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Barkow Leibinger:建筑事务所的创新与设计理念

   日期:2024-08-0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09    
核心提示:这一关注通过客户建筑师对话、选址、美学和目的的相互关系在每个项目中都得到了明显的表现。尽管贝壳石灰石是一种柏林建筑传统的材料,但它在这里的非常规使用使建筑拥有了一个独特的、令人难忘的外观:仅有8厘米宽的狭窄垂直鳍片,间距为67.5厘米,形成了一层覆盖建筑的轻盈、优雅的幕墙。

本文已获得授权

文章来自公众号:ZaomeDesign(ID:zaomedesign)

通快园区门楼 © Barkow Leibinger

Barkow Leibinger 是一家总部位于柏林和纽约的美德建筑公司,由 Frank Barkow 和 Regine Leibinger 于 1993 年创立。

Barkow Leibinger© 框架

Barkow Leibinger© 框架

弗兰克·巴科 © Barkow Leibinger

弗兰克·巴考(1957 -),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巴考曾就读于蒙大拿州立大学和哈佛大学建筑学院。他是拉斐尔·莫尼欧主席,曾在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任教。此前,他曾就读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他曾担任伦敦建筑协会、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和纽约伊萨卡康奈尔大学的客座教授。2007年,他在密尔沃基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建筑学。

雷吉娜·莱宾格 © Barkow Leibinger

雷吉娜·莱宾格(1963-)是德国建筑师。她在柏林工业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学。她曾在伦敦建筑学院和哈佛大学任教。2006年,她成为柏林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教授。

游览总数©Corinne Rose

总巡回赛 © Johannes Foerster

巡演总计 © Barkow Leibinger

Barkow 和 Leibinger 都青睐材料建筑,坚信建筑理念和材料本质上是相通和相互关联的。

作为数字和模拟制造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实践,他们对建筑和设计的研究方法使他们的工作既响应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也响应手工制作,探索新材料及其应用。

柏林埃斯特雷塔 © Barkow Leibinger

柏林埃斯特雷塔 © Barkow Leibinger

柏林埃斯特雷塔 © Barkow Leibinger

工作室的重点是学术教学、研究和实践本身——每个工作领域都是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这一重点通过客户与建筑师之间的对话、场地的相互关系、美学和目的来表达钢结构建筑图集,这些在项目中得到了清晰的体现。

高阿特拉斯地图© Johannes Foersters

高阿特拉斯地图© Johannes Foersters

Barkow Leibinger 的作品涵盖各种规模和建筑类型,包括工作场所(工业、办公和总体规划)、文化、住房、活动空间以及国际公共领域的展览和装置。最近完成的建筑包括芝加哥的 Trumpf 智能工厂、柏林的美国科学院馆、HAWE Factory Kaufbeuren 和柏林的 Tour Total 办公大楼。

Stadthaus M1| ©Zooey Braun

Stadthaus M1| ©Zooey Braun

他们的作品被纳入 2016 年伦敦蛇形画廊夏季项目,并在 2017 年第二届芝加哥建筑双年展上展出。他们的作品被纳入第四届马拉喀什双年展、第 14 届和第 11 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并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法兰克福德国建筑博物馆永久收藏。他们曾五次获得国家 AIA 建筑奖和全球 Holcim 创新奖,以及各种德国建筑奖。

HAWE 考夫博伊伦工厂 © David Franck

HAWE 考夫博伊伦工厂 © David Franck

HAWE 考夫博伊伦工厂 © David Franck

“我们的流程是做与想的辩证法。你可以将流程理性化,概念当然很重要,但其核心是材料。这是关于尝试新旧工具和形式本身。概念伴随着项目而来,它又回到了设计。”

——弗兰克·巴考

Aufbau Haus 84 © Stefan Müller

Aufbau Haus 84 © Stefan Müller

Aufbau Haus 84 © Stefan Müller

01

通快校园

巴尔科夫·莱宾格

通快园区门楼 © Barkow Leibinger

通快园区门楼 © Barkow Leibinger

Barkow Leibinger 与超级工程师 Werner Sobek 合作,利用机床公司 Trumpf 自己的技术,在德国迪琴根的公司园区建造了一座新的激光切割和焊接金属板门楼。门楼由一个小型功能核心组成,顶部是一个蜂窝状钢屋顶,悬挑在前面的街道上方 20 米(66 英尺)。

