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市隶属于辽宁省鞍山市,地处辽东半岛腹地,北邻钢城鞍山、省会沈阳,南连港口城市营口、大连,东连煤铁城本溪、边境城市丹东,西与油田新城盘锦隔江相望。鞍山海城市始建于秦汉时期,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城,海城人文遗址、历史遗迹众多。
“海城三塔”位于海城市西木镇西北2.5公里的羊角峪西山坡上,塔北原有一座塔寺,名“金塔大禅宝林寺”,又名金塔寺。
此寺原本规模宏大,始建于辽代,重修于明代。根据金塔的整体形制、制作工艺以及塔基上造像的契丹服饰,确定该塔为辽代建筑。
作为三座辽金时期的古塔,它们屹立千年,历经数次修葺,但至今依然巍然屹立。
这三座塔,还有一个历史传说,很久以前,这里住着一位姓霍的富翁,他有几千亩良田,十几座大山,身家百万,但他为人霸道,相亲对象很讨厌他。
霍老爷有三个老婆,还有一个儿子,名叫霍光,霍光自小被宠坏,是个游手好闲、整天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
儿子长大后,霍先生想让他自己创业,找个工作,于是就去找一些高官,给了他们很多钱。
可是他的儿子,确实是个废物,什么都不会做,也没法给他安排什么职位。
但霍先生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儿子并不是个废物,只是运气不好而已,于是就到处给儿子算命、拜佛辽宁省海城市钢结构,希望儿子能够有好运。
有一天,远方来了一个风水师,霍财主便将他邀请到家里,请他给自己的儿子算命。
风水师正愁没地方住,见霍富公这么容易被骗,心里暗自高兴,连忙用甜言蜜语,让霍富公着迷得东倒西歪。
他们竟然把这位风水师当成了自己的救命稻草,他说什么都信,还请他吃喝玩乐。
一天,天气晴朗,风水先生领着霍先生来到梁家奎子河西侧的一个山坡上辽宁省海城市钢结构,发现这里山环山绕,岭连岭,山峦相拥,两条沟壑中间,有一处山脊,既平整又凸起。
山脊高而不险,背峰叠嶂,前有溪涧。站在山脊上,放眼望去,一望无际。山上松林密布,林海如波涛。山脚下绿草如毯,平原平坦。
山顶上微风徐徐,云雾缭绕,山脚下一条小溪流淌着清澈的水,风水师跟霍先生说了一些胡话。
霍先生当即决定将自己的祖坟迁至此,并霸占了这座山,迫使原本居住在这里的穷苦百姓背井离乡,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但霍财主却择了一个吉日,移墓、立碑、建庙,以为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就能等到子孙后代兴旺发达了。
然而霍家迁墓后不到两年,这块风水宝地就被本朝钦差大臣长期出国考察发现。
忽然有一天,钦差大臣在西木城留宿,凌晨三点钟鼓声大作,他走进院落,抬头望天,突然发现城北十里处有一道光亮闪过,这才发现这块风水宝地。
皇帝实地勘察后上报朝廷,决定在此修建一座塔,就这样,霍氏家族的主墓被下令迁移。
从此霍家陷入了贫困,父亲去世后,儿子霍光性子懒惰,暴饮暴食,家业日渐衰落,后来流落他乡,葬身荒野。
钦差大臣又招募劳工,大兴土木,几经周折,终于将金塔建成。
塔建成后,旁边修建了一座大寺,供僧人居住,遗址至今犹存。
三塔名称的由来
“海城三塔”分别称为金塔、银塔、铁塔。
该塔远看呈淡黄色,故称“金塔”;因其呈白色,故称“银塔”;因其形似铁,故称“铁塔”。
金塔
金塔位于海城市西木镇羊角村西坡,因其金顶而得名,塔面八角十三级,实心砖结构,密檐歇山式,高31.5米。
基座为两层须弥座,每边长41米,下层雕有乐舞人物,有的弹空竹、琵琶,有的吹笛箫,有的击鼓,还有男女翩翩起舞,动作优美自然,衣裳飘飘,栩栩如生。
金塔
上层各面中央,各雕一尊海狮半身像,性情凶猛,气势咆哮,四周角落处,各雕一尊泥塑金刚像,肌肉鼓胀,造型生动。
