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业
长按二维码即可回答问题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50205-2020
1. 术语
1.0.1 部件
零部件或构件的最小单位,例如节点板、翼缘板等。
1.0.2 组件
由多个部件组成的单元,例如焊接 H 型梁、钢牛腿等。
1.0.3 元素
由梁、柱、支撑等部件或部件与构件构成的钢结构的基本单元。
1.0.4 最小组装刚体单元
钢网架网壳结构安装中,除松散部件外的最小安装单元一般分为平面桁架和锥体两种。
1.0.5高强度螺栓装配
高强度螺栓及其配套螺母、垫圈的统称。
1.0.6 接合面滑移系数
高强度螺栓连接中,引起连接件摩擦面滑动的外力与垂直于摩擦面的高强度螺栓预紧力之和之比。
1.0.7 试验预装配
进行组装,检查部件是否符合安装质量要求。
1.0.8 空间刚体单元
由组件组成的空间稳定结构。
1.0.9 螺柱焊
将焊钉(螺栓)的一端接触板材(或管件)表面,通电并产生电弧,待接触面熔化后,对焊钉(螺栓)施加一定的压力,完成焊接的焊接方法。
1.0.10 环境温度
制造或安装期间现场的温度。
1.0.11 膜结构
由膜材料及其支撑构件组成的建筑(建筑)结构。
1.0.12 聚氯乙烯膜
在机织织物上涂覆聚氯乙烯树脂而制成的布状材料。
1.0.13 聚四氟乙烯膜
在机织织物上涂覆聚四氟乙烯树脂而制成的布状材料。
1.0.14 ETFE膜材
由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材料直接制成的单一聚酯布状材料。
1.0.15 相邻金属板搭接
成型后的板材纵边为可相互搭接的波纹边,板材自然搭接后通过紧固件与结构连接。
1.0.16 直立缝金属板
成型后的板材纵向边缘为可相互搭接的波纹边,板材自然搭接后,通过专用机器沿长度方向卷制咬合,通过固定支架与结构连接,形成波纹金属板。
1.0.17 卡扣金属板
成型后的板材纵边为可相互搭接的波纹边,安装时板材相互扣合并通过固定支架与结构连接。
1.0.18 闪烁
金属板是通过轧制或机械弯曲加工制成一定形状的构件,用于屋面、墙面波纹金属板安装后的缝隙密封,防止雨水渗漏。
1.0.19 金属屋面系统
由金属面板、固定支架、底板、紧固件、保温、防潮、隔热、隔音等材料构成的屋顶围护系统的总称。
二、总则
2.0.1 以钢管(圆管或方管)为主要受力构件(或物)的钢管网架、网壳、索膜空间结构及结构安装工程的质量检验,应按本章规定进行。
2.0.2 钢网架、网壳结构、钢管桁架结构安装工程,可按变形缝、空间刚度单元等划分为一个或者若干个检验批,或按楼层或施工段等划分为一个或者若干个检验批。
2.0.3 预应力索杆及膜结构制作、安装工程的检验批可结合相应的钢结构制作、安装子工程的检验批,划分为一个或者若干个检验批。
2.0.4 预应力锚索安装应有专项施工方案和相应的监控措施,并经设计人员和监理人员的批准。
2.0.5 — 空间结构安装检验应在原材料及成品验收、构件制作、焊接连接、紧固件连接等分项工程验收的基础上进行。
3.支撑及地脚螺栓(地脚螺栓)的安装
3.0.1 以钢管(圆管或方管)为主要受力构件(或物)的钢管网架、网壳、索膜空间结构及结构安装工程的质量检验,应按本章规定进行。
3.0.2 钢网架、网壳结构、钢管桁架结构安装工程,可按伸缩缝、空间刚度单元等划分为一个或者若干个检验批,或按楼层或施工分段等划分为一个或者若干个检验批。
3.0.3 预应力索杆及膜结构制造、安装工程的检验批可结合相应的钢结构制造、安装子工程的检验批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下载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下载,划分为一个或者若干个检验批。
3.0.4 预应力锚索安装应有专项施工方案和相应的监控措施,并经设计人员和监理人员的批准。
3.0.5 空间结构安装检验应在原材料及成品验收、构件制作、焊接连接及紧固件连接等分项工程验收的基础上进行。
3.0.6 主控项目
1.钢网架、网壳结构及支架定位轴线、标高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2.1的规定,支架地脚螺栓的规格、紧固程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按支架数量的10%进行抽检,检查数量不少于3个。检查方法:用经纬仪、钢尺测量。
表11.2.1 定位轴线、支架在基础上的定位轴线及标高的允许偏差(mm)
2、支座垫的型号、规格、安放位置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橡胶垫与刚性垫或不同类型的刚性垫不得互换。
检验数量:按支架数量的10%进行抽检,数量不少于4个。
检验方法:用钢尺观察测量
3、承载面顶板的位置、顶面标高、顶面水平度及支撑锚栓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2.3的规定。支撑锚栓的紧固程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按支架数量的10%进行抽检,数量不少于4个。
检验方法:采用经纬仪、水平仪、水平尺、钢尺实际测量。
表11.2.3 承载面顶板及锚栓位置允许偏差(mm)
