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钢铁协会总干事埃德温·巴松在2022年新年献词中表示,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以及政府出台支持性防疫措施,2021年钢铁需求强劲复苏,且复苏力度强于预期。
因此,最近的预测表明,到2022年,钢铁需求将增长2.2%,达到18.964亿吨。
最大的钢铁市场是建筑业,该行业比大多数行业都更具弹性。
到2035年,我国钢结构消费量预计将达到每年2亿吨以上。
2021年10月,中国钢结构协会发布《钢结构行业“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十四五”期间钢结构行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底,国内钢结构消费量达到1.4亿吨左右,占我国粗钢产量的15%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15%以上。
到2035年,我国钢结构建筑应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钢结构消耗量达到每年2亿吨以上,占粗钢产量的25%以上,钢结构建筑在新建建筑面积中的占比逐步达到40%,基本实现钢结构智能化建造。
钢结构企业数量大幅减少,行业供给侧改革持续
2012年国内钢结构企业有4000~5000家,而现在钢结构企业仅剩2500家左右,缩水了一半!具有钢结构生产企业资质的单位仅有510家,年产钢结构5万吨以上或钢结构营业收入4亿元以上的特级资质企业仅有129家,二级、三级资质和无资质企业更是数不胜数,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呈现“大产业、小企业”的特点。
受益建筑业转型升级,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近年来,钢结构行业政策利好不断,政府出台多项政策对行业发展影响重大。钢结构行业目前正朝着合理规划、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在技术上,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在模式上,推动工程总承包转型。
通过钢结构生产简单、造型设计自由、施工周期短、无污染、可回收、安全稳定等特点,进一步调动冶金行业、房地产行业、建筑行业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按需求进行配置、数量规划,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周边施工环境的破坏,符合国家绿色建筑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前景十分看好。
逐步淘汰中小钢结构企业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产业调整政策和更加严格的行业监管钢结构优化企业,一些缺乏创新、实力相对较弱、资质不足、管理不完善的中小钢结构企业将在竞争中逐渐被淘汰。
拥有技术、规模、品牌优势和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将进一步拓展市场,在竞争中逐步做强做大,对行业整合起到促进作用。未来中小钢结构企业的利润空间或将进一步压缩,行业有望继续向龙头企业集中。
钢结构总承包商利好政策支持持续增加
中国钢结构行业预计2022年钢结构厂房发展空间将达4979亿元,2025年将达8161亿元。在“装配式建筑+新基建”发展的带动下,钢结构总承包商在承包工程项目方面更具有设计、制造、安装一条龙服务等优势,可以为业主提供钢结构项目整体解决方案。
如今钢结构优化企业,对钢结构总承包的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加强,更加清晰明确,业主的熟悉度也会提升渗透率,钢结构总承包模式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