评审团成员克雷格·霍奇茨 (Craig Hodgetts) 称该悬臂“棒极了”。建筑师在提交的方案中表示,五年前他们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通快园区门楼 © Barkow Leibinger

通快园区门楼 © Barkow Leibinger

通快园区门楼 © Barkow Leibinger

通快园区门楼 © Barkow Leibinger

通快园区门楼 © Barkow Leibinger

20 世纪 90 年代末,园区的前两个阶段包括建造新的激光机床厂,然后在西侧建造技术系统设施。新建筑将生产大厅、办公室和实验室整合在一起,消除了通常的企业层级结构。

进入 21 世纪,Barkow Leibinger 设计了一座新的客户和行政大楼、一座带悬臂式顶篷的门楼,以及一个校园餐厅,餐厅的天花板非常引人注目,由三角形钢架内的多边形单元组成。该公司还翻新和扩建了校园东侧现有的香料工厂。

通快园区门楼 © Barkow Leibinger

通快园区门楼 © Barkow Leibinger

通快园区门楼 © Barkow Leibinger

通快园区门楼 © Barkow Leibinger

建筑师并没有将单一的企业形象应用于整个校园,而是根据项目需求和设计表达,在总体规划的每个阶段赋予一定程度的“自主权”。

他们还开发了一种“软总体规划”方法,使公司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未来的收购,同时享受整体愿景的复杂性。

通快园区激光机床厂 © Margherita Spiluttini

通快园区 © David Franck

地下隧道连接整个园区,让人们可以在各种天气条件下通行。建筑师表示,通过改造旧建筑用于新用途、融入节能技术并应用可持续设计策略,此举将有助于公司降低运营成本。通过打造一个让员工引以为豪的工作场所,提高员工绩效,帮助公司吸引和留住最优秀的人才。

通快校园餐厅 © Barkow Leibinger

通快校园餐厅 © Christian Richters

通快校园餐厅 © Christian Richters

通快校园餐厅 © Barkow Leibinger

02

蛇形避暑别墅

巴尔科夫·莱宾格

蛇形避暑别墅 © Iwan Baan

位于伦敦肯辛顿花园的蛇形画廊每年都会委托顶级建筑师设计和建造一个临时夏季展馆,成为国际建筑试验场。

2016年蛇形画廊展馆项目进行了扩展,设计了四个新的夏季展馆。

蛇形避暑别墅 © Iwan Baan

蛇形避暑别墅 © Iwan Baan

建筑师从威廉·肯特在18世纪设计的卡罗琳女王庙历史悠久的“亭子”中汲取灵感,设计了这个亭子,亭子自由地面向草坪。另一个亭子也是威廉·肯特设计的。威廉·肯特设计的亭子现在已经没有了,坐落在附近的一个假山上,紧邻假山和人工疏浚的长水。小亭子在山顶上可以360度俯瞰,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公园的全景,同时也可以从公园的各个角度看到它。

蛇形避暑别墅 © Barkow Leibinger

它的设计初衷是让公园里的人们能够看到它,同时,它也希望人们能够从里面看到周围的环境。这座山和这座房子在历史的某个时刻消失了。

蛇形避暑别墅 © Barkow Leibinger

秉承这一理念(一座临时和缺席的房子),Barkow Leibinger 设计了一个圆形主题的展馆,可以从各个角度看到。它被设想为由一系列起伏的线条组成的带状结构,让人想起轮廓素描(或一种无需抬起铅笔即可观察物体的绘画形式)。从丝带的环路生成结构的逻辑是自成一体的,源于生成逻辑本身。

蛇形避暑别墅 © Barkow Leibinger

新展馆由四层带状结构组成。第一层是靠近地面的椅子层;第二层是三面 C 形墙;第三层覆盖在第二层上;第四层是由起伏的带状结构制成的天篷悬挑在由环形木凳定义的小占地面积上方。水平的丝带让人想起肯特展馆的分层流动,尽管边缘略显理想化。展馆由钢管框架上的胶合板表皮构成。选择与周围的几何结构完美和谐。

蛇形避暑别墅 © Ina Reinecke

蛇形避暑别墅 © Ina Reinecke

03

“Bertha Berlin” 办公楼

巴尔科夫·莱宾格

办公楼“Bertha Berlin”© Corinne Rose

位于柏林火车总站西南的“Lehrter Stadtquartier”的第四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一座建筑面积为 25,000 平方米的九层办公楼在 Bertha-Benz-Straße 落成。这三部分的建筑体量直接相关,总体规划在建筑体量、高度和材质方面给出了明确的指标。

