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08.26 —2020.08.26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沐浴改革开放春风
中国建筑工程集团在深圳诞生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与深圳共同成长进步
作为深圳总部企业
中国建筑工程
根植深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与深圳共进,与深圳共繁荣
今天是深圳经济特区
40岁生日
来自世界各地的工人
向特别行政区生日致以最诚挚的祝福
张惠峰 华中区域河南公司
沧海桑田,岁月成丰碑。四十年来,深圳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成长为世界级大都市、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如今,深圳已成为我们心中的风向标。每当我们回顾深圳的发展历史,人们的民族自信心油然而生。深圳见证了四十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肩负着全国人民对未来的期盼。中国建筑科工总部就坐落于此,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与深圳的城市发展产生共鸣,为这座年轻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期盼公司,期盼深圳,期盼未来!
李博灿华中钢结构公司\\
1979年,“一位老人在南海上画了一个圈”。从此,春风吹遍了经济特区,深圳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脚踏实地地出发,乘风破浪,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
四十年过去,一座城市崛起,深圳特区的发展格外引人注目。四十年风雨兼程,从国内第一座超高层钢结构建筑深圳发展中心大厦,到如今国内最大的钢结构产业集团,中国建筑科工始终伴随着特区一起成长,共同见证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攻坚克难,披荆斩棘,攀登新高峰。愿深圳不忘来路浙江南国钢结构,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愿中国建筑科工的明天更加美好!
方瑞嘉西部区域重庆公司
刚开始从事深圳文化中心后续工程时,看到那棵“金银树”就惊叹不已,原来钢结构也可以做得像艺术品一样精美。那时,我每天跟着老员工看图纸、在工地跑来跑去,日子忙碌而平淡。但当文化中心投入使用,看到里面人头攒动,看着市民们从忙碌的生活中抽身,享受一个静谧的午后,一股强烈的自豪感涌上心头。这美丽的建筑,这温馨幸福的空间,都有我的心血。我为自己是中建科技的一名工作者而自豪,更为能够参与美丽深圳的建设而自豪!
我很荣幸参与了深圳湾体育中心和深圳机场T3航站楼的建设,一个成为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主场馆,向世界展示中国和深圳的窗口;一个成为了当时全国第四大机场,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感谢公司给我这么光荣的机会,让我参与和见证深圳的发展!祝愿深圳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好!
朱忠玉西部地区贵州管理处\\
深圳有句名言:“一来就是深圳人”。相信很多在深圳打拼的人都听过这句话。这座充满活力、包容性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城市,成为不少“90后”、“00后”的奋斗之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留在这座城市打拼。即便我偶尔出差去深圳浙江南国钢结构,也能在这里感受到浓浓的拼搏精神。
如今,深圳迎来了“双区驱动”的新发展机遇,我相信,乘风破浪的深圳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来深圳创业就业,改革开放也会迈上更高水平,未来,深圳一定能成为世界级的创新型城市。
邓祥华 北方钢结构公司
19岁那年,我怀揣梦想来到深圳,深圳地王大厦是我参与的第一个项目,那时的深圳还在快速建设中,面积比较小,交通也不是很方便。如今的深圳,美丽、繁华、科技发达,我在这里收获了工作、爱情、家庭。
公司在深圳这片土地上发芽、成长、壮大,作为公司一名普通成员,我衷心祝愿公司在深圳这片土地上腾飞、崛起,祝愿未来的深圳特区在勤劳人民的建设下,越来越美丽、越来越繁荣!
郝国宇北方区域天津公司
“一来就是深圳人。”深圳对不同文化、不同地域表现出极大的包容与包容,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在这里奋斗。从荒芜到繁华,深圳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建设者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中建科工作为中国建筑集团总部在深圳的唯一二级子公司,为深圳的繁荣发展不断“拓展幸福空间”,贡献出央企的力量。相信中建科工工会将继续与鹏城碰撞出新的火花,助力深圳下一个四十年、一百年蓬勃发展。
蒋英明 北方区域东北管理部
2019年7月,是我入职中建集团的开始,也是我第一次踏上深圳特区这片沃土。转眼一年过去了,至今我仍忘不了深圳那宽阔平整的街道、鳞次栉比的楼房、那蓬勃的热情与活力。短短四十年,深圳从一个南方渔村成长为中国发展最快的现代化城市之一。深圳特区的变化,不仅是国人的骄傲,更是中国闪耀的世界名片。
作为一名中建科技工作者,虽然未能亲眼见证走过的岁月,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秉承“铁骨仁心”的精神,为深圳特区发展助力!