塔基与塔首层间雕有重瓣莲花一朵,塔身为仿木砖砌成的八角柱,柱顶有砖雕斗拱,两侧各有一堆辅斗拱。
塔身四面龛内雕有佛像一尊,左右侍立,宝帘四重,上覆飞天,佛像威严庄重。
塔上雕有数万尊精美的石像,每一尊石像姿态各异,却都栩栩如生,整座塔的雕刻或庄严雄伟,或生动流畅。
从山下望塔,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粘贴在天空的轮廓上,远看古塔,犹如一位巨人屹立在青山绿水之旁,近看古塔,犹如一根挺拔挺拔的柱子。
所有雕刻或庄严凝重,或生动流畅,造型优美,形象逼真,表现出很高的艺术表现水平。
塔前原有大禅宝林寺,又名金塔寺,为明万历三十九年重建,寺内为三层大型书画殿,均为硬山建筑。
文革期间寺院被毁,金塔也遭到严重损毁,舍利塔、宝珠、塔轮均已不复存在,塔顶、塔檐、浮雕亦残缺不全,唯有宝塔仍屹立于山腰。
银塔
银塔位于海城市东南25.5公里接文乡西塔子沟村北山上,始建于金代,1953年修葺。
银塔高约20米,造型优美挺拔,为六面九层密檐实心砖塔,塔基为须弥座,每边长2.8米,塔身周围有砖砌仿木栏杆,栏杆上雕有花纹,还有白鹭、猛虎、荷叶、水草等图案。
银质塔座与塔身间雕有倒莲瓣纹,塔身第一层为砖砌仿木方柱,柱顶有四道斗拱,每龛内塑一尊坐佛,左右两侧有侍从,上部有宝盖、飞天,塔顶有莲瓣宝瓶。
塔下原有银塔寺,坐北朝南,有两层大殿,为硬顶建筑,银塔寺有东西配房,山门两侧有钟鼓楼两座,为庑殿式建筑。
银塔之下,原有妙德寺,又名银塔寺。寺内有两层大殿,坐北朝南,均为硬山建筑,殿内供奉有佛像。山门左右有钟楼、鼓楼。
寺内珍藏有明嘉靖、万历年间和清雍正、道光年间的碑刻多方。
石碑亦被毁。
银塔
塔
铁塔位于海城市东南20公里的西木镇西北角,始建于金代。整座塔形制较小,高约10米,为六面七层密檐实心砖塔。塔基须弥座早已毁坏,座上雕有上翻莲瓣纹。
塔为砖砌仿木圆形六角柱,有柱头,中间有四个斗拱,塔身两侧各有一尊砖雕立佛,高约1.5米,塔顶有华盖。
塔第二层较低,两侧各雕两尊小砖雕坐佛,形态各异。上层砖砌,檐口略收窄。塔顶为覆钵状,上插铁刹杆。
铁塔亦为金代所建,塔后原有铁塔寺,早年已毁。1975年海城地震致铁塔严重倾斜,塔体外皮严重剥落。
2005年,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文物保护部门对其进行了修缮。
塔
从体积上看,金塔大于银塔,银塔大于铁塔;从文物保护级别上看,金塔、银塔均为国家七级,而铁塔为省级,但铁塔也有自己独特的看点。
铁塔上的佛像与其他辽金古典塔不同,左右两侧各有一尊立像,双脚立于莲花座上,头顶有宝盖。
造像体态丰满,雕刻精细,由此可以推断该铁塔为辽代塔的可能性较大。
参观完海城金银铁塔,感触颇深,它不仅是辽金时期海城经济发展的重要见证,更是当时海城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见证。
由此可以看出,自辽、金以来,海城先后成为辽、金国都城,并逐渐开始展现其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区位优势。
这一时期,不仅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建筑、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繁荣,出现了金塔、银塔、铁塔等建筑奇迹。
海城三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民族文化,熠熠生辉。海城三塔作为辽金时期的三座古塔,对于研究辽代建筑艺术、民俗风情等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