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抛丸除锈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项目山体表皮结构顺利封顶

   日期:2024-06-2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32    
核心提示:钢结构抛丸除锈12月13日上午8时30分,随着混凝土缓缓注入山体表皮最后一个框架,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项目山体表皮结构顺利实现封顶,山体全面成形。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项目山体表皮结构顺利实现封顶,山体全面成形。

12月13日上午8点30分,随着混凝土徐徐浇注至山体面最后一框,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双山项目山体面结构顺利封顶,山体全面成型。

双子山最高峰海拔48米,次峰海拔37米,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人工仿自然山体。2020年10月15日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12月底完成主体结构竣工验收,2024年向公众开放。

双子山项目位于上海世博文化公园雪野路南侧,占地面积301675.6平方米,西至规划集明路,东至长清北路,北至现状雪野路,南至卢浦大桥通耀路。针对缺乏城市绿地的上海中心区,打造了一片最高峰48米、次高峰34米(相对高度)、呈东高西低走势的“人工仿自然林”,不仅满足了上海市民对于城市公园生态性的殷切期待,也进一步呼应了国家建设公园城市的宏伟蓝图。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双山项目表面结构顺利封顶,山体全面成型。世博文化公园的目标是打造世界级文化公园,双山项目是其标志性景观之一。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个洞高40米以上的人工天然林,也是国内最大的PEC组合结构。

山体内部采用空腔结构,建筑面积约8.3万平方米,配套停车库、变电站等功能设施,并与外部相通,通过景观串联的生态空间,形成“春有景、秋有色、夏有荫、冬有姿、闻香赏绿、步步为营”的景观效果。

项目于2020年10月15日开工,建设单位为上海地产集团,总承包单位为上海建工一建集团。预计2022年12月底完成主体结构竣工验收,2024年正式对外开放。建成后山体表面呈现植被茂盛的自然景观,内部空间兼具观光游览、停车、旅游服务等多种功能。

在山体结构施工过程中,上海地产集团与总包商创新性地采用PEC结构(部分封闭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成山体的“骨架”,共计用钢量超过3万吨,为国内最大的PEC组合结构。利用分室挡土墙、斜面屋盖等二次结构构建山体的弧形造型,并提前预埋后期景观植被所需的排水、锚固等设施。通过BIM建筑模型和数字化施工仿真技术,提供可视化解决方案,支撑山体表层结构高程控制、陡坡施工以及近30万立方米的回填作业。

灵活高效的预制结构体系

该项目是国内首次大规模采用PEC结构体系,该施工方法综合了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具有高性能、高耐久性和高可靠性,为山体结构的独特需求提供了支撑,同时具有抗老化性能,可百年不腐朽。

钢结构抛丸除锈_钢管抛丸除锈机工作视频_钢材抛丸除锈

什么是 PEC?

PEC是指在开口型钢构件(主钢构件)的外轮廓内填充混凝土,并根据性能要求布置纵向钢筋、箍筋、连接杆、螺柱等附件的结构构件。PEC结构是一种适合预制、装配的组合结构,主要分为PEC结构制造、钢筋布置、混凝土浇筑三大工序,各工序依次进行。

部分封装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简称PEC结构)是在H型钢空腔内焊接钢筋或扁钢并浇注混凝土形成的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包括PEC钢-混凝土组合柱、PEC钢-混凝土组合梁、PEC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图1 部分封装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 PEC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现场施工

图3 PEC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为使PEC组合结构达到预期使用性能,项目部严格控制每道工序的加工质量,对PEC组合结构的抛丸、裸露表面等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同时利用二维码+RFID芯片,实现从生产制造、构件信息、物流运输到安装的全程跟踪管理,确保构件供应紧扣各项目节点,提高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效率。

▲现场吊装

由于PEC组合结构构件吊装工作量较大,项目部将双子山PEC组合主体结构划分为A、B、C三个区域进行分区吊装施工,各区域施工按先框架柱、主梁、次梁的顺序进行,形成稳定体系。各跨梁柱从首层直接安装至顶层,楼板安装遵循框架结构流水施工。框架结构安装时,先将楼板材料打包吊装就位,再从下往上铺设框架,形成人工山形建筑。同时,由于传统模板体系无法满足PEC组合结构特点,项目部自主研发了PEC结构梁柱节点后浇段模板体系,以利于混凝土的顺利浇筑,并于2021年12月23日完成PEC组合结构封顶。

确保构建稳定、均匀的二次结构

世博文化公园内的双山,是在主体结构之上,建设分室挡土墙、斜面屋盖等二次结构,最后将顶部回填土,形成山形土堆建筑。

为适应山体独特的弯曲造型,项目部创新研发了山体形建筑屋面施工关键技术,在一次结构上设置了可满足不同高度屋面结构施工要求的移动式工具式支架,以适应山体形坡屋面的不同高程条件,保证了山体形屋面结构施工时的支撑稳定性。一次结构局部施工完成后,分段施工二次结构,二次结构施工所用模板、支架回收再利用。一次结构楼面形成施工通道,部分楼面铺设为施工坡道,满足施工机械通行需要。项目部研发了山体形结构分间挡土墙模板体系,可根据山体形屋面结构上分间挡土墙尺寸进行组装拼接,保证了分间挡土墙浇筑的稳定性和厚度的均匀性。

BIM深化 永临时结合 修建山区道路

项目组建立了BIM建筑模型,根据坡度标高等信息计算出整个山形建筑中坡度较缓区域与较平坦区域的位置,并综合考虑最终规划建设的永久道路区域与临时施工道路,将永久道路与临时道路相结合,优化山形建筑施工道路设计。

面对山体结构区山体坡度大、回填土约30万方,土方上山难度大的问题,项目部在规划初期就引入了数字化技术,通过数字化技术模拟整个施工过程,并形成了分块施工、结构逆作施工方案进行对比。利用山体分格挡墙新建“山”字形混凝土现浇道路,与山体永久消防车道衔接,作为上山施工主要通道。回填山体时以山环为界,将山体划分为两大区域,外山脚区域利用施工道路和山环回填土方,在内峰区域相对平坦的东西向区域规划三条上坡土方施工路线,并将土方翻填至不同的等高线。

施工过程中,面对现场大型设备数量多、间距近、工区重叠、作业高度差异大等问题,通过群机防碰撞系统,实时监测机械设备相对位置,并采取预警、干预等措施,以数字化手段规避施工安全隐患。

针对施工现场实际场景,利用人工智能构建现场安全感知系统和人工智能作业辅助系统钢结构抛丸除锈,实现安全监测管理智能化。在大型机械上安装设备管理系统,对大型设备及移动设备、施工人员、施工作业等进行分类汇总钢结构抛丸除锈,实时监控设备相对位置,并实施预警、干预等措施,保障设备安全运行。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