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复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3月3日上午,由绿地集团投资约120亿元的中国济南绿地国际博览城会展中心首座屋架顺利吊装,标志着中国济南绿地国际博览城会展中心建设圆满落成。绿地国博城会展中心一期工程进入建筑钢结构施工新阶段,未来将打造国内展览面积最大、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展览中心。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绿地集团国博城项目项目经理崔彦涛出席活动。
吊装现场济南钢结构公司,作为会展中心“骨架”核心构件,一块块重达58吨的“柳叶”形屋架被徐徐吊起,这意味着建筑钢结构施工正式启动,这是国内目前展览面积最大、全球综合规模最大的会展中心。
同时,配套的国际会议中心将成为可承办APEC、G20等国际峰会的会议接待场所。
58吨!
“柳叶”屋架吊装难度全国第一
3月3日,中建八局二公司施工队尝试实现“柳叶”吊装的突破,该吊装难度之大,在全国尚属首次。
展览中心的屋顶采用钢架结构组成,相当于普通房屋里一排排的“梁”,展览中心的每排“梁”都是由两片“柳叶”组成。
在施工现场,焊接好的“柳叶”看起来更像是大型船舶。这艘长63米、重58吨的巨舰,需要在类似造船平台的作业平台上,由6个人来移动,一名焊工需要3天时间才能焊接完成。
这些大家伙被260吨级履带起重机缓缓吊起,放置在两排高差近9米的框架柱上,看似简单的作业耗时3个小时才完成。
“如何减少或消除吊装过程中对竖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保证结构整体的安全稳定,是十分重要的。”会展中心项目经理说。
据了解,58吨重的巨物一下子放到框架柱上,受力最大的部位要承受18吨的侧压力,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施工队既要保证框架柱不倒塌,同时又要保证“柳叶”形钢架不变形,为此,总包方协调省内外专家现场指导,并进行多次建模计算,历时两个月终于敲定施工方案。
3重保险!
框架柱是一个巨大的
目前,施工现场已有6个展厅准备进行屋架安装。每个展厅内承受“柳叶”形梁荷载的结构不是厚重的混凝土实心墙,而是四排混凝土框架柱,但它们却能承受26片“柳叶”被吊起,总重量超过1500吨。
框架之所以有如此强的支撑力,得益于其独特的内部结构,其实在框架中,单根柱子已经达到了相应的标准,框架柱截面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2米和0.8米,是普通建筑中常用的框架柱截面尺寸的1.5倍。
为了进一步保证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和安全,施工队在模板框架设计时采取了三重保险措施。
首先,框架结构的模板支撑是核心“骨架”,施工队选择了新型承插盘式钢管脚手架,承载力高,整体稳定性好,施工速度快,是分体式或轮扣式脚手架长度的1.5倍。
随后在“骨架”上包裹一层框架柱模板。施工队选择的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铝框木模板,其承载力高、施工简便、工厂化生产,施工质量易控制,还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具有周转率高、可回收利用、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
此外,施工队还将采用新型方扣、圆扣,从外侧进行第三层固定,相当于用钢缆把模板牢牢锁住。
此时,整个框架周围浇注混凝土,一个外表朴素的巨无霸便诞生了,达到了外表光鲜、内部坚固的效果。
承重能力强!
