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瑶浅海科技湾项目现场,入口景观整治已完成,室外道路建设即将完成;由威建集团承建的山东省最大的被动式单体建筑威海环翠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项目2号楼自成功封顶以来,持续进行屋面、砌体施工,室内装修、幕墙等分项工程即将开工;在临港地区的威建建邦新型建材生产基地,经过多重加工工序的高压挤塑板正有序生产……时光流转、乐曲不断,威建集团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面对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建筑市场增速放缓、新冠疫情综合影响等不利因素威海钢结构,伟建集团2020年实现企业总产值117.8亿元,同比增长7.4%,实现营业收入100.8亿元,同比增长10%;缴纳税金4.2亿元,同比增长10%,超额完成公司新目标任务指标,成功跻身百亿企业俱乐部。
攻坚克难 品质铸就品牌
不久前,一艘“生命方舟”在青岛市城阳区平地而起。
作为国内首座具备平战转换功能的医院,青岛市公共卫生应急备用医院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从项目开工到竣工仅用了75天,而参与这项艰巨任务的主力军正是威健集团。
2020年10月15日正式开工后,面对工期紧、任务重、农民工派遣难等困难威海钢结构,伟建公司先后组织调度3400余名建设者奔赴青岛,并于每天24小时在同一工地多工序同时进行多工种作业,在湿冷天气中昼夜奋战。
经过三天三夜连续施工,完成土方9万余立方米、浇筑基础筏板混凝土1.6万立方米;45天完成室内外装修1.7万余平方米;10天制作安装79座超宽楼梯、283套异形预制管井……该项目最终于2020年12月31日顺利完工。
这是“伟建铁军”的又一辉煌战绩,但并不是唯一。早在去年初,在市胸科医院新集中救治设施建设中,伟建集团也奉命紧急组织1000余人复工复产,冒着严寒、抗击疫情,加班加点,在15天内完成建设任务。
多年来,伟建以“善于打大仗、敢于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品牌形象,形成了品牌与市场相融合、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通过一系列急、难、险任务和优质工程,承接了一大批项目,赢得了一大批忠实客户。
据中国品牌发展促进会评估,威健集团品牌价值4.22亿元,价值增幅65.4%。
延伸链条,拓展建筑之外的建造空间
临港地区威海创新经济产业园是威建人的又一得意之作。
两栋高层建筑从外观上看与普通建筑无异,但内部却全部采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模式,这不仅是威建集团的“第一次”,更是威海的“第一次”。
装配式建筑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像积木一样“拼装”。通过3D建模模拟,消费者可以像在超市一样下单购买,还可以选择墙板的颜色、想要什么类型的墙板、是要横的还是竖的。在一些发达国家,这样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在中国,伟建集团趁势而上,迎头赶上。
能决定胜负的人,善于谋划。回首伟建的每一步谋划,都十分深刻。
2018年,威建集团丽东建科项目建成投产,建成威海规模最大、全省排名前三的建筑PC生产基地;2019年,国内一流的新型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制造基地——敖东金属制造项目一期如期投产;2020年,建邦新型建材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建成……丽东的混凝土构件、敖东的钢结构、建邦的新型ECP板,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在威建集团形成闭环。
近年来,伟建以“超越建筑,建造建筑”的发展理念,形成了“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通过打造三大产业基地,配备20余条自主设计研发的数字化生产线,生产预制混凝土构件、装配式钢结构、新型建筑材料等高端产品,形成了钢结构生产、木结构装饰、玻璃幕墙维护等六大体系,实现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的完整产业链。2020年,集团产业化项目实现总产值4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
布局全产业链、加速推进建筑工业化,每一次创新变革、每一步转型升级都需要科技和人才的有力支撑。
1月28日上午,威建集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合资建设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船舶工程学院产学研基地揭牌仪式在威建集团利东公司举行,双方共建创新平台,联合开展科技创新研发新项目。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不忘初心,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奋力开创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威建集团董事长李刚在威建2021年度工作会议上这样表示。(Hi威海客户端/威建集团记者李森供图)
值班主编:孙锋
点评:谭利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