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远达中央空调”的广告就经常出现在电视台,很多人可能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认识“远达”和远达创始人张悦的。
他的故事很多,包括24小时建成上海世博园区“元达馆”、15天建成30层大楼、成为中国第一个拿到飞行员执照的企业家等等。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元达其实还有“可持续建筑”业务,其目标就是颠覆建筑业传统模式,推动建筑业的“结构革命”。
正因如此,他被《福布斯》称为“建筑革命者”。
但这些还不足以完全定义他——《元大人歌》同样出自张岳之手。从四句“我爱春天,我有一颗年轻的心。我爱夏天,我有狂热的热情。我爱秋天,我有扎实的业绩。我爱冬天,我有纯洁的性格。”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这种理想主义的表现之一,是那年我读雨果的《九三年》时,特意在读书笔记中记下了书中的这句话“绝对的正义之上,必须有绝对的人道主义”。
另一种表达方式是他近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生活建筑”,他想通过一种高效、环保的颠覆性创新,彻底改变现在的建筑行业。
“远达只做无人能比的产品。”作为郑和岛的挚友,张岳自述自己从事建筑行业12年,早在七八年前就曾用15天建起一座30层的酒店,可见他干得出来。
所以他是一个真正的基础设施狂热者。
作者:张月元 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郑和岛湖南岛邻里组织名誉主席
编辑:潘蕾
出处:郑和岛
01. 元大的“生活建筑”
张越和他的元达是怎样建造房屋的?
与大多数工地挖好基坑,从基坑周围源源不断地拉来钢筋、水泥等各种原材料,再按照设计图一层层堆叠起来,得到一栋现浇建筑不同,远达建房的模式是先在工厂把这些建筑材料组装好,再拉到工地上组装,这就是所谓的“积木式”拼装房子。
张跃对于“生活建筑”的目标是100%工厂化——所有在工厂能做的事情都应该做,现场安装时不应该有多余的人工,这将带来三个结果:
第一是效率高,节省人工,降低成本;
二、预防各种质量错误和缺陷;
三是将对现场环境的干扰降低到接近于零——这种工程安装在纽约、伦敦这样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也不会对周边造成任何干扰,建筑垃圾也接近于零。
张跃认为,创新是有目的的。人类的未来,无论是思想观念、价值观的未来,还是道德水准的未来,环境一定是越来越好,至少是维持现有的环境水平,而不是一个脏乱不堪、充满建筑垃圾、不适合居住的世界。
子孙后代应该能够继承上一代或前辈留下的财富,如果一套房子只能供一代人使用,这既不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也不符合人性本身。
现在的情况是,每一代人都在为下一代积累垃圾。比如有人买了房子,口口声声说是留给女儿儿子,但不管是上海还是北京的房产,使用年限都只有五六十年,这些房子的法定使用年限也只有50年,到了使用年限,房子就拆了,留给儿女的就都是垃圾。
张悦总结原因认为,多年来,建筑业都是由一个项目经理和一群临时工在运作,技术含量很低。“用低技术的模式去从事人类最重要的行业之一,无论从商业还是工业技术角度,对技术的要求都不高。”
这个行业需要变革,需要创新,所以12年来,元大一直致力于“生活建筑”等“有目的的创新”。
他还解决了创新成本这个大问题。
02.商业世界靠成本征服世界
如今生活建筑都已经模块化,用国际通用的40尺集装箱运输,解决了全球无障碍运输的问题。张悦相信,这会让元达可持续建筑产业实现从0的突破,进而从1到N会更快。
生活建筑的商业性或者应用价值,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成本。在商业世界里,成本就是一切。(有些品牌)能制造出一些溢价效果,但商机并不大。真正普及、老百姓都能买得起的,还是低价产品。
一辆奔驰迈巴赫能卖到140万、130万,其实体验感、各项参数都和特斯拉一样,但因为是奔驰品牌,就得有溢价,结果就是迈巴赫一年能卖出去的量远不及现在的特斯拉,卖高价还行,但卖量少,不是作为大规模销售的产品,而是作为奢侈品。
因此,远达把成本视为整个事情成功的关键,现在不但要解决可持续建筑的低成本问题,还要解决远达的非电空调、新风机的成本问题。
近两年来,元达新风机成本下降了4倍以上,空调成本下降了50%左右。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是在供应链,不是扣供应商的钱,而是一次性从供应商那里大批量采购,通过供应商生产的优化,包括元达生产批次的优化,最终把成本降下来。
其实从成本上来说,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都是在工厂里做出来的,所以成本低,如果在现场做,任何一件事(建筑)都会是天文数字。
比如远达在一栋建筑内安装一个传感器,如果在工厂安装,人工成本可能就5元远大集团15天建成30层钢结构酒店,但如果在现场安装,需要调试、匹配,大概需要半天时间,费用200元,所以工厂安装的低成本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另一种是批量采购。比如,每家每户都配有一种窗帘,外帘、内帘,如果单独购买一块窗帘,价格在2000元左右。但是由于批量采购,尺寸固定,厂家愿意给低一些,可以做成400多元。
