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1:材料选择的替代方法
1.实际应用中,当所供应的钢材不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下列解决方法。
2.钢材的化学成分允许与表4-3和表4-4规定的标准有一定的偏差。
3.当钢材力学性能要求的保证项目中,有一项不满足标准要求时,可按下列原则处理:
(1)抗拉强度在表4-2规定的下限值以下5%以内时,可使用钢材,当冷弯性能合格时,抗拉强度的上限值可以不受限制。
(2)当伸长率低于表4-2规定值3%以内时允许使用,但不适用于考虑塑性变形发展的零部件。
(3)当屈服点比表4-2规定的值低5%以内时,许用应力可相应减少。
(4)当冷弯角度为150°<α<180°时,允许用于铆钉或螺栓连接及焊接结构的次要构件。
(5)冲击韧性不得降低。
4.无牌号、无合格证的钢材,一般可按下列方法处理:
(1)按现行标准进行试验,证明钢材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符合GB/T700-1988所列牌号的要求,但冶炼方法不明时,可以作为相应的转炉沸腾钢使用。
(2)如果有足够证据证明其为平炉钢或氧气转炉钢,但未发现其为镇静钢时,可以作为相应的沸腾钢使用。
(3)当按照现行标准证明钢材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符合GB/T1591-1994所列Q345钢、Q390钢、Q420钢的要求时,可用于一般承力构件。
(4)对于成批混合使用的钢材,用于主要承重结构时,必须按照现行标准单独进行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检验;当检验达不到要求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用于非承重结构构件。
5、因库存规格不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需用钢材代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替代钢材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应与原设计一致。
(2)采用代用材料时,应认真校核构件的强度,特别要注意材料代用可能引起的偏心效应,钢材代用应尽可能经济合理。
(3)因材料替代而引起构件间连接尺寸、设计和施工细节的改变,应在材料替代时进行修改。
第二课 读图的方法和步骤
1、读图方法: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大到小、从粗到细看,将图纸与说明书对照,将施工图与装修图结合起来。
2、看图步骤: ①先看图录。了解是什么类型的建筑,是工业厂房还是民用厂房,建筑面积有多大,是单层、多层还是高层,是哪个施工单位、哪个设计单位的,一共有多少张图纸?根据图纸目录检查各类图纸是否齐全钢结构焊缝图例,图号、图名是否一致。 ②看图程序是先看总设计说明,了解建筑概况、技术要求等,再看图纸。按照图录的顺序看后面的,如先看建筑总平面图,了解建筑的地理位置、标高、坐标、朝向等与建筑相关的信息,还要进一步考虑施工时如何安排施工图。 ③看完建筑总平面图后,一般还要先看施工图中的平面图,了解房屋的长度、宽度、轴线尺寸、开间尺寸、内部总体布置等。看完平面图后,可以看看立面图和剖面图,对建筑有个大概的了解。 ④先了解开挖深度,基础平面图和剖面图的构造、尺寸、轴线位置等,然后仔细看图纸。 按照:基础-钢结构-建筑-组合设施(包括各种详图) 审图时按这个施工程序进行。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记下来,这样继续审图时就可以解决钢结构焊缝图例,也可以在设计交接时提出来,得到答复。
注意:看图纸时还应将建筑图纸与结构图纸进行对照,看是否有矛盾,结构是否可以施工,支模板时的标高与砌砖高度是否能吻合(俗称是否可以相交)等。
第 3 课 施工制图规定
1、图纸尺寸:根据《建筑制图标准》规定,图纸尺寸分为0、1、2、3、4五种,图纸的长、宽、边框尺寸见表2-1。
2.规模:
一般情况下,一张图纸只采用一种比例尺。在钢结构中,有时允许一张图纸采用两种比例尺。例如,在构件图中,为了清楚地显示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配筋布置,在长度(水平)和高度(垂直)方向可以采用两种比例尺。施工时以主任注明的尺寸为准。
比例注记在图名右侧,当整个章节只使用一个比例时,也可写在图标中的图名下方,详细图比例应写在详细图索引标记的右下角。
3.轴:
施工图中的轴线是定位、布置的重要依据。承重墙、柱、梁或屋架等主要承重构件的位置应标出轴线并编号。构件等一般不设轴线编号。对于需要定位的任何建筑部件或构件,应注明其相对于附近轴线的尺寸。
轴线用虚线表示,末端带一个圆圈(圆圈直径8-10mm),圆圈内标明编号,水平方向从左至右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垂直方向从下至上用汉语拼音字母编号。
第四讲:读地图笔记
读图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施工图是根据投影原理绘制的,用图样表现房屋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方法。要看懂施工图,应该掌握投影原理,熟悉房屋建筑的基本结构。
(2)施工图要用一些图例符号以及必要的文字说明来表达图纸上的设计内容。因此,要看懂施工图,还必须记住常用的图例符号。
(3)看图要由粗到细、由大到小。先看大致了解工程概况,再看细看。细看时,应先看总说明和基础图,再看部件图和详图。
⑷ 一套施工图是由各工种的许多图纸组成,图纸之间联系紧密,图纸是按照施工过程中的不同工种和工序大致绘制的,分为一定的层次和部分,因此应有连贯、全面的画面视图。
⑸结合实际看图。按照练习、理解、再练习、再理解的规律,看图时把实际联系在一起,就能更快地掌握图纸的内容。
第五讲:绘画的形成
投影的概念与视图的形成:一、从实物经投影转化为图形的原理讲解物体与图像的关系;二、从投影原理所见的视图讲解形成图画的原理。
1.投影的概念:
投影分为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平行投影又分为斜投影和正投影。正投影:光线平行,投影方向垂直于投影面的平行投影。
2. 查看:
视图是将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投影到投影平面上所作的图,一般分为顶视图、主视图、后视图、侧视图和剖面视图。
(1)俯视图:即当人从物体上方往下看时,物体的图像投射到下方的投影平面上。
(2)正视图、后视图、侧视图:是从物体的正面、背面和侧面看到的图像。
(3)剖面图:这是人们想象用一个平面把一个物体切成两半,然后去掉一部分时所看到的物体在剖切面上的投影像。人站在物体未被去掉的剖面前。
⑷仰视图:这是人们从物体底部向上看时所看到的图像,仰视图一般是人们在室内仰视的天花板结构或天花板平面的布置图,如果天花板上没有任何装饰物,一般不画仰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