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风帆劲 万亿征新程烟台改革·媒体行集中采访活动启动

   日期:2024-08-2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90    
核心提示:在这些“全国首座”“全国一流”“全省第一”的背后,都能找到“大胆试、大胆闯”的创新基因。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设立五年来,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不断开展政策试验,推出了一批创新成果,国家级推广案例数量全省第一。

编者按:讲好改革故事,增强发展动能。7月10日,由烟台市委改革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烟台改革·媒体行活动开展了“改革扬帆 迈向新征程 万亿烟台改革·媒体行”集中采访活动。《齐鲁晚报·齐鲁一点》推出专题《看改革 新征程》,报道各区市改革经验做法、进展成效,促进交流互鉴,汇聚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李楠楠烟台报道

“改革风帆强劲 万亿开启新征程”烟台改革媒体巡展集中采访首日,采访团来到烟台莱山区、芝罘区、黄渤海新区进行实地走访。

在莱山区,我们参观了全国首个综合性、示范性、一体化智能化大型现代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耕海一号”,开创了“蓝色粮仓+蓝色文旅”海洋牧场发展新模式;在芝罘区,我们参观了志在打造全国一流样板工程的芝罘区政务服务中心,打造集智慧政务、宣传教育互动、党性教育、城市客厅为一体的“党建+政府+商贸”现代智慧政务综合体;在黄渤海新区,我们走进自贸谷投资服务中心,了解到自贸区烟台片区成立五年来推出多项创新成果,国家级推广案例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在这些“全国第一”“全国第一”“全省第一”背后,都能找到“敢于尝试、敢于突破”的创新基因。

莱山区“庚海一号”:

打造“蓝色粮仓+蓝色文旅”海洋牧场发展新模式

从烟台莱山区渔人码头向海望去,一栋矗立在海面之上的大型钢结构建筑映入眼帘。从空中俯瞰,建筑犹如一条宝石项链,镶嵌在蔚蓝的大海中。7月10日,齐鲁驿站来到了烟台的热门打卡点——“耕海一号”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除了是打卡点,“耕海一号”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改革故事。

作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耕海一号”在立项、建设、融资、运营等环节面临诸多“首次”。“在全国尚无先例的情况下,莱山区以‘敢为人先,敢于尝试’的精神,精准助力破解项目建设瓶颈。”烟台市莱山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副区长翟玉雷说。

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全流程帮扶服务,主动对接省市农业农村部门,同步开展省级海洋牧场认证和深海网箱建设;主动对接市级行政审批、海事、自然资源等部门,全力缩短海域使用许可、建设审批、航线等相关手续办理周期。已办理项目用海审批303.17公顷,两次变更用海审批“未完成办理”。为加快投运,先为项目办理有效期为90天的登船点临时用海审批烟台网遍钢结构,同步协调行政审批部门和技术单位开展最终审批,及时办理码头规划改造、验收审批等手续,加快推进岸基配套设施建设。

由于“耕海一号”不同于传统的海洋牧场和船舶,其海上住宿等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类证件办理,尚无成功经验可借鉴。莱山区率先试点,积极沟通争取支持,大胆延伸服务触角,积极协同企业、公安、海警等,为海上住宿活动颁发了全国首张《特殊行业许可证》;联合海洋渔业、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15个部门,“一对一”指导企业完善审查材料,突破陆地监管限制,陆续完成《国籍登记证》《产权证》《食品经营许可证》等8张经营证件办理,全力保障海洋牧场按时开业运营。

为确保“耿海一号”安全拖带至位,协调海事部门、北海救助局提前介入,研究评估相关拖带方案及保障措施,确保船舶适航性和船员适任性,于2022年5月16日将相关设施顺利拖带至渔人码头附近目的海域。

据悉,“耕海一号”是全国首个综合性、示范性、一体化智能化大型现代生态海洋牧场复合平台,开创了“蓝色粮仓+蓝色文旅”海洋牧场发展新模式。项目先后入选国家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项目、国家文旅科技创新项目、装备化海洋牧场建设“山东标准”唯一试点项目,并荣获中国国际海洋牧场大会最佳创新奖,为我国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探索出了有益经验。

芝罘区政务服务中心:

