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供者:WallaceLiu
博物馆入口直接通向中庭大厅 © Etienne Clement
重庆工业博物馆由 WallaceLiu Architects 设计重庆钢结构设计,在现有钢铁厂的遗址上重建。这座占地 7,500 平方米的博物馆是旧工业园区重建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展示该地区丰富的钢铁文化以及相应的社会和工业历史。
▼博物馆部分外观©Etienne Clement
新建筑采用轻钢框架结构,满足了在老厂房既有混凝土结构柱之间插入新体块的可能性。受到层层旧结构梁柱穿插的地方的启发,建筑师决定打破原有厂房狭长空间的印象,利用悬浮的金属盒子穿插在旧柱之间,在底层创造出开放、复杂、沉浸的空间体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参观者不仅能置身于历史路线的展览环境中,还能亲身体验老厂房空间的震撼,近距离接触老建筑元素。这些悬浮的金属盒子通过不同高度的桥梁连接起来,参观者穿梭在不同的盒子之间时,可以观察到承载桁架车的梁上现存的老梁、老梁和老轨道。
▼空间轴测图©WallaceLiu
▼博物馆内部,悬挂的金属箱体通过不同高度的桥梁连接起来©Etienne Clement
▼博物馆部分图片©Etienne Clement
这些插入的新体块在原有设备坑基础上围合成一个半开放的大厅,参观者穿过廊桥时可以暂时退出展厅,俯瞰大厅和周边的历史建筑,与现实历史环境建立起视觉和情感上的联系。支撑中庭大厅的基坑为原厂房冷却设备的基坑,基坑内阵列的混凝土短柱是过去支撑大型工业设备的设备基础。改造后的大厅空间主要用于博物馆的临时展览活动,鼓励灵活开放的公众参与,并与周边景观紧密相连,营造出顺畅开放的公共流线。
封闭的博物馆空间是一个完整的保温体系,中厅的存在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灰空间,几乎不需要任何暖通空调设备。建筑师认为,在重庆这样冬冷夏热的地区,遮阳通风的灰空间的存在在公共建筑的设计中非常重要。这个中厅底层基坑两侧是一系列对自然光要求不高的空间,如衣帽间、卫生间、纪念品商店、放映室、博物馆大厅等。
▼保留的原有结构与新建的下沉式大厅轴测图©WallaceLiu
▼博物馆入口直通中庭大厅 ©Etienne Clement
▼中庭大厅主要用于博物馆临时展览。©Etienne Clement
▼中庭大厅基坑内排列的混凝土短柱,是用于支撑大型工业设备的设备基础©Etienne Clement
通向博物馆的公共广场一侧,是博物馆的咖啡厅和餐厅,以及底层的纪念品商店入口。这块公共立面是一块悬挂式的金属穿孔板折叠帘,帘的支撑结构是一组基于旧建筑结构模数设计的轻钢框架,旧建筑的混凝土防风柱被保留下来重庆钢结构设计,穿插在新的轻钢结构之间,新旧交织丰富了入口空间序列的层次。这层悬挂式铝幕墙距地面约3米,表面是设计师特别设计的颜色,巧妙的结构关系让这层帘显得十分轻薄,内部空间若隐若现,也与钢厂原有混凝土柱的厚重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一天中不同时刻随着不同的灯光,穿孔帘会形成不同的光影,进一步强化了新旧元素的交织。
窗帘将封闭的餐饮空间包裹起来,创造出从室内到室外过渡的灰空间。这些过渡空间为建筑师创造开放、流动的博物馆入口边界创造了条件,平衡了公共建筑所需的大尺度立面与人性尺度的关系。
▼博物馆的公共立面是悬挂的金属穿孔板折叠帘©Etienne Clement
▼悬空的铝幕墙离地 ©Etienne Clement
▼幕墙支撑结构为一组基于老建筑结构模数设计的轻钢框架©Etienne Clement
▼窗帘创造了从室内到室外过渡的灰色空间©Etienne Clement
▼金属穿孔板立面细节©Etienne Clement
▼窗帘的轻盈与钢厂原有混凝土柱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Etienne Clement
▼旧建筑的混凝土防风柱被保留并穿插在新的轻钢结构之间©Etienne Clement
封闭、半开放与开放空间序列的建立,让建筑与场所有效互动,打破了传统博物馆建筑封闭、体量大、重量重的普遍做法,让公共建筑真正能够承载更多的公共活动。
▼ 实物模型 ©WallaceLiu
▼底层平面图©WallaceLiu
▼一楼上部空间平面图©WallaceLiu
▼ 二层平面图 ©WallaceLiu
▼三层平面图©WallaceLiu
▼西立面局部©WallaceLiu
▼东北立面©WallaceLiu
▼剖面图(穿过大厅)©WallaceLiu
项目名称:重庆工业博物馆
设计:WallaceLiu
设计年份和竣工年份:2016-2019
主创设计师及团队:李婕、Jamie Wallace
项目地点:中国重庆
总建筑面积(平方米):7,5000平方米
照片来源:Etienne Clement
合作伙伴:CMCU工程有限公司
客户:裕富集团
项目使用品牌/产品: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