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初,青岛新光正钢结构有限公司位于埃塞俄比亚的一座厂房正式开工。从门窗到空调、智能化配套设施,埃塞首次体验了来自中国的“钢结构+”模式,对中国全方位、高质量、一体化的建造能力赞叹不已。
据了解,该项目是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首个开工项目,截至目前,新光正已与30多个非洲国家开展合作。前来公司参观的南苏丹国家路桥局工程师埃斯特表示:“南苏丹近年来对钢结构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非常大,通过此次参观,我们对新光正钢构公司的产品高度认可,希望公司能赴南苏丹参与建设。”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思维。”青岛新光正钢结构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晓磊说,作为传统制造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
早在10年前,新光正就开始调整营销策略,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放眼海外。2008年,新光正取得自主出口权,在非洲安哥拉建设钢结构工厂,这也是公司第一个国外项目订单。
“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公司的国际市场布局得到极大拓展。”张晓磊告诉记者,新光正产品已远销肯尼亚、阿尔及利亚等30多个非洲国家,涉及400多个建设项目,累计销售额超过5亿元。
“我们享受国家发展带来的丰厚红利的同时,也要用我们优秀的产品为中国制造增光添彩。”张小磊说,在当前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环境下,新光集团正着力升级优化主导产业,努力由传统简易钢结构厂房生产销售向高端智能化集成工厂、别墅的新动能技术研发、生产输出转型。
例如,为解决养殖设备、环控设备与养殖舍对接问题,公司研发了自动化环控系统,实现了“钢结构+养殖设备+环控系统”一体化;为解决钢结构厂房冬冷、夏热问题青岛鑫光正钢结构,公司收购中央空调公司,全面优化高端中央空调项目,实现“钢结构+中央空调”一体化;此外青岛鑫光正钢结构,新光正还开创了“钢结构+建筑总承包”一体化组合模式,在国际合作中以整体打包的形式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依托人才和技术优势,我们的业务覆盖从选址、设计、制作到装修完工的全过程,能做到‘一键到客户’。”青岛新光正钢结构有限公司工程师王增光说,“交钥匙”工程的保姆式服务,让公司站在了行业顶端,并有效拓展了国际高端业务。(经济日报记者刘成 通讯员张德杰)