地面每平方米可承重5吨
“会展中心的地面每平方米可以承重5吨,就算将来在上面放置储罐,地面也不会下沉、变形。”项目经理介绍。
不得不说一下地基处理,展示中心场地位于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试点区崔寨片区,开发建设前为蔬菜大棚,由于长期种植农作物,土壤松软。
为保证地基的稳固,施工队选择进行换土,进场后,施工队挖深0.7-0.8米,将地表原有的种植土全部清除,换成淤泥。
随后,使用20吨级振动压路机对地面进行分层压实。“经过现场检测,通过换填处理,地基承载力已达到12吨/㎡。”施工人员说。
会展中心单个展厅建筑面积接近1万平方米,相当于1.5个标准足球场。基础更换后,为保证地面不下沉、不变形,施工人员将施工23厘米厚的筏板。经过防水、防潮处理后,会展中心地面最终将铺设彩色自流平水泥层。
“展厅内设有8扇高5米、宽5米的门,可以说,会展中心可以承接包括各类重型机械设备在内的各类展览。”项目经理介绍。
绿地国博城:创造“先锋速度”
自2018年元旦国务院批准设立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以来,绿地集团投资建设的中国济南绿地国际博览城会展中心作为核心项目之一,备受各方关注。
先行区肩负着济南“北跨黄河、沿河发展”的历史使命,定位是要把该项目打造成济南的新名片、济南经济的新引擎、北跨黄河的起步工程和城市新区的引爆点。
项目自2019年10月15日正式组织进场施工以来,用时6天完成4500m围墙搭设;用时13天完成31万平方米蔬菜大棚拆除及场地清理;用时49天完成高标准5万平方米项目办公区、工人生活区建设,用时7天完成框架搭建50多万平方米,用时26天完成6个展厅主体结构施工……
在省、市领导的反复视察下,该项目的建设速度、质量、安全文明管理,被誉为创造了“先锋速度”。
2019年入秋以来,济南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办多次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会展项目正处于基础施工关键阶段,为保障施工进度,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委会、绿地集团积极与市政府各职能部门沟通协调,确保混凝土、钢筋、水泥等物资正常供应,满足现场施工需要。同时,积极协调省内外专家现场指导,协调解决工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确保项目高标准建设。
2月13日,会展中心项目全面复工,通过专车接送、自驾补贴等方式,目前施工人员已达120人,达到目前施工饱和人数。
2月14日,在了解到会展中心钢构件供应商复工困难,影响会展中心正常施工后,先行区管委会向钢构件生产公司所在地曲阜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中心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发函,积极协调钢结构加工厂复工复产,最终确保会展中心钢构件的正常供应。
名称取自黄河与泰山,定位为世界级品牌。
由于绿地国际博览城会展中心紧邻黄河,项目设计以中华民族发祥地黄河为主题,屋顶设计形似黄河涟漪。
设计团队将其诗意地描述为“象征黄河之水的中央共享连廊,垂直的韵律、局部的黄河石造型、水波般的屋面造型,犹如凝固的乐章,唱响一曲历史奔腾的赞歌,一曲未来黄河的颂歌”。其中,“柳叶”造型的钢架结构同样蕴含着丰富的设计内涵,其寓意源自济南的代表诗句“四面荷花三面杨柳”。
同时,项目还将包含一座五星级酒店,据设计团队介绍,会展综合体内的高端酒店将采用双曲立面,象征泰山,“黄河”与“泰山”将成为济南的标志,成为济南北跨黄河的战略坐标!
中国济南绿地国际博览城会展中心项目分三期建设,总建筑面积98.7万平方米,其中净展览面积51万平方米。项目将打造成为全球首个“世界一流、中国第一”的“会展中心+产业”融合发展经济园区。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集展览、会议服务、住宿、餐饮、商业等设施为一体的综合性会展中心。
会展中心一期建筑面积34.3万平方米,净展览面积15万平方米,包括13座单层展厅、1座注册大厅、3层会议中心、6层停车楼、5星级酒店及配套1层地下车库。其中,配套的国际会议中心将成为可承办APEC、G20等国际峰会的会议接待场所。项目对标国际一流会展中心,以国际化视野、国际一流的规划设计水准,打造集展览、会议、商业、服务为一体的会展经济圈,带动周边地区转型升级,提升周边城市面貌。
携手汉诺威 共谋发展山东
展览中心、配套的会议中心及五星级酒店计划于2021年底投入使用。2019年3月,绿地与全球知名会展运营商汉诺威国际展览公司正式成立合资公司——绿地汉诺威展览有限公司,确定为该项目担任会展中心设计、建设阶段的咨询顾问和运营管理单位,保障会展中心高质量运营。
以中国济南绿地国际博览城为契机济南钢结构公司,绿地在济南、在山东的发展迈入新阶段,自2009年底进入山东以来,绿地积极参与山东城市建设,已在济南(含莱芜)、青岛、烟台、德州、潍坊、荷泽等地累计落地项目100个、投资项目共计26个,总开发土地面积约1.37万亩,总建筑面积约170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550亿元,累计纳税逾120亿元。
绿地正推动各地区新旧动能转换,优化投资模式,升级产业发展战略,集中资源优势向重大核心战略项目集中,实施重大项目。除济南外,已在青岛、西安、天津、南昌、兰州、哈尔滨等地实施项目。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在其他地区的布局,大力推动当地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