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孔倩、张庆智、实习生胡艳、通讯员田春雨
4月18日,京杭大运河济宁跃进临港国际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开工奠基仪式举行。该项目的启动,将进一步打造临港产融结合新高地,促进产业高效协同、双向联动。促进临港产业与腹地产业融合,培育临港产业集群,实现现代港航物流新突破、新发展。
当日,随着开工“号角”的吹响,京杭大运河济宁跃进临港国际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正式启动。
“今天开工的跃进港国际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山东钢结构加工,是济宁能源着力打造的‘六个百亿园区’之一,拉长做厚港航产业链。”党委副书记王崇敬说。济宁能源总经理李建军表示,该园区将按照智能化、绿色化、标准化、现代化的要求建设,集钢材加工交易、物流贸易、仓储服务、供应链金融、智能制造等功能于一体打造国内知名的临港产业示范园区,为区域制造业企业提供综合服务。
此外,京杭大运河济宁跃进临港国际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在济宁战略布局和产业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项目的启动,不仅是济宁“打造千亿吨级港口”的具体行动,打造千亿级物流、培育万亿级产业”,更是“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生动实践山东钢结构加工,是加快建设“一带一路”的有力举措。制造业强市。
“项目总投资52亿元,将打造全产业链生态圈,打造前港、中产、后城的港城融合百亿产业示范区。”山东港航总经理方泽基说。京航智慧新钢铁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以跃进港为载体,依托济宁能源现代港航产业链优势,以共享加工为产业发展引擎,锁定以钢结构加工产业链、机械加工产业链为发展方向,打造集仓储物流、产业金融服务等钢铁供应链服务体系为一体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同时以数字供应链+供应链金融双驱动模式,以大数据精算+5G工业互联网传输为载体,向用钢企业、钢材仓储企业提供精准的供销服务信息在济宁及鲁西南地区建立物流平台,以“预制菜”模式,借助大数据精算处理,实现共享处理、集中采购服务为一体的产业互联网信息技术体系。同时,利用水、陆、铁交通优势,提供加工后的半成品“特快模式”配送到门,远销长三角、珠三角,并远销海外。
项目预计2023年10月中下旬建成投产,可实现年钢材加工生产能力120万吨,一期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钢材100万吨。仓储和贸易吞吐量600万吨,带动就业岗位1000余个,实现税收300亿元,助力地方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新闻线索报道渠道:从应用市场下载“齐鲁日报”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日报”,全省600名记者等你在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