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2024钢结构建筑及工程机械冷弯型钢产业链高峰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也是庆祝中国钢结构协会成立4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本次论坛由中国钢结构协会冷弯型钢分会主办,杭州博业精密工具有限公司、天津友发钢管集团有限公司、昆山耐德精密工具有限公司协办。北方工业大学总裁、秘书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韩飞;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永军;中国冶金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钢结构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全国建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高级工程师吴耀华;中建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兼任设计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北京市装配式建筑专家、委员李志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渤海油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研究院高级专家、高级工程师刘涛; 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香港中心)副秘书长何浩翔;总工程师、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周先平;厦门黎明冶金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机械工程师杨勤成;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石宇;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胡逸飞;中国钢结构协会冷弯型钢分会副会长、新乡市天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司建西;中国钢结构协会冷弯型钢分会副会长、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主任、研究员冯光宏;中国钢结构协会冷弯型钢分会副会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苏明洲等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位行业领导; 中国钢结构协会冷弯型钢分会常务理事、山东济钢型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王国才等嘉宾齐聚一堂,共商行业发展大计,共同探讨我国钢结构建筑、工程机械用冷弯型钢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之路,促进行业间交流合作。
韩非主持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韩飞表示,为应对冷弯型钢行业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中国钢结构协会冷弯型钢分会举办2024钢结构建筑及工程机械用冷弯型钢全产业链高峰论坛,旨在汇聚行业精英,通过深入对话交流,为冷弯型钢企业及建筑、工程机械行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指导,帮助与会代表洞悉行业发展趋势、把握市场脉搏冷弯型钢在建筑钢结构中的发展,并致力于探讨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如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运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各方携手合作,有效提升应对挑战和风险的能力,确保冷弯型钢行业平稳增长、持续繁荣。
李永军在《钢铁行业运行新形势分析》报告中指出,经济驱动力减弱、产业链结构不平衡、国内外经济政策差异是造成钢铁效益下滑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平衡消费需求、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三大因素,打造更加适应市场的新指标,制定更加符合市场发展的战略规划,推动冷弯型钢行业进一步发展。
论坛由司建熙、冯光宏主持。
吴耀华发表题为《建筑金属炉系统现状及应用技术改进》的主题演讲,详细介绍了冷弯型钢构件的应用,指出强度和性能是建筑领域应高度重视的模块,应结合冷弯型钢抗震性强的优势,在适应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高效绿色钢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李志武的主题为《钢结构模块化建筑结构连接与系统集成技术》的演讲指出,模块化钢结构建筑可提高施工效率,在保证安全、质量、工期等客观因素的同时,高效完成研发、施工等任务,是适应我国当前快速发展节奏的一种钢材应用手段。
刘涛在主题报告《我国油气管道焊管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对我国油气管道焊管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描述,认为在韧性与塑性与强度之间的损失,应重视特殊工况条件下的管道安全问题,从全产业链角度对钢管产品进行优化管控;何浩翔发表题为《超高强度钢在土木工程与建筑中的创新应用》的主旨演讲,从物理性能、结构设计等角度论证了冷弯型钢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强调超高强度钢的轻质、低碳排放、可焊性、防腐、耐火等优势值得加强,并提出了采用低质量焊接材料和自适应设计方法的更经济高效的施工策略。
下午的论坛由王国才、何浩翔主持。
会议期间,杨勤成发表了题为《冷弯成型设备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的主旨演讲,分享了冷弯成型设备研发制造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设备在绿色模块化建筑中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推动信息化、自动化建设。他还提出了活动化的概念,这是用现代工业技术颠覆传统建筑业的一种方法,可以实现大空间、非承重、灵活布置的结构,将为冷弯成型行业的未来带来巨大的利好。周先平在《冷弯型钢在工程机械行业应用现状及前景》的主旨演讲中分享了结构钢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以及相关冷弯成型工艺的现状和需求,他提到冷弯成型技术在生产中起着关键作用,呼吁行业与钢厂密切协作,改进冷弯成型和焊接工艺,适应更高强度等级的使用,提高产品性能和可靠性。
石宇在题为《多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研究与应用》的报告中指出,多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具有承载力高、节能环保等优势,在我国低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为适应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丰富的国情,这一结构体系正向多层、高层建筑发展;胡逸飞发表了题为《690MPa高强钢冷弯钢管焊接结构的结构性能与设计方法》的论文,她在其报告中强调了高强钢的优势,包括其优异的结构性能和在建筑中的应用潜力,并通过详细案例讲解了如何通过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优化焊接工艺,消除残余应力,提高结构性能。
圆桌会议由韩飞主持,周先平、刘涛、何浩翔、王国才、姜春民等嘉宾就当前钢铁行业政策、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建筑及工程机械用冷弯型钢行业的影响、以及高新技术对冷弯型钢行业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会议回顾了当前钢铁行业市场环境,评估了高新技术对冷弯型钢行业的影响,并探讨了如何推动冷弯型钢全产业链紧密合作,提高产品竞争力。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当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钢材的强度、韧性、耐高低温、疲劳寿命等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钢材需求潜力不断释放。面对激烈的竞争,冷弯型钢企业在发展中应注重工艺质量、技术标准和销售渠道,避免研发垄断和生产垄断,钢企应创新技术、产业升级、智能制造。 我们将不断通过各种手段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此基础上坚持低碳原则,为冷弯型钢行业开创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
冷弯型钢分会作为推动钢结构建筑用冷弯型钢及工程机械用冷弯型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将继续与时俱进、寻求突破冷弯型钢在建筑钢结构中的发展,积极发挥钢结构建筑用冷弯型钢及工程机械用冷弯型钢在冷弯型钢领域的作用和价值,为全产业链蓬勃发展积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