办公楼“Bertha Berlin” © Stefan Müller

该部分的设计标准是在 Auer + Weber + Assoziierte 于 2006 年举办的城市发展项目竞赛之后制定的。该设计延续了现有的发展计划:Oswald Mathias Ungers 于 1994 年制定的城市总体规划,该规划将火车站置于城市中心。车站被隔离,相邻的西部地区按照传统的柏林街区结构被划分为七个街区。

办公楼“Bertha Berlin” © Stefan Müller

除了规定统一的建筑高度和外立面采用浅色石材外,设计指南还要求表面具有折叠效果,以响应整体立面效果。因此,该建筑具有“静态”外观,而面向中心的两个立面则具有动态效果。这样,三个水平带——基座、主体和顶层——就被清晰地表达出来了。

办公楼“Bertha Berlin”© Corinne Rose

为了弥补倾斜的地形,该建筑围绕中央庭院布置,比三个相邻的体量高出一层。它可以通过两个不同高度的主要入口进入——一个朝北,位于 Berta-Benz-Straße,另一个位于建筑北侧。另一个更高的入口位于南侧,位于 Alt-Moabit 街。两层高而宽敞的楼层为两个大厅、几个零售空间和一个带朝西的带顶露台的用餐区提供了空间。ULAP 公园。

办公楼“Bertha Berlin”© Corinne Rose

由于场地的坡度,一楼的区域停车场被移至地下,并增加了额外的停车位。7 层办公空间从地面升起,并以不同的长度悬挑在建筑周围。在这里,三个基础设施核心允许将每层灵活地划分为六个单元,从而实现从独立办公室到开放式区域的各种可能性。顶层的北侧和东侧弯曲,形成有顶露台,可欣赏城市、总理府和 ULAP 的景色。河景。

办公楼“Bertha Berlin” © Stefan Müller

办公楼“Bertha Berlin” © Stefan Müller

建筑的动感立面采用浅色天然石材“Sellenberger Muschelkalk”,与整体的纹理和色彩相得益彰。虽然贝壳石灰石是柏林建筑中的传统材料,但它在这里的非常规使用赋予了建筑独特、令人难忘的立面:狭窄的垂直鳍片,宽度仅为 8 厘米钢结构建筑图集,间距为 67.5 厘米,形成轻盈、优雅的幕墙,覆盖整个建筑。鳍片以每层楼高 3 个单位的深度交错排列,就像织物表皮一样,形成了逐渐的梯度。

钢结构建筑图集_钢结构建筑图集大全_钢结构图集符号大全

办公楼“Bertha Berlin”© Corinne Rose

04

哈佛艺术实验室

巴尔科夫·莱宾格

哈佛艺术实验室©Iwan Baan

哈佛艺术实验室©Iwan Baan

哈佛艺术实验室是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大学奥尔斯顿校区的一处跨学科艺术空间。该空间占地 9,000 平方英尺,可供学生、教职员工、来访艺术家和更广泛的社区使用。

哈佛艺术实验室©Iwan Baan

该建筑采用单层“风车”式设计,包括一系列工作室、车间和媒体空间,这些空间围绕一个公共“枢纽”空间排列。该枢纽可通过一系列四个大型滑动隔断打开和关闭,用于表演和展览,促进艺术实验室中心的互动。

哈佛艺术实验室©Iwan Baan

周围的空间提供录音室、声音编辑站以及排练、即兴表演和非正式表演的房间。艺术实验室鼓励并扩大参与者参与跨学科艺术实践,这是学院和更大的奥尔斯顿和剑桥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的协作催化剂。

哈佛艺术实验室©Iwan Baan

该建筑符合马萨诸塞州的高能效标准,预计可实现净零能耗。它由轻质钢柱和开放式腹板钢桁架构成,并配有混凝土楼板。框架结构采用机械固定,可轻松高效地进行组装和拆卸。允许建筑物在需要时移动并焕发新生。

哈佛艺术实验室©Iwan Baan

钢框架结构被透明隔热玻璃和轻质、高绝缘的聚碳酸酯面板包裹。这些面板从透明到半透明再到不透明,白天提供漫射的自然光和街景,晚上则变成发光的“灯箱”。这些材料强调了建筑的短暂性,同时为艺术提供了一个耐用且可修改的空间。屋顶覆盖着光伏板,为建筑提供所需的所有电力。

哈佛艺术实验室©Iwan Baan

参考,

1.

2.

3.

4.

5.

6.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