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必须按照公司有关管理规定及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
1 施工技术简报
钢结构工程开工前,项目技术部负责人将组织钢结构工程师对分部、分项工程、检验批次的施工人员及有关质检人员进行交底。讲解和明确工程情况及主要施工程序和方法、施工进度、工序衔接、交叉配合要求、材料、设备、加工件数量及供应要求、执行标准、规范、工序及质量验收规范、保证质量安全的措施、可预见的施工问题及解决办法、施工记录要求等。另外,技术交底后如情况和要求有重大变化,应进行二次技术交底。
以管廊为例,列出简报主要内容,供参考(表格及格式按要求执行)
披露主要内容:
一、主要实施细则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 82
2.质量控制要点及技术要求
1、施工过程达到公司规定的质量控制点时,需提前报告专业工程师,并填写班组自检记录;
2、作为长度测量依据的钢尺应按法定单位计量,并附有偏差卡,使用时应根据偏差卡上的记录值校准误差数;
3、标料前班组技术员应根据图纸提出尺寸、型号规格,经专业技术员核对无误后方可下料。铆工、焊工标料时应注意按材料清单、样品下料,尽量节省材料;同时应根据材料厚度、切割方式增加适当的切割余量。切割余量见表1;标料允许偏差见表2;
4、各种材料切割完毕后,应将型号规格转印到半成品表面,并按一定的顺序分类摆放,摆放时应在钢材底部垫木板钢结构地脚螺栓施工技术交底,防止钢材沾污,确保文明施工。
5、切割钢材前,应清除切割区表面的铁锈、污物。气割后,应清除熔渣、飞溅物。
6、切割前应先布置节点板、加固板,避免材料浪费。切割后的板材应标注材质、型号规格。
7、本节所用垫圈的尺寸为:斜垫圈-150×55×16/6,平垫圈-140×65×δ(按下列原则确定)
8.垫片以8组为一个基准,垫片设置技术要求为:
A、垫铁应尽量靠近地脚螺栓,并置于柱底板加强筋的下方;
B、每组垫片数量一般不超过4片,尽量少用薄垫片,放平垫片时,将最厚的垫片放在最下面,机架调整好后,将垫片焊接在一起。
C、各组垫圈应摆放整齐、稳定、接触良好;垫圈表面的油污应清除干净;
D.调整后垫片应露出柱底板外缘10~20mm,插入长度应超过地脚螺栓;
E.两斜垫的斜面应相对使用,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总长度的3/4,偏斜角不应大于3度;
F、铺设找平垫层时,先测量基础顶面的标高,根据偏差确定找平垫层的厚度。
9、柱底板钻孔前,必须重新测量基础锚栓之间的尺寸并记录,以测量的数据为准完成钻孔,防止因基础偏差而导致柱底板无法正常安装。
10、本图中,后标有(B)的梁为螺栓连接,标有F的为型钢连接,没有任何标记的为焊接铰。有组合节点时,柱顶节点处的柱顶板厚度与柱中节点梁上翼缘对应位置的柱加劲板厚度等于最大加劲板厚度。若组合节点梁截面高度差大于50时,每根梁设置一根加劲板,厚度按梁选择。安装组合节点时,按《钢结构节点施工说明》操作;
11、当梁采用螺栓刚性连接,且螺栓错开时,按螺栓个数,从延伸段向梁安装间隔向两侧按图示排列。
各类节点板首次切割钻孔时,均应请专业技术人员确认后方可批量钻孔。
12、连接钢板的下料尺寸、安装尺寸应符合要求,误差±2mm。
13、当主、次梁采用螺栓连接,且支撑梁截面宽度≤200时,节点板外缘至梁中心线距离为100。
14、螺栓长度(L)的选择原则是:
15、梁柱拼接前应进行放样,经专业工程师审核后方可下料。放样原则为:
A.框架柱同一水平面上的拼接接头数量不得超过总柱数的50%。拼接接头应至少错开500mm。接头应位于本层楼面以上1.5m与上层楼面以下1.5m范围内。如不能满足1500mm,可调整到1000mm以上。每柱每层接头不应超过一个,同一梁上的接头不应超过一个。梁的拼接接头应位于梁的1/3至1/4范围内。当梁为铰接时,接头应尽可能靠近两端;当为刚接时,应靠近中间。