何志清浙江省华东区公司
24年前,一本描写特区少年生活的小说《花季雨季》出版,风靡全国。那是我上中学时读的第一本青春小说。特区同龄人自由开放的校园生活,偶尔的成长烦恼,深深吸引着远在内地的我。虽然我们相隔万里,但少年的心总能与他们产生共鸣。小说承载着我对特区无限的遐想和向往。几年后,我早已过了花季雨季的年纪,青春的青葱岁月也渐渐消逝,我也正式毕业了。职场人海茫茫,最终我毅然选择加入总部位于深圳的中国建筑科学工程,正式与特区结缘。
回首过去,特区是承载青春梦想的乌托邦;回首现在,公司给了我奋斗和成长的天地;展望未来,我愿意和特区一起守望、一起成长,和公司一起努力,共创深圳奇迹。
张兆平华东浙江公司\\
2009年,我从上海赶赴深圳,参与大运会主体育场建设,项目组仅用52天就完成了主体育场钢结构工程施工目标,荣获鲁班奖,助力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成功举办,让世界看到了深圳这座改革开放造就的年轻城市的魅力。
时光荏苒,转眼十年过去了。深圳依然保持着绝对的生机与活力,城市建设飞速发展。除了惊叹,我还要祝福这座我曾经努力奋斗过的城市——腾飞,让世界看到中国奇迹。
张旭华东区域山东公司
改革开放来到我的家乡青岛已经四十年了,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深圳就是最好的标杆、最好的样板”的重要指示,青岛市党政代表团到深圳考察学习。近年来,“学深圳、赶深圳”已成为青岛发展的强音,震撼了全城。
作为总部设在深圳的企业,公司根植深圳,面向全国,参与青岛市民健身中心建设,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青岛海天中心刷新了海滨天际线;青岛即墨服装市场立体停车库为停车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新起点,新作为。希望青岛与公司携手发展,以深圳特区为目标,再接再厉,共同打造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
黄洪波华东上海公司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平静的水面,也有惊涛骇浪。我们不怕风雨,也不怕艰难险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所说,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发展,离不开这种“哪怕几千万人反对,我也要勇往直前”的勇气。
改革开放之初,前路茫茫,深圳特区一步步走进广阔的未知,走上改革的正路,实现GDP超2万亿元,开启珠三角40年大发展。深圳特区已不再只是祖国663个城市中的一个,更是一部充满“不妥协、不退缩”的奋斗史,是一曲赞美千万拓荒者勇气的赞歌,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绝妙注脚。
四十余年风雨,我们看见一位君子更上一层楼。回首过去,特区依然年轻。谁能阻止年轻勇士们迎接挑战?没有人,因为它听不见。它的耳边只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劲春风。
李昌松华南深圳公司
深圳四十年辉煌成就举世瞩目,四十年沧桑巨变令人唏嘘不已。四十年的历史记忆将永远留在世人心中。四十年风雨兼程,深圳依然年轻。今天的深圳风华正茂,潜力无限。下一个四十年,改革开放不止步,蝶变第二春。继续肩负改革开放“窗口”、“试验田”、“先锋”、“示范区”的使命,敢于冒险,敢于尝试,敢于为先,我愿与特区一道,在新时代谱写更加辉煌的明天!
思兆威华南深圳公司\
从一个小渔村到如今的国际大都市,过去四十年深圳创造了奇迹;未来四十年,深圳将继续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目标阔步前进。作为中建科工集团深圳公司的一员,我们在见证奇迹,也在创造奇迹。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四十周年之际,祝愿深圳继续发扬“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走在前列、奋勇前进。
朱大良华南深圳公司
深圳是一座神奇的城市,你永远不知道深圳在飞速的发展下会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会给明天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深圳也是一座生机勃勃的城市,在深圳,你总会感受到拼搏进取的精神,只要你愿意努力,机会无处不在。
时光荏苒,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看着眼前的高楼大厦,《春天的故事》的旋律仿佛又在耳边响起。回首在深圳度过的八年青春岁月,我依然感觉自己还是当年的少年。作为一名建设者,我衷心希望深圳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继续创造奇迹,早日成为全球标杆城市。我是深圳的一名草根建设者,我愿意用我永不放弃的心,为深圳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