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书店:如藏书漂浮湖面,设计师带你探寻背后故事

   日期:2024-08-2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59    
核心提示:建筑整体为钢结构,沿湖一侧的钢柱巧妙地隐藏于幕墙龙骨之中,而建筑背面的竖向钢柱则被墙体包裹其中。防水主要针对玻璃自身抗水压性能,以及幕墙柱与玻璃之间缝隙的密闭性这两点进行强化处理,并减少水与钢结构接触的可能性,以达到防锈的目的。

© 存在建筑

“如果有天堂,它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湖畔书店自开业以来,吸引了无数游客打卡,它就像是一组漂浮在湖面上的书籍,追随着粼粼的湖光,从清晨到黄昏。

本期,让我们跟随MUDA建筑旗下湖滨书店设计师陆云的视角,聆听书店背后的故事。

‖项目背景

2018年7月至8月,在“兴隆湖书店建筑创意设计大赛”中,MUDA建筑方案脱颖而出,荣获本次设计大赛第一名。

© 存在建筑

“四川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2018年2月,公园城市的概念在兴隆湖首次提出。”在此背景下,本次大赛以打造“湖畔书屋”为主题,将生态价值与人文精神链接起来,打造城市新文化名片。

MUDA建筑以此为契机,希望通过这座湖滨书店的设计,体现成都独特的城市气质与生活方式,并最大程度地尊重兴隆湖的自然环境,绘制出一幅“山水交融、城市与环境共生”的生态蓝图。

© 存在建筑

© 存在建筑

‖设计理念

MUDA建筑以“一本从天而降的书”作为故事的起点,建筑的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书”,通过这个隐喻,我们希望使用者能够真实地走进建筑空间,沉浸在静谧的环境中,阅读自己,完成一场自我发现的旅程。

设计概念动画©MUDA

©鲁云

©鲁云

© 存在建筑

© 存在建筑

屋顶的弧形表面与湖面的涟漪完美呼应钢结构玻璃幕墙施工图,当微风吹过时,湖面的涟漪便延伸至屋顶,形成与兴隆湖公园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轻盈屋顶。

©摄影:HereSpace

建筑与开阔的湖面相连,湖侧的玻璃幕墙延伸至水下,将柔和的水光引入室内下沉式阅读空间,营造出静谧美好的空间意境。

© 存在建筑

© 存在建筑

‖ 流线与空间

从南侧的主入口进入书店,空间的尺度并没有完全展现出来,映入眼帘的是完美的接待台、几步台阶和两面艺术展墙,构成了入口的空间层次序列。

阳光透过左侧的玻璃幕墙洒进来,自然光将湖景带入室内。来访者到达这里只能隐约看到建筑的部分核心区域。入口采用展览墙艺空间的形式,让来访者心绪平静下来。踏上楼梯,情绪随行而平复,为进入阅读空间做好准备。

©摄影:HereSpace

©摄影:HereSpace

穿过入口艺术展区,沿台阶向下走几步,就能看到隐藏在展墙后的下沉式阅读区,使用者可以随意站立、倚靠或坐在台阶上,进入最舒适的阅读状态。

建筑采用钢结构,临湖一侧的钢柱被巧妙地隐藏在幕墙龙骨中,而建筑背面的竖向钢柱则被包裹在墙体中,因此,整个建筑的室内空间最终以无柱的形式完美呈现。

©摄影:HereSpace

©摄影:HereSpace

湖侧的玻璃幕墙延伸至水下近一米,活泼的水光与涟漪为空间增添了更多趣味,MUDA建筑将水的语言引入空间,形成一个被水包围的空间域,带给使用者独特的水下阅读体验。

©摄影:HereSpace

©摄影:HereSpace

一排桌椅沿着玻璃幕墙摆放,形成咖啡与阅读区,游客可以坐在这里,在柔和的光影中捕捉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享受大自然的一切馈赠。景观设计还提供了水下空间,部分空间加入了水草与藻类,鱼儿时时刻刻在其中游动,在室内与使用者进行观赏与互动,营造出一种趣味感。

©摄影:HereSpace

©摄影:HereSpace

建筑内部冥想区的设置充分考虑了读者与自己对话的需求,这是一个狭长的走廊式空间,外墙上开有大小不一的洞,将室外的自然光引入,投影的变化让使用者通过光影的语言,感受到时间的脚步。