另外,对于用户来说成本也降低了,因为元达的生活楼宇没有空调,或者只有极少数、运行功率很低的空调,而且由于“生活楼宇”全部都是四层玻璃,隔热效果非常好。
除了成本之外,他还提到装配式建筑远比传统建筑安全,并提到了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处海边公寓倒塌的事件。
03. 佛罗里达倒塌公寓的教训
张悦说道:
佛罗里达的混凝土房屋已经到了使用寿命的尽头,海边含盐量比较高,钢筋可能更早生锈。“钢筋看上去埋在混凝土里,其实不是,混凝土本身有孔隙,热胀冷缩也会开裂,混凝土全开裂了,里面的钢筋其实都在生锈,生锈的过程可能要60年、50年,海边也可能更早生锈、倒塌。”
张越认为,即便发生悲剧,混凝土房屋的现状短期内也难以改变。这样的情况(在佛罗里达州)发生后,全世界都关注,当地也进入紧急状态,但两个月后,大家大概就忘了这件事,继续(继续建造)混凝土房屋。
但事实上这个问题(公寓倒塌)非常严重,所以元达想把建筑业打造成一个真正的科技行业,能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基于此,虽然元大的业务众多,但张跃依然认为,可持续建筑是元大面向全球最重要的业务,当然从业务角度来看,这也是机会最大的业务,市场空间约5万亿美元。
元达可持续建筑想要改变的是现在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改变子孙后代的生存状态。
将远达的事业与全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或许可以追溯到企业文化的层面,这与企业的信念息息相关。
04. 无人能与元大的产品竞争
远达的企业理念是“自强不息”,这个信条是在1992年确立的,或者说,与远达的创立是同步的。
但一开始,元大的哲学其实就这么几句话:
第一句话是“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远大集团15天建成30层钢结构酒店,第二句话是“严于律己,绝对服从”,第三句话是“今天的工作今天完成”,但后来张越发现,所有这些,本质上都可以用“完善自我”四个字来概括。
“如果你是一个完美的人,你就会是一个纪律严明的人。如果你是一个纪律严明的人,你就会准时高效。今天的工作今天就应该完成。因此,远达最终把‘自我完善’统一为公司的理念。”
张越说,远达的信条是永远为人类的未来服务,所以员工的道德、知识、团队精神、工作效率要天天提高,公司的利润要逐年增长,让人类急需的远达产品造福世界。
在张跃看来,元大只会搞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做出没人能竞争的产品。他本人也表示,这种说法有些自吹自擂,但可以肯定的是,元大的产品目前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没有人能和元大的产品本身相抗衡。
从远达的发展历程和过往的技术创新来看,张跃确实有资格这么说,创立远达短短几年,远达就凭借自主研发的直燃发动机实现了全球行业技术领先,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
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张越也对豪车、飞机等着迷,但他很快就醒悟过来,因为有一项更大的事业吸引着他,那就是低碳环保。
05.从热衷豪车、豪机到关注低碳环保
张悦坦言,自己也有过追求享受的时期,但后来比较清醒,“那时候好车、好飞机太多了,一次买了七架飞机,开始买了两架,最后买了五架,一共有七架。”
未经证实的消息显示,张跃拥有多辆豪车,他甚至在厂区空地上建了一个近百米长的停车棚,专门用来停放他的多辆豪车,包括奔驰S600、劳斯莱斯等。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十分重视创新,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多,他越来越觉得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东西需要改变,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可持续建筑)上。
但难度可想而知,某种程度上,张跃是在与整个传统建筑行业对抗。尤其是随着碳中和时代的到来,中国向世界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节点,作为高耗能行业代表之一的建筑行业低碳化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数据显示,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近50%,建筑业在推动低碳进程中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这为张跃和他的团队彻底改变建筑行业的建造方式提供了新的机会。
他称之为建筑业的“工业化”,并表示:“建筑业有一千个理由要采用工业化新模式,用钢结构代替混凝土。我敢说我的建筑是世界上最安全的。”
他已经成为一名真正的基础设施狂热分子。
“我这一生从来没有浪费过时间。”每天工作超过14个小时、每月工作近29天的张悦说道。
所以他还是一个工作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