B.梁、柱拼接时,接头位置必须与次梁或连接梁的位置错开,这些位置受力集中钢结构地脚螺栓施工技术交底,容易造成梁的破坏。同时,H型钢焊接H型钢时,我们的拼接焊缝与钢材原焊缝间距不应小于200mm。翼缘板拼接长度不应小于2倍板宽;腹板拼接宽度不应小于300mm,长度不应小于600mm。同时,主、次梁应避开原焊缝。
16、H型钢拼接前应测量截面尺寸,尺寸相近的应放在一起拼接,减少错位。焊接加劲肋时,应特别注意标有HM的梁的截面高度,截面高度应根据H型钢规格及截面特性表选择,而不能按照图纸标注的尺寸焊接,如HM500×300的截面高度为488。
17.为按规定完成探伤工作,并能对探伤结果进行后续追溯,编号原则及探伤比例如下:
A. 组件编号原则
1)柱用字母GZ表示,以横轴在前、纵轴在后(即先字母后数字)的方式编号,如GZ-A15、GZ-E1;主框架梁、横梁用KL表示,以先梁的轴线号、后梁两端轴线号、后梁顶标高的方式编号,如KL○14-AB-▽8.000、KL-E-○1○2-▽5.500;梁上拼接接头的焊缝在梁上均有标注
2)主要次梁用CL表示,编号为两根支撑梁的轴线号,后接定位号,最后为梁所在层的标高。定位号按从南向北或从西向东的顺序排列。例如CL-○1○2-1-▽8.000
3)若面对方向为正北或正西,则梁左侧用L表示,梁右侧用R表示,如CL-○1○2-1-▽8.000-LB。焊缝识别原则:
1)柱上的焊缝为柱号加焊缝位置标高加焊工号,如GZ-A8-▽9.300-W6017;
2)梁上的焊缝为梁号后加焊工号,如KL-E-○1○2-▽5.500-W6023;
3)延伸段熔透焊缝的标识,应符合零部件编号原则第3条的标识原则,后接焊工编号,例如CL-○1○2-1-▽8.000-L-W6015。
C. 过度勘探率
框架梁、支撑、设备梁的对接焊缝、缝焊缝及等强连接焊缝的焊缝质量等级不低于2级。探伤率为:H型钢翼缘对接焊缝100%、腹板对接焊缝50%、覆盖焊缝100%。焊工在焊接这些焊缝时,应在焊缝附近标注焊工编号及焊接时间。
D.无损检测要求:
1)当上述焊缝达到一定数量时,将已编号的焊缝全部抄下来,并委托检验。
2)探伤前应将托焊缝边缘两侧50mm范围内的区域打磨干净。
18、梁、柱拼接完毕后必须制作梁柱拼接原始记录单,经专业技术人员、质检员检查合格后方可组装框架,每架框架组装完毕后必须制作框架组装原始记录单,每架框架组装完毕后必须制作框架组装施工记录并报检,自检、监理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施工下一架框架(若两架框架不是叠合在一起的,则每架完成后必须检查一次,但可无先后顺序)。
19、防腐材料及使用防腐材料必须出具托运单,并向防腐队索取交接单,防止材料流失,其表格及填写要求见附表。
20. 为了跟踪进度,团队需要每天填写每日工作量表。见附表。
21、未尽事项按图纸及相关规范执行。
3. 安全注意事项
1、操作时必须穿戴好各项劳动防护用品。
2、严格遵守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操作;
3、参加施工的人员要明确分工,集中力量,服从命令,坚守岗位;
4、吊装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不得在工件下、受力索具附近或其他危险地方逗留;
5.班组长必须了解安全生产的形成、条件和职责范围,卫生和安全设施的性能和使用情况,以及工人防护设施和物品的使用和保管。
6、全体员工应掌握现场安全用电、防火、起重作业、高空及交叉作业安全操作技能、急救等知识的具体含义,并能落实到位。
2 安全简报
进行技术通报时,必须包括安全措施(JHA分析或安全技术通报)。安全通报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介绍本专业工作场所的主要危险,
让班组了解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源;根据危险源,提出施工班组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安全措施;根据危险源,建议班组在施工中应注意的安全措施。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