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政务服务改革样板

7月10日,齐鲁一点来到芝罘区政务服务中心,了解芝罘区政务服务改革情况。

今年5月6日,总建筑面积5.88万平方米的芝罘区新政务服务中心(市民中心)正式投入使用,集党群服务、企业服务、城市文化、市民活动等功能于一体,开设税务、社保等14个服务专区、195个服务窗口,可提供1400余项“一站式”审批服务,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全省一流的政务服务综合体。

为解决原政务服务中心停车难、硬件设施陈旧、空间狭小、功能分区单一、企业和群众办事“多次往返”等问题,芝罘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着力解决群众燃眉之急,启动市民中心建设,紧紧围绕全省领先、全国一流样板工程的目标,努力将其打造成为集“党建+政务+商贸”为一体的现代化智慧政务服务综合体。

据介绍,芝罘区政务服务中心坚持“一层一主题”功能分区。一楼主题为“智慧政务·数字芝罘”,集成税务、审批等50余台自助服务设备,并在全市率先建成智慧服务体系和咨询呼叫中心,打造1200平方米的标准化网上办事区。二楼主题为“惠民政务·品质芝罘”,可提供医保、婚姻、社保就业、公证、法律援助等个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三楼主题为“繁荣政务·活力芝罘”,主要为企业提供行政审批、房产、住建、公积金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四楼主题为“商贸亲民政务·魅力芝罘”,主要打造党建引领下的城市接待大厅和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完善招商引资、育商保商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全天候、一站式服务。

本市在区市两级率先推行“一窗受理”改革,在行政审批、社保就业、房产等七大领域设立“一窗受理”专区,创新构建“大引导、小窗口、微审批”模式。通过流程再造,打破原有窗口咨询、受理、审批机制,将服务重心前移到材料预审、网上申请查验环节。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大引导”服务团队,由专人“一对一”指导,帮助群众快速、精准完成材料准备流程,再拨打电话转至窗口办理手续,不仅提高了审批效率,群众满意度也大幅提升。“一窗受理”改革以来,窗口平均等候时间减少55%,群众满意度达99.7%。

烟台黄渤海新区自贸创新谷投资服务中心: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国家级推广案例数量居全省第一

7月10日,齐鲁一点来到烟台黄渤海新区自贸创新谷投资服务中心,了解自贸区烟台片区制度创新成果、创新案例、工作亮点等。

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设立五年来,坚持大胆试验、大胆突破、自主改革烟台网遍钢结构,不断开展政策试验,推出一批创新成果,国家级推广案例数量居全省第一。烟台黄渤海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自贸试验区内经营发展的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更低、生产经营效率更高、资源要素流动更便捷,相较于区外的综合优势正在逐步显现。

五年来,自贸区烟台片区始终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重点、以风险防控为底线,聚焦制约企业经营、影响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阻碍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培育的政策盲区,不断输出自贸“烟台方案”,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率先试点,探索建立一批新型管理制度。围绕化工新材料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在全省率先开展“零废集团”试点建设,解决固废资源化处理方式单一、危废设施共享利用率低等问题,建立固废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新型管理模式;创新推进工业园区整体清洁生产审核,解决传统单体企业审核周期长、重复投入大等问题,构建化工园区清洁生产审核管理体系。

努力推动修改一批行政许可。围绕便利汽车、新能源产业跨境研发,精准放开研发测试车辆进口数量限制,实施精准政策、先行先试,推动海关总署修改相关管理办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改善软件开发服务供给,创新增值税“留抵退税”“即征即退”政策转化渠道,推动财政部、税务总局调整相关实施办法,形成了一条以解决地方企业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推动部级改革和法规调整取得突破的创新路径。

开拓创新,有效填补一批政策制度空白。围绕优化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创新推行“白名单”制度,解决新药临床前研究项目、已在国外上市但未在国内注册的研发药品和器械进口难题,试点项目无需办理《进口药品通关单》即可通关;针对跨省委托生产药品和器械缺乏依据的问题,与北京自贸区合作探索“医疗器械注册人”跨省委托生产加工路径,为缩短产品上市周期、降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开辟了新路子。

新闻线索报道渠道:从应用市场下载“齐鲁一家”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一家”,全省800名记者等你在线报道!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