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设计分会是由多位院士、勘察设计大师和全国一百多家最具影响的大型建筑设计院、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共同发起成立的全国性专业协会。
为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服务会员,钢结构设计分会将业界知名的微信公众号“土木吧”纳入分会管理,利用全国顶级专家资源,成立“名家讲堂”,邀请勘察设计大师、设计分会专家团、设计规范编审专家、全国注册考试出题组专家倾情加盟,力争打造建筑结构行业规范讲解、工程疑难问题答疑、设计技术交流、注册考试答疑权威答案的深度交流平台。
以下是部分专家对问题的回答摘要
▼
问题:8度区域,下部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屋面拆除顶部柱后为钢梁,两端与柱铰接,屋面为轻钢屋盖,属于框架结构。现在有以下疑问:1、根据钢结构规范,屋面钢梁的局部稳定性是否需要按照门式钢框架梁(考虑轴力)进一步校核?这个梁要按照两个规范综合考虑。2、屋面按一般门式钢加设水平支撑,那么是否需要按一般门式钢在整体结构纵向加设柱支撑,因为纵向已经形成框架,是否需要加设柱支撑(如果满足位移角)? 3、如果山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斜梁组成一级框架,是否需要再设置一道钢梁,即与钢筋混凝土斜梁平行的钢梁,并将此钢梁置于柱牛腿上,使整个屋面连为一体。如果不设置,则必须将边跨檩条与钢筋混凝土斜梁连接。两种方法都可以吗?哪种方法更好?
王先生:1、不要按照门梁来考虑,因为不是门梁。2、纵向是混凝土框架,不用设纵撑。3、八度应做单层屋面梁,整体性好,传力明确。
问题:朱先生,我有两个问题,第一,西南地区低烈度区的剪力墙结构基本都是大跨度剪力墙布置,很多墙肢都是L型,一般L型短肢连接的梁跨度在5米左右,短肢厚度200mm,一般长度在600mm~1000mm左右,L型另一肢为一般剪力墙,短肢配筋是否需要按照短肢剪力墙配筋率来实施?第二,西南地区由于地形原因,很多高层建筑基础没有埋深,基础通常为大直径嵌岩桩,也就是没有全埋地下室,这样的实际工程在西南地区很常见,实际设计时要注意什么?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在地面设置钢筋混凝土底板,加强基础的完整性。 同时要求将地面以下的土体压实,并验证大地震的倾覆!这种做法合理吗?
朱先生:1、对于T形或L形剪力墙大型钢结构雨棚图集,当其中一个肢为短肢剪力墙时,该短肢剪力墙应满足标准短肢剪力墙的要求(这是我院统一技术措施的要求,可以参照执行)。2、稳定性要求的埋深,实质上是抗倾覆稳定性控制的基本要求,如果确实能满足大震稳定性要求(抗倾覆稳定性、抗滑移稳定性等),埋深可以免除。
问题:朱先生,我有个问题,现在有一个项目,建筑师想在框架柱半层高处加建一个混凝土雨棚,要求悬挑长度为3米...雨棚梁的尺寸没有限制,但是图集上对纯悬挑梁的尺寸限制是2米,请问这个方案可行吗?能做吗?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朱先生:半层高处框架柱外悬挑3米的混凝土雨棚,体积有点大,但只要框架柱够大,是可以的。有条件的话,室内可以适当设置平衡梁、板。另外计算时要注意层高中间位置框架柱的附加弯矩和轴力。
问:朱先生您好!八都区两三层钢架结构房屋,独立基础,柱子较短,可以采用明柱脚吗?还是有其他柱脚方式推荐?
朱先生:钢框架柱脚可以有多种形式,是否采用外露柱脚取决于建筑对外露柱脚是否有限制,结构要考虑耐久性要求,柱脚也很难做到完全刚性,对上部结构刚度(构件截面)等有一定影响,考虑以上因素后可以采用。如果基础上有短柱,建议优先采用外露柱脚。
问:朱师傅,桩基础设计确定桩数时,地基工况应该是标准组合下的D+L工况,还是标准组合下的Nmax工况?
