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7 年综合排名跃升至第 4 位,GDP 突破 1000 亿,如何实现崛起与蜕变?

   日期:2024-07-1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57    
核心提示:常州经开区,这片动能澎湃、万象更新的热土,自2015年6月成立以来,大手笔构筑园区框架、塑造特色化平台、完善软硬件配套,加快迈向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新动能,挺进价值链中高端,高质量的生产要素在这里汇聚、碰撞和交融,常州经开区的区域影响力和外在辐射力持续增强。

这是一组数字,说明我们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奋力拼搏、取得成绩。

短短7年时间,全省综合排名由第60位跃升至第4位,经济发展指标位居全省第一;2021年GDP突破1000亿元,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以全市4%的区域面积,创造了全市11.4%的GDP……

这是一份以“领航者”姿态呈现的发展路线图,紧扣“苏州智能制造新高地开放融合先行区”的定位——

持续推进产业、企业、产品层面转型,工业园区更新等重点任务全面启动,“四特三新”产业加速集聚跨越,充分发挥制造业基础设施优势、区位优势和高效体制机制优势,建设高质量工业制造强区和开放融合的东部新城……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见证着一片土地的崛起与蜕变、奋斗与辉煌。

常州经开区,这片活力澎湃、生机盎然的土地,自2015年6月挂牌成立以来,着力构建园区框架、塑造特色平台、完善软硬件配套,加快向国家级经开区迈进,一座生机盎然、气势磅礴的东方新城正在冉冉升起。

常州经开区日新月异(陆琪 摄)

行驶在东方大道上,树影摇曳,塔吊矗立在外。总投资30亿元的恒奈科技创新产业园,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池、电控系统等,一期主体结构已封顶,32家企业签约入驻;占地269亩的轨道交通产业园正进行四期项目规划研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在横山桥镇芙蓉片区,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项目正加速集聚……

年轻的东部新城正绽放青春。聚焦新动能、挺进价值链中高端,优质生产要素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常州经开区的区域影响力和对外辐射力不断增强。

钢结构防腐厂家_钢结构防腐工程_江苏钢结构防腐

发展高地崛起,成为城市发展的引擎

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常州东部桥头堡江苏钢结构防腐,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强大雄厚的制造业基础。

七年来,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围绕先进交通装备、功能新材料、绿色家居、智能电机四大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工业智能制造“8843”计划,推动特色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打造全国知名、长三角一流、全省领先的特色产业基地。

不断奋进的土地上,留下一道道成长的足迹。

西昌协同发展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七纵七横”路网主骨架初步形成, “纵贯南北、横通东西、融通西昌、联通内外”的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南沿江城际铁路建设、沪武高速公路扩建等一系列省市重大项目实施,跨区域交通运输水平提升。

横林科技创新中心

城促产、产促城、产城融合。东方新城建设全面启动,科技金融中心、企业总部大厦等功能性项目高标准推进,中心城区35个重点项目开工率达85%。

特色产业集群效应显现。2021年,常州经开区四大特色产业实现产值154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7%。成功拿下智能微电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新型纤维及复合材料“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常州轨道交通牵引动力及关键部件“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等多张“国家级”产业名片。汽车电子、光电材料、生命健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

日英电子工人操作

空间承载力是开发区的吸引力。自去年6月起,常州经开区启动产业园区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整改提升低效产业园区,陆续打造集约化、高水平发展载体,推动传统产业走集约化发展、创新化道路。预计到2025年,“四特”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三新”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七年来,常州经开区累计引进工业项目273个、总投资1997.7亿元,建成投产重点项目280个,在“稳”与“进”的无缝切换中,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发展势头不断增强。

沃土成长,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9月20日,中车戚曙光机车有限公司研制的氢燃料机车亮相2022柏林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奥运会”上,“京开智造”大放异彩,引来众多关注。

钢结构防腐工程_钢结构防腐厂家_江苏钢结构防腐

在轨道交通产业园内,西安科技大学基里曼自动化技术团队忙碌不已。“我们从事地下轨道车辆制动自动预警及辅助系统的研发,去年就被常州经开区的相关配套产业吸引而落户于此,相信能取得长足发展。”负责人沈庆虎说。

