车辆排队进入施工现场。
这或许和赶进度有关。工厂附近一位餐厅老板回忆,4、5月份,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工地很少开工,进度受到影响。6月份以后,开始有更多工人来了。7月份,工地还从他的餐厅订餐,一次订了200份左右。
据了解,作为小米汽车工厂的配套设施,西侧和南侧将修建一条新路。一名保安告诉凤凰周刊财经,南侧新路目前修建已基本完成,日照时间约为半天。该道路将于本月正式投入使用,将大大缩短南侧工地的运输时间,加快施工进度。
根据他从工人那里得到的信息,第一阶段的完工预计要到2023年5月之后。
这与小米公布的规划进程基本一致,根据现场施工情况,上述施工工程师分析称,该工厂主要钢结构柱已完工,至少有三栋建筑疑似汽车工厂,其中一栋已进入屋顶钢架施工阶段,这意味着施工完成度超过10%。
“整体来看,工厂建设进度处于起步阶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米汽车工厂一期按时完工的可能性很大。”他判断。
此前雷军曾宣布,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也就是说,小米汽车预计从启动建厂到产品量产,需要2年时间。
这在行业内并不算快,对于电动车行业的主要参与者来说,自建工厂几乎已经成为标配。
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工厂开工建设,当年10月,首批15辆国产特斯拉Model 3交付,12月实现量产。2021年4月,蔚来汽车在合肥自建工厂开工建设,年后,一期一标项目主体结构完工,项目占地262亩。
奥纬咨询管理合伙人张俊毅认为,按照目前的进度,小米仍需继续加速建设进程。
他解释称,汽车量产出来之前,至少需要一年时间在工厂里准备,包括调试等工作。按照2024年上半年量产计算,小米的汽车工厂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建成。设备安装好之后,才能赶上进度。
除了目前正在建设的一期外,小米汽车工厂二期计划于2024年开工。工厂所在地马驹桥镇制造基地撤离指挥部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小米汽车工厂目前还未全部撤离,二期要等完工后才能开工。
凤凰周刊财经记者在现场看到,二期规划用地多处空地上都挂着“已撤空区域”的标识,周围还有不少居民自建房,有的已被拆除,一些商铺停止营业、拆门,标识牌被取下,卷帘门关闭,似乎在为撤空营业做准备。
走出低谷后,雷军的成功几率有多大?
对于小米来说,汽车业务变得越来越紧迫。
手机业务一直是小米营收的最大支柱,通常贡献60%以上的营收。然而,国内手机市场已成红海,小米选择了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冲击高端市场,二是拓展海外市场。
在小米做车的500天里,这两条路径的收益都不容乐观,在“官方对标苹果”口号问世一年后,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的平均售价已经达到1188.5元,距离高端还有较大差距。
更为严峻的情况是海外市场的变化,国产手机竞争已经是存量竞争,不少国产手机厂商都将增长的希望寄托在印度、东南亚等市场。
小米一直是印度手机市场的王者,但环境在变化,2022年上半年,小米、荣耀、vivo等厂商均遭印度罚款。Canalys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同比、环比均有所增长。而在全球市场出货量方面,小米也是全球五大手机厂商中跌幅最大的,出货量同比下滑25%。
造车,是小米未来能带给大众的最大想象空间。
在不到7分钟的汽车演讲中,雷军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自动驾驶上,他表示,自动驾驶是智能电动汽车成功的关键,这与很多主机厂的观点一致。
雷军播放了一段小米自动驾驶技术路测视频,展示了包括掉头、主动避让公交车、主动避让行人(无斑马线路段)、主动通过环岛、连续匝道自动下降等场景,字幕写着“500天的深耕研发,有些小成果”。
但业界的评价就没那么积极了,一位自动驾驶工程师认为,小米测试视频中展示的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如果是三年前,这个视频确实很惊艳,但现在特斯拉车企已经做到了这一步。”
“如果要通过一段视频评判自动驾驶技术,首先要看视频中车辆完成的动作是否是一气呵成。小米这段视频可以明显看出经过剪辑,是经过多辆车多次测试的结果。”张俊逸表示,剪辑过的视频只能称之为演示视频,不足以作为参考视频向相关部门申请,也不能用来评估小米目前自动驾驶的水平。
在自动驾驶领域,小米将用全栈自研算法,全力发展自动驾驶技术。雷军对于小米选择的方向非常满意,称“很少有主机厂能做到这一点”。
目前,致力于自动驾驶的团队有500多人,首期计划投入33亿元,“按照人数来看,500人的专家、工程师团队可能已经跻身自动驾驶领域第一阵营了。”对于这一进展,雷军颇为满意。
如果单从数量上看,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小米并不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小鹏、理想、华为的自动驾驶团队数量均超过小米。
今年3月,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公开透露,智能辅助驾驶有1500名研发和数据人员,而华为的自动驾驶团队早在去年就有2000多人。
不过,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新公司,小米的步伐并不慢,同一时间段内,小米自动驾驶团队组建速度明显快于上述几家公司。
智汇科技的数据显示,小米汽车自去年底成立以来已申请125项汽车专利,其中约70项与自动驾驶相关,涉及车辆目标检测、路径规划、车形控制以及达到L2+级别的技术。
对于小米的快速发展,雷军信心满满,他表示,小米在自动驾驶方面的目标是,2024年进入行业前列。
张俊毅认为,“雷军提出的2024年跻身自动驾驶第一梯队的目标,并不是完全不可能,即便全栈自开发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联合开发,或者顺势收购其他自动驾驶公司,实现2024年跻身自动驾驶第一梯队的目标。”“‘弯道超车’的方式才是达成目标的途径,不同的公司对全栈开发的定义也不同。”
去年8月,小米集团完成对自动驾驶科技公司Deepmotion的收购,据LateAuto报道,小米自动驾驶负责人叶航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小米收购Deepmotion是因为该团队在核心算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钢结构汽车坡道,拥有量产项目经验。
有分析指出,Deepmotion的核心人员均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拥有强大的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这也是小米能在短时间内在自动驾驶这个新兴领域取得明显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小米还采取了投资产业链的策略,截至目前已投资自动驾驶领域上下游十余家企业,涉及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核心传感器等,总投资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不过,如果小米未来两年不采取“弯道超车”的方式,想要跻身一线玩家行列,仍然面临不少挑战。
在国内市场,蔚来、晓众、理想汽车等车企均已率先布局自动驾驶,目前三家车企累计交付量已超过10万辆,并积累了大量的路测数据,为后期自动驾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自动驾驶发展的道路上,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完成大量的实际道路测试。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总会出现很多超乎想象的情况,这就需要企业依靠实际道路测试来解决上述情况。
相比之下,小米目前在路上部署的测试车辆仅有140辆,且车辆均非自有品牌。
“在小米快速进步的同时,其他汽车厂商也不会止步不前。小米若想在2024年通过自研进入第一阵营,作为后来者,需要在技术和资金上付出双倍甚至十倍的努力。”张俊毅认为。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