4、地脚螺栓的尺寸偏差应符合本标准10.2.6条的规定。地脚螺栓的螺纹应予以保护。
检验数量:按基本数量的10%进行抽检,数量不得少于3个。
检验方法:用钢尺现场测量。
4.钢网架及网壳结构安装
4.0.1 主项目
钢网架、网壳结构的挠度值应在整体组装完毕后和屋面工程完工后进行测量,实测挠度值不应超过相应荷载条件下计算挠度值的1.15倍。
检查数量:跨度为24m及以下的钢网架网壳结构,测量下弦中心点;跨度大于24m的钢网架网壳结构,测量下弦中心点及跨度向下弦方向的四个等值点。
检查方法:用钢尺、水平仪或全站仪实际测量。
4.0.2 一般事项
1、螺栓球节点网架与网壳组装后,高强螺栓与球节点连接应紧固,连接处不得有间隙、松动等不紧现象。
检查数量:随机抽查5%节点,数量不少于3个。
检查方法:用普通扳手、塞尺、观察法检查。
2.小组合单元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3.3的规定。检验数量:按单元数量的5%抽检,且不得少于3个。
检验方法:用钢尺及辅助量具实际测量。
表11.3.3 小组合单元允许偏差(mm)
注:D 为节点直径,d 为杆件直径,b 为杆件截面边长,l1 为杆件长度,l 为网格尺寸,h 为锥(桁架)高度,A 为网格对角线尺寸。
3 条状或块状单元的组装长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3.4 的规定。
检查次数: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用钢尺及辅助量具实际测量。
表11.3.4 条状或块状部件装配长度允许偏差(mm)
4 钢网架、网壳结构安装后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11.3.5 的规定。
检查次数: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采用钢尺、经纬仪、全站仪实际测量。
表11.3.5 钢网架及格构结构安装允许偏差(mm)
注:l 为纵向或横向长度;l1 为相邻支撑之间的距离。
5、钢网架、网壳结构安装完毕后,节点、杆件表面应清洁,无明显伤痕、砂粒及污垢。所有螺栓球节点接缝处应用腻子填密,多余的螺孔应密封。
检查数量:按节点及成员数抽查5%,且不少于3个节点。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钢管桁架结构
5.0.1 主项目
1、钢管(闭口段)构件应有防止管内进入和存水的结构措施,严禁钢管内存水。
检查次数: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2、钢管桁架结构相贯节点焊缝的坡口角度、间隙、钝边尺寸、焊脚尺寸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的规定。
检验次数:对同一类型接头随机检验10%。
检验方法:用钢尺、塞尺、焊缝规测量。
3、相贯节点处的方管端部表面不得有裂纹缺陷。
检查数量:逐个打磨、观察。
检查方法:抛光观察或放大镜检查或磁粉检查。
4、钢管对接焊缝的质量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的规定。
检验数目:应按同类型接头的20%进行检验,数目不应少于5个。
检验方法:超声波探伤抽检。
5.0.2 一般事项
1、钢管的对接焊缝或截面焊缝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对于壁厚小于或等于6mm的钢管,应采用全周长加垫板的I型坡口,对钢管单面全焊透;对于壁厚大于6mm的钢管,应采用全周长加垫板的V型坡口,对钢管单面全焊透。
检查次数: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检查施工图纸、施工详图及施工记录。
2、钢管结构中搭接支管的焊接顺序及隐蔽焊缝的焊接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次数: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检查施工图纸、详图及隐蔽记录。
6. 电缆杆生产
6.0.1 主项目
1、索杆的缆索、拉杆、索头长度、销轴直径、锚头开口深度等尺寸及偏差应符合现行产品标准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按电缆数量的10%进行抽检,数量不少于3条。
检验方法:用游标卡尺、钢尺现场测量、观察。
2、对于由铸钢件制成的锚,进场前应采用超声波检测检查内部缺陷。内部缺陷分类及探伤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铸钢件超声波检测第1部分:一般用途铸钢件》GB/T 7233.1和《铸钢件超声波检测第2部分:高压铸钢件》GB/T 7233.2的规定。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进场后应检查铸钢件的产品合格证及探伤报告。
检查次数: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超声波探伤记录。