作为全市创业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常州经开区不断着力构建良好的企业生态结构,一批大型骨干企业、一大批“中型”企业、一大批小微企业串联起多条分工明确、功能齐全的现代产业链条,奏响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

轨道交通产业园

以轨道交通为例,常州经开区轨道交通产业园于2018年建成投产,吸引87家企业入驻。2021年,园区实现产业集群总产值386亿元,业务涵盖内燃机车制造、高铁牵引传动、制动转向等,产品种类超过2500个。常州经开区由此实现全产业链支撑,加速打造长三角千亿级交通产业“火车头”。

还有一批“小巨人”企业正在加速崛起,力争在细分领域创造更多“第一”和“唯一”。如龙鑫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微纳米材料研磨装备研发,通过自主研发推动产品升级,公司订单量和销售额大幅增长。兰陵集团建成了江苏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钢结构重防腐防火涂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三大技术研发平台,并成为中石油、中石化战略合作伙伴。目前,常州经开区拥有各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9家、市级9家。

今年上半年,在新一轮工业企业综合效益考核中,常州经开区企业亩均税收增长23%,一批优秀企业完成一次又一次自我进化,推动由“传统制造”向“创新智造”转变。

在中天钢铁集团最大的精品钢生产基地三炼钢厂,投资近2亿元的全国首批5G试点示范数字化工厂于去年8月上线,平均每炉钢冶炼时间缩短30秒,能耗进一步降低。在江苏日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精密注塑车间,各类资源要素高效协同,实现产品个性化设计、定制化生产、快速交付,以及智能化的客户服务和全生命周期管理。

“目前,云上和平台上线企业已超过3000家。”常州经开区经发局局长乔强介绍,常州经开区正全力打造区域性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聚集企业2000家以上,三年内实施不少于200个重点技改项目,新建50个智能车间、5个智能工厂,新增3个智能制造示范区,培育100家星级上云企业。

潜力无限的梦幻之地

在波涛汹涌、芦苇茂密的宋建湖畔,有一条狭窄的千家塘弄,这里诞生了两家上市公司。

20世纪90年代,毕业于苏州大学化学系的钱小春当起了“星期天工程师”,在帮助别人创办了6家工厂后,他以创新这一制胜“法宝”,让村里一家关门三年的化工企业“起死回生”。此后,借助全球电子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进程,在源头创新上站稳了脚跟,有了与世界巨头“搏斗”的底气。

2015年3月,强力股份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加速探索电子新材料领域“无人区”,完成产业链向上游原材料的延伸。

钢结构防腐工程_江苏钢结构防腐_钢结构防腐厂家

距离强力仅数百米,同处千家塘路上的瑞利汽车于2017年6月在深圳创业板成功上市,标志着其开启二次创业之路,一举进军高门槛的医疗领域。

引领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在思想上引领,敢于思考、敢于冒险、敢于为先。经开区一大批企业家“思进思源”,把发展力度聚焦在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上,以技术创新带动产品创新,展现了新时代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通过全链条赋能、多平台搭建江苏钢结构防腐,常州经开区完善技能提升和激励考核机制,多元化支持产业工人成长。仅去年一年,就举办产业工人培训200余场,受益职工9000余人。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培育11家企业签订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举办“经济发展先锋”、焊工、砌筑工等职工技能竞赛。中天钢铁集团“151工作法”、天齐控股分红股权激励、博瑞电力创建“金点子创新工作室”、新华昌集团制定《技术创新体系及实施细则实施方案》等“一企一特色”生产改革先行先试如潮水般涌现。 相继开设“工匠精神工作坊理论课堂”“工匠精神理论角”,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理论宣传阵地,把党的创新理论推到企业职工的“指尖”、传到一线班组的“耳朵里”。

股改是企业合规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聚集发展资源的重要渠道,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在常州经开区,一批“先行者”通过股改让行业再上新台阶。如江苏长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在创业板上市,累计募资近20亿元,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型玻纤企业一跃成为行业民营企业的“头把交椅”,销售收入和净利润较上市前增长10倍以上。

“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每一家外商”、“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代表着经开区形象”……多年来,常州经开区始终致力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优质服务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系统。

不辜负青春,继续努力,让这个地方比以往更加充满活力。

常州经开区正稳中求进、积蓄力量,酝酿新一轮转型升级。(刘毅)

【喜迎二十大 开创新时代】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