©摄影:HereSpace

而在室内墙面的另一侧,则采用了横向细长的开口,开口高度几乎与人的视点齐平,让使用者仿佛置身于冥想空间之中,置身于世外桃源。整个世界。在这里,读者与自己进行对话,思考自己与世界的联系。

©摄影:HereSpace

©摄影:HereSpace

会议及后勤区域位于整条交通线的末端,可从建筑外部进入,保证了空间的便捷性和私密性,同时不打扰阅读区的使用者。

©摄影:HereSpace

场地景观设计与书店建筑设计协调,最大程度尊重自然与场地。建筑背面恢复场地原有的坡度轮廓,形成层层叠叠的草地,并设置弧形景墙与之呼应。

使用者可坐在草地上,或是在景墙上休憩,形成人与自然、人与建筑的和谐共生。建筑两侧入口处设置木质平台,为使用者提供室外休憩、亲水的空间,为书店经营提供更多的空间延伸。

© 存在建筑

‖ 详细信息和材料

建筑表层采用进口钛锌板,以平锁式排列,形成独特的“鱼鳞”纹理,与波光粼粼的水面相得益彰,钛锌板的建筑肌理也呼应了川西传统坡屋顶建筑的“瓦顶”形式。

© 存在建筑

© 存在建筑

钛锌板材料具有极强的自愈能力,能够通过材料氧化来修复轻微的损伤,其表面的氧化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为建筑表面增添独特的魅力,使其使用寿命更长。

© 存在建筑

© 存在建筑

吊顶是从建筑屋顶双曲面延伸至室内的统一语言钢结构玻璃幕墙施工图,采用整体式双曲面格栅,由700余块不同弧度的木纹铝型材拼接而成,形成流畅的立体曲面,同时为了达到干净、纯粹的室内空间效果,所有机械排烟管道及照明电路系统均隐藏在吊顶格栅与屋顶钢结构之间的夹层空腔内。

©摄影:HereSpace

©摄影:HereSpace

整体室内效果以最简洁、最纯粹的方式呈现,采用木纹、混凝土纹理漆作为空间底色,旨在消除繁琐的装饰,给使用者带来更舒适的视觉体验。

©摄影:HereSpace

水下玻璃幕墙按洪水期最高水位(最不利水压条件)设计计算,施工过程中多次进行防水试验,防水主要针对玻璃本身的抗水压能力及幕墙柱与玻璃之间的缝隙进行气密性加强,减少水接触钢结构的可能性,达到防锈的目的。临湖的3.2mx 4m大玻璃板采用4层夹胶超白高透钢化玻璃,实现室外抗水压、室内防撞及建筑保温节能。

©摄影:HereSpace

©摄影:HereSpace

‖结论

这里没有蜿蜒曲折的走廊,也没有神秘的藏身之所,整个空间给予读者无限的可能性和极大的身心自由。

MUDA用建筑语言去探索人与书、人与自然、人与空间的关系。在这栋建筑里,山石与人平等,物我相忘,产生一种趣味感。在这栋建筑里,我们希望唤醒人们原有的自我意识,修复人们逐渐退化的感官。

© 存在建筑

© 存在建筑

建筑插图©RUIS Design

建筑插图©RUIS Design

项目名称:成都兴隆湖中信书店

项目类型: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软装设计

项目地点:中国成都

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总建筑师、导演:陆云

竞赛阶段设计团队:赵国军、倪丹、李悦、冷嘉怡、刘晓侨、李让、刘汉宁

开发阶段设计团队:徐建丹、吕晨宇、荣典、倪丹、何帆、梅以轩、詹子琪、刘斌、贾舒然、刘静宜、付瑶

建筑材料:钛锌板、木纹蜂窝铝板、木纹铝格栅、橡木饰面、混凝土纹理漆

业主:中信城市发展

照明设计顾问:BPI 照明设计

幕墙设计顾问:成都吉利创意幕墙

结构设计顾问:iStructure

建筑施工图设计:中国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软装采购合作:Van der Rohe

蜀甸湖区水生态治理:万华清源水环境

书店湖区景观团队:万华景观中心、御岛景观

摄影:存在建筑、这里空间、鲁云

建筑插图:RUIS Design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