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8年,26岁的陈金石身处时代大潮中,内心澎湃,蓬勃发展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时刻激励着这个想要干一番事业的年轻人。
陈金石以28个人、5000元人民币起步,30多年后,他从一个青涩少年成长为一个成熟男人,创建了如今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利税超过200亿元、员工人数达8万的大型综合性集团企业。
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陈金石更喜欢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时代,“中南能走到今天,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和政策扶持。”回顾陈金石的创业史,近20年中国经济发展充满坎坷与起伏,经济改革、国家转型、中国崛起、命运的磨砺,让这个雄心勃勃的男人,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创造了无比辉煌的奋斗篇章。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秦龙|北京报道
20世纪80、90年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发表,国家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的步伐。当时,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富者带动穷者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等观点,使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深入人心。
1988年,26岁的陈金石身处时代大潮中,内心澎湃不已。蓬勃发展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始终激励着这个想要做点什么的年轻人。那年2月,陈金石做出了一个决定……谁也不会想到,只有28名员工、5000元启动资金的中南集团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钢结构金奖 专家,如今会位居中国企业500强榜单第94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第19位。先后荣获鲁班奖25项、鲁班奖特等奖1项、詹天佑奖15项以及钢结构金奖、中国建筑装饰奖等50余项国家级奖项,荣获长城杯、白玉兰杯、泰山杯等100余项省级优质工程奖。
时代呼唤潮流引领者
1988年1月,陈锦石风雨兼程挨家挨户招人。队伍原本约定70多人,出发时,只有28个人。1988年2月23日,正月初七,陈锦石带领一支28人的队伍,只带着5000元的家当,从老家海门昌乐出发,坐上开往山东东营的大巴,踏上了艰苦卓绝的创业之路。
“1987年,中央明确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是时代的变化,也是机遇。”陈锦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改变要从自己做起。我开始疯狂做起,坐飞机也随身带着一本书。”自创办自己的公司以来,他每个月都会有两天时间邀请专家、教授到自己的公司授课。
通过不断的充电、探索,承包团队的事业逐渐走上了正轨。
1988年2月,中南公司承接了东营胜利油田核心楼工程,这是中南公司承接的第一个工程,属于劳务分包和抹灰工程,由于该工程保质保量完成,也开创了中南公司建筑业的先河。
1992年7月,中南承建了潍坊富华大酒店,这是公司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合资项目,这一项目也是中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公司步入了独立市场化、规模化经营的发展阶段。
1992年以后,中南集团逐步打开市场,队伍壮大,企业首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陈锦石开始在管理上寻求突破,1993年,中南在威海市职工代表大会上首次制定了132项规章制度,陈锦石开始在制度建设、规范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和试验,为以后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中南的团队不断壮大,业务不断增加,项目款的回款出现了问题,有的施工单位和合作方拖欠款项、拒付,给中南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经过一番思想斗争,陈锦石决定进入建筑业上游的房地产行业。但这一决定却遭到了公司部分管理层的反对,他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陈锦石不畏艰难,果断进入房地产行业。
陈金石说:“当时公司很多人都不同意,觉得风险很大。经过我不断的劝说,他们最终同意投资1000万元进军房地产市场。”事实证明,陈金石抓住机遇、逆势而行的做法是对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多重大项目都获得了成功。
1998年对于陈金石和中南集团来说都是极其重要和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1998年中南逐渐壮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陈金石并不满足于现状,他带领几位高层来到北京,统一思想,在长城上宣誓结盟,这成为中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随后,中南成功开拓了北京建筑市场。
十年后的2008年,市场出现断崖式下跌,对中南主营业务造成巨大冲击,并引发公司第四次发展瓶颈,若不转型升级,很可能就会跌入深渊。为改变现状,陈锦石牵头召开中南集团高管发展战略与改革研讨会,并将2008年定为中南“管理改革年”,由此拉开中南三年改革整顿的序幕。2009年,中南集团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功进军资本市场的中南集团实力如日中天,从此走上了更为广阔的发展之路。
