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9日电 题:误差在3毫米以内,世界杯主场馆建设彰显中国精密
中新社宋玉生吴家驹程春雨
北京时间11月22日下午6点,卡塔尔世界杯主场地路萨尔球场迎来了世界杯首秀。
这座从沙漠中拔地而起的碗状建筑,如今已成为波斯湾畔的新地标,也带动了路萨尔新城的崛起。同时钢结构误差,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作为总承包商承建世界杯主体育场。
这座世界顶级专业足球场是如何建成的?它运用了哪些“黑科技”?
从沙漠出发
“我亲眼看着这里从一片荒芜变成两张蓝图,最后建成如此宏伟的‘金碗’,我觉得很多细节都是我努力的结果。感觉就像我养育了一个女儿,然后在世界杯举行的时候把她嫁出去一样。我感到很有成就感,但也有像老父亲一样的不舍。”
6年后,在被记者问及时,中铁建鲁塞尔体育场项目副经理黄涛瑞总能回忆起2016年鲁塞尔体育场刚开工时的情景。“一片沙漠,两张蓝图”正是当时当地情况的真实写照。
事实上,不止一位参与场馆建设的人描述了类似的场景。有人回忆说,当时,路萨尔“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如果你从营地开车去工地,一不小心就会在沙漠中迷路。
作为中国铁建路萨尔体育场项目副经理,黄涛瑞对卡塔尔最深的印象就是“热”,这也成为后续建设中的诸多难点之一。
卡塔尔位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属热带沙漠气候,但由于其三面环海的地理位置,气候炎热潮湿。
一名建筑工人坦言,“站在楼上,感觉不到一丝风,空气中弥漫着海水的咸味,就像在空中游泳一样,就算站着不动,5分钟内衣服就会被汗水浸透。”
路萨尔体育场混凝土结构施工现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如何“完成旅程”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2016年底,路萨尔体育场的现场建设工作正式开始。
在黄志军看来,整个建设过程就像“完成一场取经之旅”,而这趟旅程的第一步,就是应对卡塔尔炎热、潮湿的气候。
考虑到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项目组对露天作业环境进行了严格控制。中铁建国际集团总经理李重阳说:“在最热的夏天,工人们每次工作两小时后,都要轮流休息。”
黄涛瑞告诉记者,除了调整工作时间外,工地还为工人提供冰水、葡萄糖水;工人入住的每个房间也都配有空调、淋浴间。
工人们承建的鲁塞尔体育场工程,其工程规模、总投资、实施难度、专业复杂程度、技术先进性、施工精度控制要求等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国内外同类工程的最高水平。
仅体育场主体结构用钢量就相当于三座埃菲尔铁塔,其274米跨度的鱼腹式索网是全球最大跨度屋面索网结构。此外,单座450吨的超大型钢结构运输吊装难度极大,需严格遵循全球最高水平的施工精度控制标准,超大型钢结构施工误差需控制在3mm以内。
中铁国际路萨尔体育场项目规划工程师李文德介绍,在建设过程中,建设方对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了多项创新应用,取得了一系列科研创新成果。
此外,中铁国际路萨尔体育场项目施工经理马高峰介绍说,该项目还建立了全球超大型体育场工程最复杂的测控坐标系统,实现了超大跨度索网结构的精准定位。同时,根据项目特点,发明了三维可调式幕墙连接件,有效消除了4000余块单元铝幕墙的施工误差。
正在建设中的路萨尔体育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全球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路萨尔体育场并不是由某一个企业或国家独立建成的,它的建设过程凝聚了多方力量,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的结果。
中国铁建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王文忠表示:“在这样的建筑业世界杯赛事中,我们聚集国内外优质资源,协调全球20个国家110家企业,7000余名建设者共同完成了这样的壮举。”
为满足多方要求,鲁塞尔体育场利用BIM技术中心统筹项目管理,通过多个软件平台实施多专业仿真分析、碰撞检查,最大限度实现智能化建造。
00:59
视频:【卡塔尔世界杯】世界杯主体育场建设延期全记录 来源:中国新闻网
路萨尔体育场项目高峰时期雇佣了来自全球18个国家的近5000名工人,其中大部分是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菲律宾、尼日利亚、斯里兰卡等国家的外籍员工。
2020年4月,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席卷卡塔尔这个常住人口不足300万的国家,项目建设遭遇新的挑战。为此,在卡塔尔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下钢结构误差,中国铁建从国内紧急空运40万只一次性口罩、1万只KN95口罩、2000套防护服,分5批运抵现场,保障了现场工作有序推进。
如今,这座总建筑面积达19万平方米的球场是世界上观众容量第二大的专业足球场,也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结构最复杂的索膜结构体系建筑。
2020年12月,卡塔尔国家中央银行发行第五版钞票,路萨尔体育场被纳入10里亚尔钞票,成为首个出现在国家货币上的中国企业承建的海外项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