3、成品光缆进场前应进行张拉试验,张拉负荷应为光缆公称破断拉力的55%与设计张拉值中较大者,张拉时间不少于1小时。检查后光缆应完好无损。进场后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及光缆出厂张拉记录。
检查次数: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查看张拉检验记录。
6.0.2 一般事项
1、锚栓表面不应有裂纹、未熔合、气孔、缩孔、夹砂、明显凹坑等外部缺陷。锚栓表面的防腐处理及防护措施应符合现行产品标准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检查次数: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2.索、杆应按其预紧力设计值在无应力状态下制作,索、杆的直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尺寸偏差应符合表11.5.5的规定。
检查次数: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用游标卡尺、钢尺现场测量。
表11.5.5 电缆尺寸偏差(mm)
3、缆、杆表面保护层应光滑平整,无破损,保护层应包裹严密,带保护层的缆、杆与锚之间的防水密封不应损坏。
检查次数: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7. 膜单元生产
7.0.1 主项目
1、膜材料、膜布置尺寸、膜切割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膜布置尺寸允许偏差为±1mm,膜切割尺寸允许偏差为±2mm。
检查次数: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用钢尺、经纬仪、水准仪或全站仪检查。
2、建设单位应对其首次使用的膜热封连接形式、热封设备、热封层数、热封膜材料等进行热封工艺评估,并依据评估报告制定热封工艺及实施方案。
检查次数: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热封工艺评定。
7.0.2 一般事项
1.热合成后的膜单元外形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6.3的规定。
表11.6.3 膜单元尺寸允许偏差(mm)
检查次数: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利用钢尺、经纬仪、水平仪或全站仪进行检查。
2、膜单元应平整、无损伤,膜面应无污垢、灰尘及划痕。热封缝及周围加强部位外观应平整,无杂质、气泡、皱纹等缺陷。
检查次数: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隔膜的搭接方向及热封缝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热封缝宽度允许偏差为±2mm。
检查次数: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用直尺、卡尺检查。
注:d 为索杆直径。
检查次数: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钢尺、卡尺检查。
7.0.2 一般事项
1) 预应力施加后,缆索、杆件(含保护层)、锚、销轴及其他连接件均不应有损伤。
检查次数: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现场观察。
8. 索杆安装
8.0.1 主项目
1、索杆预应力方案,包括预应力顺序、分阶段张拉次数、各阶段张拉力及位移值等应满足设计要求;承重索杆应实行内力和位移双重控制,各阶段张拉力值或位移变形值的允许偏差为±10%。
检查次数: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查看施工方案,用钢尺、经纬仪、全站仪、测力计或压力油表等进行现场检查。
2.内力、位移测量调整后,索杆端锚固连接固定及防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索杆锚固长度、锚杆螺纹、螺母外露螺纹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表11.7.2的规定。
表11.7.2 索杆端部锚固连接施工要求
注:d 为索杆直径。
检查次数: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钢尺、卡尺检查。
8.0.2 一般事项
预应力施加后,缆索、杆件(含保护层)、锚、销轴及其他连接件均不得有损伤。
检查次数: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现场观察。
结尾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摘录部分主要内容,若需更完整的学习,请参考《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20)
点击观看你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