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杂志 2023 年第 6 期:彭埠大桥建设历程与行业聚焦

   日期:2024-06-1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97    
核心提示:匠心智造匠品》一文记载了大桥的建设历程。该桥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吸引了无数中外友人的目光,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桥梁人的匠心、匠品。85年之后,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由浙江交通集团下属浙江交工集团参建的彭埠大桥问世,成为钱塘江——这条母亲河上的第11座过江桥梁。

近日,桥梁杂志2023年第6期出版​​发行,由我公司承建的彭埠大桥成功登上本期封面,并在《钱塘江崛起·工匠与智慧》一文中记录了大桥的修建历程。这是彭埠大桥继入围“十大最美桥梁”之后,再次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

期刊封面和正文

彭埠大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主城区,横跨钱塘江两岸。其主桥为四跨240m钢桁梁桥,全长1350.8m,是我国首座多跨长连体公铁两用钢桁梁桥。该桥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吸引了无数中外友人的关注,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桥梁建设者的匠心与工匠精神。

彭埠大桥地图

致敬百年 重塑立体交通走廊

1937年,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独立设计的公铁两用桥——钱塘江大桥,打破了外国人“中国人在钱塘江上建不了桥”的断言。85年后,站在“两个世纪”的历史交汇处,由浙江交通集团下属浙江交通工程集团参与建设的彭埠大桥横空出世,成为母亲河钱塘江上第11座跨江大桥。

大桥造型提取钱塘江“江潮波澜”元素,将大桥外观与钱塘江融为一体。其主色调采用水墨色系的江南色系,辅以以“金桂”“银桂”“红桂”为主色调的景观亮化,展现出“不断奔跑、屹立潮头”的新时代钱塘江精神和杭州“金桂香浸衣裳,静湖映秋月”的历史文化内涵。

彭埠大桥的建成,让杭州地铁首次“跨浪而行”,同时该桥具备实变空、单层变多层、免收费三大亮点,是集城市快速路、轨道快线、慢行系统于一体的“一廊多线”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国内领先、省内首创”的典范;更是实现城市空间布局由“三面云山、一面城”向“一条河穿城”转变的跨越式工程。

创新引领 打造百年精品工程

“这一幕幕的实现,需要付出很多艰辛的努力,世间万物都是从艰辛中得来的。”彭埠大桥修建过程虽然艰辛,但无数的汗水和智慧也凝结成众多科技创新的智慧。项目团队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研发应用了多项国内先进的施工技术。

彭埠大桥钢结构总重6.2万吨,相当于1.5个鸟巢体育场的重量。共计71节,其中单节长度20-24米,高度12米,重量约900吨。过去钢梁安装运输均采用大节段整体运输安装方案,但由于钱塘江入海口淤积严重,浅滩多,极易造成船舶搁浅,因此未采用此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项目设计团队提出将整个段面拆分成10个区块,再以“积木式”拼装的方式,即采用工厂模块化生产、运河运输、现场分散装配式施工的方案。

随之而来的是两个新问题:一是京杭大运河380公里的运输线路上要穿越近百座桥梁、船闸,尤其是世界文化遗产拱辰桥,其通航净宽仅有11.6米,如何保证每一道运输的安全?二是全桥共71个节段、约710个分块,由80万组螺栓拼装而成,如何保证钢梁拼装毫米级的精度和效率?

面对挑战,项目组首创钢桁架全焊接整体半桁架结构设计和异形半桁架拼装施工技术,将节段尺寸控制在11.4米,解决了运河通道尺寸难题,并组建了大件运输专门队伍,护航里程超过1540公里,确保了近300艘大型船舶安全抵达。

项目组还提出了“非规则半桁”吊装方案,研发了非规则半桁吊耳设置、翻座装置、龙门起重机主副钩协调翻动等技术,解决了半桁翻吊困难、拼装效率低等问题。研发了基于新型数显力矩扳手的高强螺栓智能拧紧技术和基于智能图像识别的高强螺栓快速检测技术,在高强螺栓施工质量管控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建设者始终坚守“工程必须精品”的承诺,不断进取创新,2022年大桥荣获杭州西湖杯、中国钢结构金奖。

数字化赋能推动桥梁智能制造发展

彭埠大桥建设主要面临三大难点:一是要与世界三大潮汐之一的钱塘江大潮竞争,自然环境复杂;二是该主桥型国内先例少,施工技术难度大;三是大桥毗邻沪昆高铁大桥、浙赣铁路大桥和沪杭甬高速公路,三者之间最小净距仅为5.34米,对安全和环保管理风险较大。

由于施工过程中未实施道路封闭管控,且施工点多、吊装作业频繁,一不小心就会侵占既有运营高速区域,安全风险极大。如何更有效规避施工安全风险?项目组查阅了大量资料,验证了红外、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多种技术方案,经过反复实验、调试、优化钢结构桥落水系统,最终研发出吊装区域自动预警系统,并利用毫米波雷达、无线信号发射器、信号处理器、声光报警装置等实时监测吊装设备运行状态,并发出预警和纠偏,在施工区域与既有桥梁之间构筑起一道隐形的安全网。还研发出潮汐预报系统、人员落水自动监测报警系统钢结构桥落水系统,有效解决了潮涌强区施工水上安全问题。

项目组践行智慧建造,积极运用互联网+、物联网、BIM等技术实现数字化赋能,在全省率先引入智慧建造管理云平台、“扁鹊云”临时设施检测平台、全域信息化管理平台。在钢桁架拼装顶升施工方面,首创钢构件数字化加工制造和虚拟预拼装精度控制技术,提高了制造效率和焊接质量,保障了大跨度钢桁架桥高精度合龙;还研发了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强潮条件下多跨大跨宽钢桁架智能顶升监测技术及可视化系统,创新了钢桁架顶升智能监测技术。项目组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跨界融合、集成创新”优势,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和安全保障,也为后续同类工程的数字化技术提供了借鉴思路。

千百年来,杭州人以桥为道,跨越江湖。“钱塘江上风光依旧壮丽,但改变的是沿江发展的跨越式发展氛围。雄伟的彭埠大桥初现端倪,横亘在吴越之地、钱江两岸,不仅为杭州迎接‘钱塘江时代’奠定了基础,也将有力支撑杭州构建‘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城市空间新格局。”

撰稿人:李胜辉、余谷良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