朱先生:首先采用D+L的标准组合确定桩数,然后利用各种工况的组合值进行校核(包括地震作用组合等)。
问题:朱先生您好,6层办公楼,框剪结构,顶部屋盖内收一跨,做近10米大悬挑。有两种方案,一是桁架直接悬挑,二是加斜支撑。怎么做比较好?毕竟悬挑结构冗余度低。希望朱先生能给点指导。
朱先生:两种方案都可以,看建筑的要求。如果建筑没有这样的要求,内部柱网也不大,外围斜柱方案也是不错的;如果内部柱网很大,建筑又不想要斜柱,为了避免斜柱对刚度的影响,桁架或网架方案也是不错的,要注意竖向地震,特别是在高烈度区域。
问题:朱先生,想请教您一个问题:主楼地勘已钻完,主楼旁边有地下室,地下室距离主楼110米,地下室没有地勘,可以参考一下主楼地勘吗?场地中复杂,沉降等级2级,自重沉降,地基处理采用素土挤密桩大型钢结构雨棚图集,但桩长难确定。请您给点意见,谢谢!
朱先生:距离有点远,最好有勘探孔,否则设计和施工返工风险较大。如果当地经验表明地基土质均匀,确实像主楼一样分布均匀,可以不用勘探,但要加强钻孔。
问题:朱老师您好,对于无梁楼板的地下室顶板,柱帽是倒装的,按照抗震设计规范第6.6.4.3条规定,计算柱板底部连续钢筋面积,这个图中中间一排钢筋(6C25)不会起到挂板的作用吧?
朱先生:作用不大,但是在柱截面内设置这根连接钢筋,也能起到挂钢筋的补充作用,有利于提高楼板的抗倒塌能力。
问:朱老师,当钢混梁与钢筋混凝土柱连接时,柱内设置结构钢,柱内钢筋不纳入计算。《组合结构设计规范》没有规定这种连接节点核心区面积如何计算。请问在计算节点核心区面积时,是否可以将柱按钢柱输入模型,并满足规范中钢混梁、钢混柱的计算公式?
朱先生:结构钢设置在钢筋混凝土柱内,柱本身不属于钢混柱,所以不会有相应的计算方法。实际工程中,可以按照钢筋混凝土柱进行节点验算,在进行抗剪验算时,需要考虑钢筋的作用(手工计算)。
问题:朱先生您好,请问您:关于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贵公司2018年编著的《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第121页规定:采用悬臂梁段的节点抗震性能较好,而现场拼接点在柱边的梁柱连接抗震性能稍差。一方面是因为悬臂拼接点处弯矩较小,另一方面是工厂焊接质量优于现场焊接质量。《高钢规范》JGJ99-2015第8.1.2条规定:梁端焊接影响抗震性能。日本阪神地震表明,悬臂梁段连接的梁端损伤率是梁腹螺栓连接的3倍。悬臂梁段连接方式不宜作为主要连接形式推广。 你对于是否有悬臂梁截面是如何理解的?
朱总:高钢圭提到的日本工程情况有其道理,一方面说明工厂焊接质量确实有保证,另一方面也说明梁腹板全截面焊接对梁弯曲承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相关问题也可以通过改进腹板与柱的焊接来解决,如控制腹板与钢柱的焊缝长度、焊缝高度等。结合我国钢结构施工的实际情况和工程经验,我们认为采用悬臂梁截面连接仍是现阶段最可靠的连接方式。
问题:
朱先生:地基处理后,地基抗震承载力也适合用此公式计算,公式中的fa采用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对CFG桩为fspk),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仍可查天然地基持力层(即靠近地基的土层)表确定。
问题:朱老师您好,我有个问题想问您:在剪力墙结构中,一根梁的一端连接在剪力墙平面内,另一端连接在剪力墙平面的外侧。按照图集16G101-1的惯例,如果梁的跨高比小于5,这根梁应该命名为KL还是LLk?如果跨高比大于5,这根梁应该命名为KL还是LLk?个人认为这根梁的受力模式类似一端为KL,另一端为L,不管跨高比是否大于5,都可以命名为LLk。
朱总:对于一端平面与剪力墙连接,另一端厚度方向与剪力墙连接的梁,当梁跨高比不小于5时,更多表现出KL特性,应满足KL的施工要求;当梁跨高比小于5时,更多表现出LL特性,应满足LL的施工要求。但无论命名为KL还是LL,箍筋配筋面积(梁满筋还是梁端筋)的设置和腰筋设置(按KL腰筋还是LL腰筋)都存在问题。图集命名为LLk,只是为了说明梁的配筋和构造与KL和LL都不同,也是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