中南坚持诚信、责任前行
2009年7月15日,中南集团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功进军资本市场的中南集团实力如虎添翼,从此走上了更为广阔的发展之路。
是时势造就英雄,还是英雄造就时势,显然,陈金石更倾向于前者。
创业多年,陈金石曾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南能有今天的成就,首先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是市场带动了企业的发展;其次,地方各级政府的关心与关怀;第三,全体员工的努力也功不可没。中南集团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拼搏的结果。”谦逊的他不愿将自己的成就过多归功于自己的远见和经营理念。
陈金石1962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县长乐镇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从小干过泥水匠、炼钢工、木工、技术员、生产经理、项目经理等几乎所有建筑工种,艰苦的职业和工作成长经历磨练了他坚强不屈的性格。
来自江苏南通的陈金石对南通商人张謇更是敬重有加。张謇是南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南通人认为张謇是近代南通的奠基人,是世界公认的我国第一位企业家,集文人、学者、状元、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慈善家等多位人物于一身,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辉煌成就,成为南通人最受尊敬的贤人。
作为海门伟人张謇先生的同乡,陈金石多年来一直践行、弘扬张謇精神,无论是职业生涯起步之初,还是现在集团业绩突破2000亿元,陈金石一直视张謇为标杆、为榜样。
“要办好一个企业,就必须这样做,你不善待它,它也不会善待你。”陈锦石曾对记者说,其实办好一个企业并不容易,中南集团从创立到今天,陈锦石深知办好一个企业并不容易,必须有社会责任感,努力工作,打造更大的平台,给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
为了让中南的建筑产品更加安全、健康,陈金石带领中南技术骨干于2007年正式投入NPC装配式建筑研究,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理念并结合我国国情,研发出浆锚连接体系并于2009年顺利通过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组的论证验收。在此基础上,2012年进一步研发出浆锚与钢套筒混合连接体系,同年建成100米高的验证楼并顺利通过验收。多年来,中南集团累计投入研发和建设资金5亿余元,不断发展创新,中南建设参与了9项国家及地方装配式建筑标准制定,获得专利64项,其中发明专利近30项。 包括结构连接件、装饰件、功能件等全套预制混凝土构件,形成了集设计、生产、施工为一体的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能力。我们将智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植入到产品研发与创新之中,不遗余力地响应国家对健康环保的号召。
2019年3月,陈锦石在北京两会期间提出了“多措并举加快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两项建议,在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江苏省代表团也将陈锦石的建议带到会上讨论。这些宝贵建议正是陈锦石长期在企业管理中体会到的。陈锦石表示,将继续坚定拥护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宣传两会精神,发展好、管理好企业,为党、国家、人民的美好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30年转型:人才是关键
“但愿我有万顷大厦,让天下贫苦之人安居乐业。”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梦想,陈金石也深知人才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中中国钢结构金奖 专家,陈锦石说,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人才来源不能局限于一隅,要放眼世界、海纳百川,把中南打造成优秀人才的聚集地。陈锦石舍得在人才上投入,自2007年起,中南集团每年引进数百名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不仅为他们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还拨出大量资金送他们出国学习、培训。
随着中南改革的推进和战略布局的调整,中南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人才战略,2016年初,中南集团引进多位高管,助力中南产业升级。
“灵活用人”是陈锦石的信条。在海门中南总部办公楼里,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才云集。陈锦石说:“其中只有20%是海门人,40%是南通人,40%来自全国各地。”随着中南集团战略规划的推进,以及2016年总部迁至上海,中南吸引社会优秀人才的能力更加强大,人才结构也不断升级转型。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陈金石坚定地表示,“中南将响应国家政策,参与和推动中国城镇化进程,凭借‘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的企业文化体系和全产业链优势,向更高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